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㊸ | 集体瑜伽+读书会→海光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文摘   2024-11-17 15:45   湖北  

线上礼拜天㊸:集体瑜伽+读书会
集体瑜伽带练:章梦奇

海光分享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线上礼拜天”,源自草场地2019年北京秦家屯工作室开始的“瑜伽与读书礼拜天度过”,2020疫情,二月初,线上方式开始“礼拜天度过”,上午十点,集体瑜伽一小时,之后是读书会。参与者为民间记忆计划作者,以及草场地工作坊和放映交流活动感兴趣者。


读书会每次由参与者认领分享并主持,阅读分享书目为读书分享者自由选择。2021年起,开始马拉松式接力阅读分享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娃《记忆记忆》一书,持续至2023年1月(共91次读书会)。之后,换徐贲所著《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为下一个阅读分享书目。

现场

11月17日,“线上礼拜天”(2024年第43次)

读书会:海光接力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第89次分享)

讨论抄录:庄炜、周依柔


参与(24人)

李海光(莱比锡)、周小渝(昆明)、朱钰喆(成都)、章梦奇(47公里)廖镇敏云南腾冲)、吴文光(湖北蓝房子)、秋山珠子东京)、李新月(哈尔滨)、哈比(台北)、周依柔(成都)、王凯(江西宜春)、郭旭宏(香港)、胡涛(北京)、番茄、邵玉珍(北京沙子营)、黄凌超(深圳)、刘晓倩(北京)、番石榴、车骁、司安妮、yiping、邓文宇



海光分享

节选自:《存在哲学》,法国存在主义的两个主要特征:反对“一本正经“和言说“无家可归”。

一, 原文分享

1,阿伦特解释道:“一本正经是对自由的否定,人一旦适应了社会模式,就必然会被社会扭曲…一本正经的化身就是那些永远正确的领袖、首长、思想和主义…它让人把自己看成是抽象的阶级成员、路线站队者、职业拥有者等等,唯独不再是一个具体、自由的活生生的个人。”(P026)

2,法国存在主义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充分言说了人的“无家可归”。阿伦特把加缪所说的“荒诞”与萨特所说的人在世上漂浮和偶然引起的“绝望”放在一起…她提出了积极面对“荒诞”和“绝望”的解释:“…人必须在荒诞中生活,以骄傲的对抗来生活…在荒诞中生活就是不断反抗荒诞生活的一切条件,永远拒绝在这种生活中安逸求生。”(P027)

二、个人理解及素材分享

反对“一本正经”和言说“无家可归”,意味着承认“人在世上的漂浮和偶然引起的“绝望”,将人对于 “悲剧性”的自我体认作为一种积极的抵抗,它也是“把人不完整的自足性转化为完整的自足性”的可能方式。我的素材分享将从“雅斯贝尔斯把“极限境遇”作为解读存在的代码”开始,集中在我2023-2024年之间在长沙和燕郊的生活小区,以及莱比锡的几段即兴的“表演性行为“的自拍,来谈论我在“无家可归”似的“出走与回归”的旅途中,遭遇的偶然与命运、死亡、荒诞、强迫遗忘以及生命那无法承受之轻。

反馈讨论

李海光:我感觉我的出走和回归是同一个东西,一种反复。


杜焓莹:非常喜欢这几段表演。你有很强烈的两者之间的东西,莱比锡和长沙都有强烈他者感,既自由又不自由。我非常喜欢你的静止、长镜头、沉默。你和陌生的叔叔坐着,孤独但在同一刻,感觉你的身体接触着环境,而不只是我们平时思考和言语诉说。你躺在长沙小区,想起荒谬的相似性,我在美国和中国往返,遇到的荒谬是相似的。后半段注意到你对声音的利用,画面以外的更大世界的展现。无家可归是一种他者感。昨晚的素材,我感觉像你在拜访你的过去,它不是你的现在也不是你的未来。躺在莱比锡和中国的街上,但你哪里都不属于,不属于给你一定程度的自由,又不完全自由。孤独和陪伴的感觉,两者之间的你。


