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意思分享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线上礼拜天”,源自草场地2019年北京秦家屯工作室开始的“瑜伽与读书礼拜天度过”,2020疫情,二月初,线上方式开始“礼拜天度过”,上午十点,集体瑜伽一小时,之后是读书会。参与者为民间记忆计划作者,以及草场地工作坊和放映交流活动感兴趣者。
读书会每次由参与者认领分享并主持,阅读分享书目为读书分享者自由选择。2021年起,开始马拉松式接力阅读分享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娃《记忆记忆》一书,持续至2023年1月(共91次读书会)。之后,换徐贲所著《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为下一个阅读分享书目。
11月3日,“线上礼拜天”(2024年第41次)
读书会:吴意思接力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第87次分享)
讨论抄录:李新月、黄凌超
吴意思(东京)、章梦奇(47公里)、刘晓倩(北京)、郑鹤松(北京)、周小渝(昆明)、吴文光(湖北蓝房子)、哈比(台北)、郭昕盈(台北)、黄凌超(深圳)、王怡(成都)、李新月(哈尔滨)、郑忞(武汉)、周依柔(成都)、洛洛(四川攀枝花)、朱钰喆(成都)、阿不(西安)、胡涛(北京)、王悦辰、番石榴、小晶、马孔多的呢喃
节选自:《“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一、原文分享
1.见证文学的“道德合约”
世界上的人分成“受害人”和“加害人”两种。......袖手旁观的“大多数”......装聋作哑,冷淡漠然的人们。这样一种黑白两分的知觉意识是受害者因长期恐惧和孤独而形成的。(p249)
见证叙事尤其无法回答,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p251)
2.公共真实和见证的公共意义
见证是一种在幸存者个人身上联系着过去和现在的知识......他的见证因此有了可贵的公众性。(p254)
见证者的故事是一种叙述,一个故事,并不就是历史事件本身。(p255)
见证的道德力量来自真实的目击......
活下来和作见证是相辅相成的,作见证不只是人的语言行为,而且更是人的存在的方式......
二、个人理解及素材分享
见证作为一种记忆,除去真实这一要素以外,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见证者,去正视见证什么和如何见证的问题,进而引申出见证的公共性的问题。回溯到个人身上,即从“人本位”的立场出发,寻找一种为自己的生命做主的生存方式。
我用相机对准自己的家庭,透过我自己这一第一叙述者,最终要去见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差不多”的众生常态的环境下,找到非我不可的叙述切口。这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我”的身份,“我”是谁的问题带出的对于自身位置的迷茫,会让我时常产生困惑,我到底想要拍什么,表达什么?我是否可以借助拍摄,打通自身的“异类”困境?
素材内容:我和奶奶一起看相册聊家庭成员,试露营椅。
吴意思:这两段我看的时候非常感同身受。因为从用左手写字开始,我就不知道我是谁,认为自己是一个异类。于是母亲开始不断纠正,从左手到做一个乖小孩。全家都是这样。当时我无法认识到加害者和受害者。联系到吴老师说到我的左手,我开始反思这件事的影响。我可以用我的左手见证什么样的叙事。因为太潜移默化了,我不知道应该是什么视角。我用摄像机开始拍摄家人,也是这个目的,想用摄像机的视角来看他们,再反观自己。从他们是谁到我是谁,以及我要走什么样的路。
我今天想要分享的素材是昨天工作坊同一段的,我给我奶奶看相册,聊了一些家庭的事儿。还有一个是月亮椅。我在日本的家里也买了一把一样的,我很困惑,我要去目击的是什么?这是我目前还没想明白的。
(吴意思分享素材)
吴文光:哇,有意思、没意思、深层意思、表面意思……我觉得吴意思你在《我的左手》完了之后,马上就可以做下一部片子,就叫《吴意思》。你刚才的素材真是太长了……我就想到如果给吴意思上摄影课应该从哪里开始。工作坊素材分享不应该剪辑,但是读书会其实可以剪辑一下。你梗概的时候说到两点,受害加害、公共真实和见证。我觉得你选的很好。你素材选的这一大段,我实在有点看不出联系。你的读书分享说到是想通过写作证明你是谁,关于你被教育成的乖孩子,与你内心真正向往成为的人,这是一种受害和加害的意思。但在吴意思、吴莹炜、受害加害、左手之间,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联系。最后我们发现加害者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简单,在受害和加害之间,其实是合力而为的,我也成了我的加害者。为什么永远是大多数沉默?因为沉默也是自己选择的,是我让我沉默的。我想到前天笔记写到小朱说的“让所有人听到我的沉默”,在三年前的工作坊我用过这句话,一句加油或者忽悠的话,让我们自己不要沉默。我重读的时候,发现另一个思考角度,沉默是沉默者自我使然,本能放下说话的意愿。所以这个“让”——祈使句——是一个召唤,对沉默的匿名者的召唤。从这个角度,我们更能理解公共街头艺术家存在的价值。公共是随着我的进入而属于我的。你的解读很准确,但是素材为什么这么长?你的深意何在?你潜藏的意思在哪儿?
