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小村乾坤大

民生   文化   2024-11-22 19:54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作者:我为书狂

南头村位于滹沱河东岸的五峰山脚下,距原平市区约23.5公里,是中阳乡境内的一个小村。全村150余户,500多人,耕种着1720亩土地。

清代崞县(今原平市)第一名门望族号称“清河张氏”,从明代定居崞城之东后逐渐繁盛起来,拥有广袤的土地,周边数村均为其地庄,有东庄(曰上庄,今称金庄)、西庄(曰西头,今称西荣)、北庄(后改大阳)、南庄(后称南头)、中庄等。南头就是这些地庄中的一个。

南头这个村名从字面上看确实平淡无奇,仅仅是个方位名称,但居民族群却来历不凡。除“清河世业”的大阳张氏始祖世广爷之九世孙表公的后裔外,就是来自代州鹿蹄涧村的老杨家人了。南头杨氏尊史上赫赫大名的忠臣杨业为始祖,以忠勇盖世的杨家将而自豪,明中期,杨业二十世孙杨彬公举家迁出鹿蹄涧,在曾为宋元时杨家老围的南头村定居下来。

据乾隆版《崞县志》载:昭庆军节度使太师致仕追封和王杨沂中墓,在县治东十里南头村西。这座面积近20亩的土丘,村民称为“六郎围”或“六郎坟”,其实是南宋抗金名将杨存中(又名杨沂中)的坟墓,原先甬道上的物品现仅存石羊一只。

南头观音阁

南头村除抗金名将杨存中外,明清两朝还涌现出不少人物:明朝杨秀任湖北武昌县知县,清朝杨四维以岁贡任大同县训导,杨赓云任阳曲县教谕。另有武略骑尉杨恒晋、六品军功杨毓昌、登仕郎杨名升,奉直大夫杨恒亿、七品军功杨丽云等。民国时期,村里出了三个文化人;杨映云就读太原工业学校;杨冠卿就读山西农林学校;杨竞远就读山西法政学校。

南头杨氏宗祠

南头村有古朴规整的四合院、巍然高耸的观音阁、残破废弃的歇马殿、幽深曲折的窄长巷,还有村中央的过街戏台、德盛街的石砌门洞和村东阔大的杨家老坟。而原先的节孝牌坊和过厅院,以及村西里许的六郎围等背后掩藏的故事,让人常存三分敬畏七分迷茫。

其实,南头村很小,只有一条不算很宽的大街呈东西向弯弯曲曲,大街南北两侧分别有五条且窄且长的小巷更加弯弯曲曲。而德盛街是唯一可通往村前小河边的老巷,由观音阁正对的过街戏台下进入,西边的院落除了正房、南房、东房、东街门外,都有很精致的西窑;东边的院落与西边相对称,除了正房、南房、西房、西街门外,也有很精致的东窑。行人走在这条渐行渐低的长巷里,融入两侧壁立的高墙、挺拔的树木背景里,无疑就是一幅美极了的水墨画。

石羊

古代石旗杆上的斗

而南头村最有价值的还数村西的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有正殿、过殿、东西配殿、下院东西厢房、祠门和戏台等,除祠门和戏台外均为清代建筑。正殿三楹地基拔高,飞檐斗拱,高坡硬山顶,前置走廊,明柱壮硕,气势非凡。东西配殿共六间,也有前廊,殿顶为硬山。过殿三间虽然也为硬山顶,但分间覆顶的建筑风格使过殿特色鲜明。过殿门楣上高悬的立式匾额有“忠武祠”字样,和主殿前檐悬挂的“礼不忘本” “谊笃宗支” “积厚流光”三块长方形木刻匾额均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出过殿到外院砌筑有十四级条石台阶,台阶东侧有一棵身形高挺、树冠硕大的青檀树,紧邻的还有一株粗壮茂盛的老槐树。正对过殿建有一座坐南面北的戏台,符合祠堂的传统建筑模式。

过街戏台

前些年,南头村杨氏族人集资重修了祠堂,并在正殿和东西配殿内重新塑像、重绘壁画,正殿前廊明柱上挂起了“雁塞雄名第一家,麟州世系无双谱”的木刻楹联,意喻杨家一门忠烈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从此,祭祖活动得以恢复,这里成为除代县鹿蹄涧之外晋北最大的杨氏宗祠。

近年来,有人又发现南头村的南岗上,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其出土陶片可以看出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特征。

南头村,确实是大有乾坤的!

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原平故事
阐发原平语音、凝聚家乡人气、讲述原平故事、弘扬地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