李海光:简单地说,上次回国又回来后,感触最深的是“外国人”,以前我常说我来自中国,后来我发现我在哪都是外国人。对应到原文,我就承认我现在的处境。


杜焓莹:上次回国被隔离47天,我的感受是相似的,我只是想看我的父母,身体却被限制了,我在自己的国家变成了外国人。我在拜访我的过去,它不是我。我觉得你正在尝试解决什么又未解决的状态。


李海光:之前吴老师在讲《局外人》,我第一次感到我的许多感受有了名字。


车骁:我觉得你的表演让我感到孤独感。无论你在国内国外,除了和小孩有在一起的感觉,都是原子化的,独来独往的,没有交流的。可能是现代生活无法逃离的宿命。我觉得你在故意和周围的环境建立连接,和人产生连接,不行就和物体产生连接,这样你会感觉“属于”某个地方,感觉你在现状之下努力“融入”,很少人能这样做到。如果不是为了做这个作品,也许你也不会做这些事情,我想到如果我们都无法做出出格的行动去和环境做连接,我们就都和世界没有连接。


李海光:讲到“融入”,我在这边拍的素材有强烈融入到风景、公园景观的意愿,公园的景观让我感到危险,有一种无法忍受的状态。以前我拍东西我感觉在自我惩罚,让自己几近风景里,成为一个刺点,有点自虐的倾向。我觉得我是很痛苦的,表演让痛苦集中起来,好像只有通过这些,我的身体才能慢慢恢复。


章梦奇:海光在对习以为常的生活进行自己的解码,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不需要简单地又几个词语下定义,今天不是映后谈。


李海光:我带着很多问题,这样拍了很多年,我也不知道怎么剪,堆着几千段。对我而言这部分拿素材和大家交流,是回归。我不知道是否能成为片子,和阅读素材的又有什么关系,但感觉确实在靠近。我感触最深的作者是heta米勒。我感觉我只是在收集一些词语,我在片子里没有说话,无法言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的。我读他解释自己的令人琢磨不透的小说和诗,我感觉我自己也处于这个状态。无法言说,没有空间表达,我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


王凯:我看海光写的分享文字写极限境遇,海光怎么理解自己的极限境遇。


李海光:就是我在拍摄我想要呆住的飞地。其中有很多偶然性,即在我表演之外出现的人、风景,这些是我理解的极限境遇。我希望通过我的行为让这些偶然的遭遇,突然能发现一些东西。比如天台哪一段,做了之后才发现一只死老鼠,我觉得这些极限境遇让我发现一些东西。


王凯:我理解极限境遇涉及某种检验,检验某种极限。


李海光:检验这个词很好,谢谢你的提醒。我的检验就是我呆到感觉自己不行了。我先又冲动,然后把自己放进去,然后我开始检验自己。我的表演是我对自身的检验。


刘晓倩:你说:我在无“家”可归似的出走和回归,你对家是如何理解的?你的出走和回归的端点是什么?是从现实的家出走,回归到更精神性的构建的家的空间吗?你所感受到的现实的家,和你回归朝向的家,它们有什么不同?


李海光:我所指的回归,感觉是一种身体和土地、空气、阳光的东西,更加气候性的东西。我出生以来一直往北迁徙,长沙的阳光、空气、植物,这些记忆在我出走前都是被折叠的,回归的过程也意味着重返的过程里打捞一些东西。至于实际的具体的家,我认为是没有的,我没有想过一个具体的家的概念。我觉得自己感觉,出走和回归是同一个东西,去长沙和回长沙我分不开。


刘晓倩:大概理解了。


周小渝:海光一直提到回家、出走,你的影像又让我感到虚无的感觉,你怎么面对和处理冲突和矛盾。


李海光:这一点回到现实的家,我觉得我确实挺虚无的,拍完以后我常常不知道我在那里。虚无,我常常会,经常被无法承受之轻困扰着,进入梦境,最虚无时我总感觉我在和爸妈吵架。


周小渝:那你要不要尝试和他们吵架?


