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峨眉山万安寺慧持大师塑像
近年来,我们原平以“三里九乡”为荣,对外宣传悠久、厚重的地域文化,“慧远故里”和“慧远大师”逐渐被原平人津津乐道。
但是,大部分人只知慧远大师,而不知还有慧持大师。其实,慧持大师也是从原平走出去的高僧大德,而且还是慧远大师的胞弟,他们几乎同时成名。
释慧持,是慧远大师的亲弟弟。其性情淡泊恬静,有高远宏大的志向,14岁时开始读书。他每学一天,抵得过别人学十天。擅长文史,巧于众经,精通经、律、论三藏。他们兄弟俩的师父道安大师,在襄阳派慧远东下,慧持亦与胞兄慧远同行。初时,抵达荆州,暂住长明寺。再后辗转到庐山,慧持一直与兄在一起,并积极护持慧远修行、讲法。
成年后的慧持,身高八尺,风神俊朗,常常脚登草鞋,纳衣半胫。庐山上的佛门弟子,前后多达三千余人,其中不乏英秀之人,但都比不过慧持。
慧远、慧持有个姑姑,也是出家修道之人,法名道仪,住在江夏。道仪听说京师佛法盛行,欲到京师观察教化。慧持负责护送姑姑到京城,住于东安寺。东晋卫将军琅邪王珣,对慧持非常器重。当时有位西域僧人僧伽罗叉,善诵四种《含经》,王珣请僧伽罗叉翻译《中阿含经》,慧持校阅文字,最后定稿成书。
慧持回到庐山没多久,豫章太守范宁请慧持讲说《法华经》和《毗昙经》,听众不远千里,四方云集。有人在给范宁的信中说:“慧远与慧持两人谁更强一些?”范宁回答说:“他们是一对贤兄弟啊!”充州刺史王恭在给在给朋友的信中也问:“慧远、慧持兄弟至德如何?”朋友毫不犹豫地回答:“慧远、慧持兄弟两人,绰然有信,道风高尚。”鸠摩罗什在关中,与慧远、慧持兄弟遥相钦敬,致信问好,结为善友。
后来慧持听说成都一带土地肥沃,民众富裕,有志前往弘扬佛法,同时还可以观瞻峨嵋山水。于是在东晋隆安三年(399)与兄长慧远道别。慧远苦留不住,叹道:“人们都喜爱欢聚,唯有你却乐于分离,这是为什么?”慧持也颇为伤感地说:“若是滞情爱聚之人,就不应该出家。现在我们既已割舍己欲而求道,就应以西方极乐国为期。”就此,兄弟二人洒泪而别,各居一方。
慧持路经荆州,刺史殷仲堪给予很隆重的礼遇。当时桓温之子桓玄也在荆州,桓玄虽然学功疏浅,却一往神出,见慧持独绝超拔,叹为古今无比之人,很想与慧持结交。但慧持认为桓玄为人不好,便不愿与他结交往来。殷仲堪、桓玄二人苦苦挽留慧持,慧持越加不愿停留。临走的时候,给桓玄留下一封信,信中说:我的愿望是栖于峨眉山之峰峦,观察教化流沙之表,我怎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这样,他束装上路了。
桓玄收到信后,感到非常惆怅,始知道人高洁,是无法阻止他西行的。
慧持来到四川,先住在龙渊寺,大力弘扬佛法,受到四方人士的钦慕,刺史毛琼更是雅相推崇。
当时,僧人慧岩、僧慕,已先在蜀地修道,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待慧持来后,人们都望风推服,以至于凡是来到慧持僧堂的人,都被称作“登龙门”。
僧慕幼年时就很有才华,为蜀郡僧官;慧岩博学多识,素为毛璩所敬重。后来,蜀人谯纵杀死毛璩,割据蜀郡,自称成都王。谯纵召集僧人,设立斋会,逼请慧岩,慧岩不得已只好去了。因毛璩与慧岩是多年的朋友,现在被人杀害,慧岩睹事增悲,痛形于色,因此,遭到谯纵的忌恨,就将慧岩杀了,人们都感到非常害怕、恐慌。慧持避乱来到郫县,住在中寺。谯纵有个侄子名道福,凶残无比,带兵来到郫县,到处杀人,血流成河。凶残的道福来到寺中,众僧人很害怕,纷纷逃往别处。慧持在房中盥洗,神色安详,道福来到慧持身边,慧持弹指洒水,淡然自若,道福愧悔而汗流满面,灰溜溜地走了。出了寺门之后,道福对手下的人说:“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与众人不—样!”
后来,境内清靖,慧持又回到龙渊寺,讲经说法,斋戒忏悔,越到老年越加勤勉。
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慧持大师圆寂于寺中,享寿76岁。临终时仍遗命弟子,务要勤勉律仪。他对弟子们说:“经文上说,戒如平地,众善由生。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啊!”又把所藏经籍法典,传给弟子道泓、昙兰。道泓业行清敏,昙兰神悟天发,都继承了师父的事业。
清光绪版《崞县志》原文照录:
慧持,远公同母弟也。莲社高贤传:幼读书,一日所记,常敌十日。年十八,与兄同事道安,止庐山。师身长八尺,衲衣垂膝,徒属三百,师为上首。琅琊王珣以书问宁:远、持二公孰愈?宁曰:诚为贤兄贤弟。珣复书曰:但令如弟,仍未之有,况复贤耶。隆安三年,辞兄入蜀。远曰:人生爱聚,汝独乐离?师曰:滞情爱聚者,本不应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至成都郫县龙渊寺,大宏佛法,升其堂者,号登龙门。义熙八年顺寂,春秋七十六。临终以东间经籍付道宏,西间法典付昙兰。
稽古录:义熙壬子,垂戒门徒,遂入定于龙渊龛树。至政和三年,风折其树,持乃出定。徽宗有像赞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