吴意思:前面我和奶奶看素材,我不知道如何剪辑。因为妈妈的重男轻女,我和妹妹像局外人。又因为妹妹是计划生育被送养直到六岁才回家,爸爸负疚,于是对妹妹特别好,最终我成了局外的局外人。我感觉这个家里没有我的位置。
吴文光:明白了。这是你们温州吴家,那你可以剪辑一下这些重点,再加入自己的讲解会更好。你的心里感受是最重要的。你为什么成为了吴家的局外人?如果聚焦重男轻女和负疚就会陷入对错的纠缠中,我们不想去评判。所以你应该可以更快在半个小时里面搞定的。不过现在也更明白你的意思了。
小朱:为什么取名吴意思?
吴意思:因为我是很无聊的人,虽然我很喜欢自己的名字。我上网查过,发现这个名字全中国只有一两个人,好棒啊。但是因为跟家里联系太大了,我就想创造另一个脱离家庭的我。所以我给了自己一个新名字。可以有意思也可以没意思,给自己两条路的选择。
黄凌超:我想问下素材中奶奶的愁苦与意思的轻快,意思如何看待这种对照?
吴意思:奶奶的愁苦是从我爷爷去世开始的。那时候全家在一个落地房,二楼爷爷奶奶,三楼我们家,四楼叔叔家,姑姑嫁出去了。后来我爷爷去世后拆迁,好像是我小学的时候,奶奶成了要支撑家里的大树。本来应该十年前拆的,她一直坚持到近几年。最后搬走了之后,我爸爸叔叔姑姑都有各自的生活状况,所以她也越来越虚弱了。这是我观察到的她状态的变化。我的自在是因为我爸爸生病前我很暴躁,后来我想转变,温柔一点。但是对父母还是很难,所以跟奶奶我会温柔一点,自在一点。
郑忞:你讲到这一层,我很想问一下,奶奶说到表妹结婚拍的全家福,奶奶想要一个全家福的照片,好像没人愿意给她,她是一个什么想法?
吴意思:奶奶希望的和睦一直没有出现。只有去年表妹结婚拍了全家福,但拍的不好,没人喜欢……奶奶只有全家的红本子,上面是每个人的名字。
章梦奇:我一直很努力想要理解意思。拍摄的问题当然很大,刚才你机器放那一直动来动去……你在孙女和拍摄者之间的选择。你是否有意识到你应该做一个选择?你到底是吴意思?吴莹炜?孙女?妈妈忽略的女儿?爸爸不理解的女儿?……还是其他的。但是刚才你说到一个多余的人,是在加害与受害之外的,探讨的话题更有意思了。因为家庭的事情会隐性出现,如果你一开始就定义我和奶奶是多余人,那我和奶奶的相处是多余的时间,还是创造出来的时间?我在想这些。我觉得你和奶奶相处的时候挺心不在焉的。因为我们没看清楚奶奶的脸,也没有看清楚她在干什么。我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工作坊你左右手出场的时候,那时候你很清晰。我有点疑惑,我还需要再理解。题外话,如果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刨除的话,你们这个五层楼在温州的环境中,你如何定义这个家?因为当时疫情期间有个温州女孩也分享过家庭里奇奇怪怪的存在,不知道你能否更多分享家庭轮廓相关的。
吴意思:温州与福建相似。重视家族关系,家人就要无条件相帮。温州商会遍布各地,就是因为家人传帮带。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就像鹤松提到的北京浙江村。
章梦奇: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强调家族关系,你却变成一个多余的人,这很有意思。
吴意思:我告诉过我妈,我很讨厌我是温州人。就是家里我没有位置,在外我也不加入温州社群,这样的关系让我很难受。我在家里也找不到位置,出来我也是个人存在。
王凯:你说到的多余人,会不会反而让你不会有包袱呢?
