惠济寺内有“六宝”

民生   文化   2024-11-20 19:51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佚名

原平市的惠济寺位于中阳乡练家岗村。根据寺内明代碑文记载,其始建于唐,重构于宋,金、元、明、清各朝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由钟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3420平方米。1986年评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原平市第一个进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古迹。

惠济寺现存建筑群的规模确实不大,但内中却有“六宝”。

第一宝,就是文殊殿的建筑形制。

文殊殿虽为明代建筑,却继承了唐之大气宏阔、宋之精致靡丽,也抒发了明之浓墨重彩的风格。此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四面通设斗拱,前檐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正心三重拱,华拱为足材。翼形耍头,琴面昂,作计心造,具有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通身五间长的大内额粗约80厘米,属于我国古建大木作结构。其两山承载部分,采用了减柱法,而金柱、瓜柱、矮柱的巧妙使用,形成了纷繁错综的内部结构,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第二宝,是文殊殿内的大木柱。

殿内主要由四梁八柱支撑,属唐代遗物。前柱四根呈八字形,稍向内倾,为唐代建筑风格。后面有两根金柱是砍砸而成的,未经过推刨细加工,留着明显的极为粗糙的毛茬。另有两根金柱为小八角柱,大面宽21厘米,小面宽8厘米,直径31厘米。最神奇的是前面的两根金柱,传说一根叫枸杞木,一根叫萝萝木,属于上古名木,粗大且具有药用价值,其真实身份有待专家给予鉴定。

在这根金柱的下部,有十分明显的凹陷部分,相传是被人揭走做了药引。这一说法有寺内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碑文佐证:“道光二十二年冬十一月,有原平常有德者,突如其来,悬匾于大雄宝殿。人奇而问之,则曰饮柱木而疾愈。此神木之所由名也,取者频频,效者累累,拒之则绝念佛慈悲之意,任之则一柱焉当万斧之伐。于是,众议开缘以防补柱,凡有取者请捐赀财,不论贫富,不拘多寡,但随其心之愿而已。而人既沐其恩,潜消其吝,遂积数百金。”由此可见,这根金柱早已被人当作了“神木”。

第三宝,包骨真身泥塑。

文殊殿佛坛上是精美的古代彩塑,称作“文殊七尊”。主尊文殊菩萨骑青狮居中,右前侧是善财童子,左前侧是驭者,相传为于阗王,再向外两侧塑两尊胁侍菩萨。右外侧是佛陀波利,左外侧是圣老人。这就是典型的“文殊七尊”,造型特点与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中的“文殊七尊”相类,或可断为金元时期塑像。在殿内前壁两侧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曹姑姑像,一尊是住持济空和尚像。

曹姑姑塑像并非普通的泥塑,她是原平境内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包骨真身像,人称“肉身菩萨”。相传在修建寺院时,曹氏女每日为寺院挑水、做饭,辛劳不止,竣工后曹氏在寺中休息,竟直接在原地坐化。后人念其功德,将其真身塑于泥壳中,享受香火供奉。包骨真身像,传世者不多,所以颇具文物价值。

文殊殿内的彩塑,造型优美,姿态生动,衣纹流畅,比例匀称,为宋塑中的罕见珍品。中央美院教授金维诺先生曾对惠济寺彩塑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中国彩塑精华珍赏丛书——原平惠济寺篇》中提到“殿内众多彩塑,姿态生动,纹饰华美,是宋代彩塑中的珍品。”令人遗憾的是文殊殿曾多次遭到盗窃,文殊菩萨和侍女头像均被锯走,现在的头部是后补上的。

另外“三宝”在南殿里。

南殿为观音殿,也叫慈航殿。其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屋顶为悬山顶,通板瓦覆顶,屋面平缓。据碑文记载,清康熙五十三年曾揭顶重建。

第四宝,自在观音真自在。

殿内正面设彩色悬塑,作为佛龛。上方正中悬一竖匾,书“渡迷津”三字。龛内塑有观音菩萨像,其右腿自然蜷起,右臂很随便地搭在膝盖上。这一奇特的造型会让人心生诧异。因为,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观音菩萨,不是端坐莲花宝座,就是足踏五彩祥云,或宝相庄严,慈眉善目,或文静端庄,面带微笑。这种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里已成定势。可眼前的观音菩萨却与众不同。她头顶戴有小巧宝冠,发髻紧紧束起。面庞饱满,圆润丰盈,眉毛细长,双睛黑白分明,神态端庄安详,不失温柔之象,气质高雅,凸显经典之美。进一步仔细端详,观音菩萨耳垂圆珰,双辫垂肩,裸露双肩双臂,胸前饰有多层连珠式璎珞,佩戴腕钏,腰系束带,下身着长裙。衣饰线条流畅,褶皱自然。其上身笔直,坐姿随意,呈现出一种游戏状态、姿势优美的自在妙相。这尊自在观音打破了一般佛菩萨造像姿态严整、高高在上的艺术形式,舒展自在的模样与佛性自如的内涵结合,颇具人性的光辉,充分表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睿智。她那和蔼的面容像极了邻居婶婶,那么随意,那么亲切,一下就拉近了凡俗之人与佛菩萨之间的距离。

第五宝:十二圆觉菩萨满满的唐风宋韵。

陪祀观音菩萨的是十二圆觉菩萨,另外二位是文臣武将。

其中十二圆觉菩萨全部是世俗女性温柔娴雅的形象,其名为: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其形象凸显了唐代女性服饰打扮的开放特点,而又在胸口璎珞上打结了一个依稀的“宋”字,正是唐风宋韵的明确体现。造型优美,姿态生动,就连坐垫表面的栽绒画也颇具匠心。此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的遗物。

第六宝,沥粉贴金的明代壁画。

南殿两面的山墙上共绘有壁画16平方米,为《观音救八难》。东西两壁各描绘四个。东壁故事分别为:白虎难、水怪难、囚禁难、劫贼难;西壁四个故事分别是:海难、冤案难、恶人难、蛇蝎难。画师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八个故事,绘制在同一幅画面的云石山水中,人物精致洗练,线条沉稳多变。表达了观音菩萨通过其神力帮助人们克服生存灾难,佛教慈悲为怀和智慧如海的主题。从题材、画功、独创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