吴意思:相反,我太有包袱了。全家人告诉我要有家庭意识,反方向是我想要跳出去的。但既不能隔断,又无法回去。就像拍摄时,我困于孙女和拍摄者之间,我不知道我要目击什么,见证什么。我不知道我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陷入这样一个迷茫的状态。
郑忞:如果你可以找到一个位置,你还会觉得反感吗?
吴意思:可能不会。我对他们给我的接纳方式不是很接受,类似于控制我的状态,姑姑说我不能找温州人以外的对象,母亲会给我算命,要在多少岁结婚、找什么样的男朋友都有说法,我必须要打破这些,让我不想成为这个家庭的成员。
章梦奇:你跟家庭规则的搏斗很有意思,为什么你的奶奶在其中重要了?她是适应了规则的温州女性吗?
吴意思:我奶奶是传统规则的大树,我的心不在焉是我意识到奶奶不是我的同伴。
王凯: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给奶奶引入看照片的动作?我感觉中国人不太主动看照片,相册会放着,平常不会打开。
吴意思:那时候话题聊到爷爷的dvd,我故意给奶奶看,想从奶奶口中听出一些家庭的事情,我在摄像机后面是在整理照片给她看。我想打听到奶奶对妹妹送出去养回来的故事、对于妈妈的态度。
郭昕盈:意思选择的文字中有一个被害者和加害者,想问意思敢站上这两个位置吗?我理解意思不赞成饭桌上父母谈论的那些观念,同时又不那么肯定,在找盟友,奶奶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吗?意思想要站在哪里?把大家摆放在哪里?我感觉是想要控诉什么,但又不那么直接。什么在阻挡意思成为你自己?是外在的环境还是你自己也在阻挡,这部分是不是也可以探索的。
吴意思:我觉得加害和被害的双重身份我都在里面。我不能按照家人的期望生活,我想给自己筑一道墙,最重要的是对家人的不能坦诚,我会跟他们说很多言不由衷的话,反射出我对家庭之外的人也是这么做的,之前有一段时间心理咨询,感觉自己和他人之间阻隔了,无法用心交流,看不清自己,不知道左手带来什么,脑子是一团雾,不知道我到底要干什么。
哈比:我把意思想成是家里的“左手”,奶奶是意思帮自己找的“右手”,左手是相对位置的存在,在这个家里是不正确的,在抵抗的时候你也内化成了你自己。我很需要这样的意象理解意思在家里的位置。
吴意思:我弟弟也是左撇子,比我小九岁,他被规正之后他变成了右撇子,但我失败了。某种程度加强了我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
王凯:你的描述很像见证者和幸存者,你的文字中说你要见证,左撇子就是你的见证。
吴意思:失败品是家里给我的意念吧,家人对左手的纠正让我觉得自己不太行。
章梦奇:意思有没有认识过家庭之外的左撇子?
吴意思:没有,遇到的都是被纠正过的左撇子。
郑鹤松:项飙写了一本浙江村的书很清楚,我觉得意思更好的方向是既可以左手也可以右手,既可以温州也可以不温州,这个窗口可能可以撕开的更妙一点。
章梦奇:但是我觉得现阶段意思想要做的是做一个坚定的左撇子。郭郭刚才问的问题是你敢不敢站上一个位置,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是附庸“大boss”还是作为家庭反对者,我想现在还是给自己的左手正义化,自我承认。从小有人说我走路姿势不对,生来被挑毛病可能每个人都有。意思已经意识到自己言不由衷、左右不是,不是往下思考,延着哈比的视角,你是右手、奶奶是左手,是不是就有一个拍摄视角。
吴文光:我想到“我的失去的左手“,一种塑造和参与,受害方也是施害方的一面,人是现实的一部分,在审视事实存在的人可以看出人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人,脱离于批判控诉自我检讨,关于左手的被改变有一个更广阔的呈现,不仅仅是回忆我自己被四楼打到二楼。我的失去的那一部分也有我的一部分介入,刚刚说到“自由自在的左撇子”,在西方经常看到有人用左手。关于“失败者”和“幸存者”,你怎么判断,其实意思的倾向很明显了,是不是可以再大胆的说出来,片子开头是你伸出一只手试图握手,声音是:我是我们家的失败者,我很高兴我是我们家的失败者。你对施害加害的理解,创作作为见证的一部分,左手是你的命题,我们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猪是多么难,这种阉割控制在每个人身上。
黄凌超:照片通常是回忆的打开,奶奶像是形象的展示,与真实无关,全家福中是她期望的团圆,而非这个家庭如何。意思在剪辑上可以变成奶奶在讲述家庭,更深的东西在奶奶怎么看相册。意思经历过的左手不好的是很客观的,意思去探索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好奇你主观视角下打开的左撇子的视角。
袁喆:我想起意思在做身体表演讲到同学的去世,老师说意思也是类似那个同学的人,这句话有一种危险感,描述出了家庭之外的人是如何看待你的,它有点像是描边,把你和周围人区分开。
吴文光:有一个想法,意思哪天来做一个工作坊,教大家做左手会做的事情。目的不是批判右手,这样的动作插入在你的创作里成为你喜剧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都是从右手开始,有的人是从左手开始。通常的说法是左手的人聪明,他们有另外的思路,左手是思维神经还是什么?吴意思可以改名为“吴左”或者“吴右”,你没有清晰坚定的认定很难往下,第一个镜头就是你在工作坊的出场,你会在我的左手里看到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种种的构成。你在日本、温州、拍摄上的遭遇,生活中引发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对峙、矛盾,个人如何妥协、搭成契约,自己也是一个共谋的参与。意思可以越来越坚定的对自己“左手”的坚定。
在讨论中看到你的犹疑、模糊、不坚定的东西,袁喆处在创作的大转向的时候,是人的内里和潜意识被打开的征兆,内心潜藏的东西被调动,袁喆对曾经山区经历的回溯,在讲述人生里一个不能再回来的像梦一样的东西,是人生里的一段记忆,袁喆为什么讲述,慢慢会看到。从西安去到甘肃是袁喆的故事。
我在意思的分享中看到犹疑,大声勇敢说出来我是一个左撇子,包括对拍摄室友的放弃也是我的骄傲,不做了。意思拍摄室友和袁喆拍摄羊有相通,不是讲述对方的故事,是将自己的故事,一次遭遇。左手可以打开很多层面的东西,我说的迟疑、犹疑不是思考上的打转,是对勇敢坦率表达自己的不习惯,在创作群里是不是可以变得清楚明白。
我们逐渐通过创作让自己的思考、思绪大大方方的表述出来。我看到袁喆在大踏步的往前走,昨晚的素材很重要的是这是一场黑暗中的对话,摄影机捕捉黑暗中走俩走去的女孩,看到这是袁喆的故事,袁喆和这个山区女孩的一次对话、相遇。
我想象袁喆创作的走向,阿不的“杜拉斯的《情人》”,不是要照搬,只是作为启发,你的影像写作可以成为广阔的东西。郭郭的叙述是在地下室中展开,地下室作为隐喻的存在,家人、恋人、同事……这些人构成你的地上世界,你所有创作的发声都在这里展开。意思的左手如何作为一种骄傲的存在,比如你逃离到日本的心境,为什么会选择在日本,创作让这种理清有了一个清晰的路径。想你们的创作我的创作也在被调动,总之是互益的事。
章梦奇:那今天就到这,意思你还满意吗?我觉得你的左手是很有意思的,期待看到关于你左手的创作。下一期是小渝。大家再见。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⑪ | 集体瑜伽+读书会→张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⑫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⑬ | 集体瑜伽+读书会→庄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⑭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⑮ | 集体瑜伽+读书会→张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⑯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⑱ | 集体瑜伽+读书会→吴文光写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⑲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萱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⑳ | 集体瑜伽+读书会→吴文光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㉑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忞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㉒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㉓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㉔ | 集体瑜伽+读书会→庄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㉕ | 集体瑜伽+读书会→林玲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㉖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㉗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萱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㉘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佳龙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㉙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郭昕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㉚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晓倩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㉛ | 集体瑜伽+读书会→黄凌超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㉜ | 集体瑜伽+读书会→阿不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㉝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怡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㉞ | 集体瑜伽+读书会→廖镇敏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㉟ | 集体瑜伽+读书会→李新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㊱ | 集体瑜伽+读书会→黄雨杰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㊲ | 集体瑜伽+读书会→周依柔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㊳ | 集体瑜伽+读书会→周小渝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㊴ | 集体瑜伽+读书会→朱钰喆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