李海光:上午的素材说我的旁白是在介绍,我觉得那个对象是给爸妈听的。


周小渝:你说到憋住、潜到另一个空间。我想到你拍了上千条影像,是否需要浮出水面,是不是需要去处理被放在一边的冲突。是否需要继续谈论这些部分?


李海关:我现在不知道。


周依柔:我和小渝感觉差不多,第一次看到海光在邮件组的文字,说他走在莱比锡充满阳光的路上,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像晴天里猜到地雷。我觉得好真实,记忆深刻,你的每一个文字、画面的描述,都给我身临其境的、诗意的感受。刚刚的素材看到两种躺,在德国路人不会打扰,小狗过来关心你,人和人有种距离感,在小区里躺,大家会离你很近,又不是真的关心你,更像维持某种秩序。我觉得你浑然一体又格格不入,你的身体很自然地和这片土地是一体的,但节奏又不同,你好像是在学习这里的环境、节奏。我也在想纪录片究竟是什么,它一定要和真实相关,真实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记录和表达呢?


章梦奇:昨天和今天我们看到素材,基本上是两个海光,两个海光的境遇。我觉得昨天的素材更像极限境遇,从你一进门,过去的家庭、生活、温度,所有的东西的压力都被清晰放大了。你所有的语言都格格不入,无法落地,但你的一切又都是从那里来的。今天看到的海光简单讲是艺术的、走出去的、出走成功的海光,哈哈。如果我们不嫁接到昨天的素材和你写的一切来讲,我们好像可以谈一切很多,可是一旦嫁接到一切前面的写,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海光真的是一个艺术思维的人,另一方面觉得海光确实是可以脱离那个语境的状态。焓莹提到“拜访过去”,今天素材而言,海光并没有真正开始拜访过去。对我而言昨天的素材非常重要。


以“天真和经验之歌”的例子说,今天的素材是天真的海光,昨天的海光是脱离不了经验的海光,根源是在昨天的素材。今天的素材是天真孩子做天真的诗意的事情。当莱比锡一切美丽的景象突然转到一个人造的亭子、花园中,对比已经出现了,海光好像要像孩子一样捅破这些东西。


今天的影片有几个素材很重要,你和一个男人坐着抽烟,那个天真的经验可以允许你这样做,花一段时间做这样的陪伴、搭建、解构、补充、强调,但你绝对不会和你的爸爸这样坐着。我感觉今天所有的素材每一个段落都无法发生在你真正的家里。看到后面,一方面我觉得很有效,另一方面又有一种空无的感觉。明明我们看到这个人手上这么多茧、水泡、疤痕,但他一定要和蚂蚁玩。海光带来的两面性是有意思的地方。


吴文光:回到海光今天书的分享联系到他的创作,关键词“一本正经”,按照阿伦特的解释,对主流的认同,趋向于大众的站队。反抗,脱离,意外的走向“无家可归”,家是指漂浮,无根,被拔出来掉。生活的荒诞,反抗又变成了一种无家可归,我们如何寻找到出路呢?人类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艺术家出现了。怎么样去寻找呢?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关系。在他创作的轨迹里,大半年的接触,通过邮件组,工作坊。我们并不知道他的出身,来历,两性关系,这贴东西浮现出来之后,我们看到更多面的海光。打开,最好能找到一个指向。无数次我们提到冷水江,我会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冷是温度,江是旷阔的绵延的,有源头,关键是流动的。这是海光的故乡,现在已经没有人活动了,但这是一个永恒的存在啊。这是在海光身上永恒的烙印。冷水江证明海光的来处,他的源头。如果只是海光,一个名字,无法证明他的立足之处。个体生命,只有被激活出来,这才是创作的存在之处。无论是表演,写作也好,海光应该紧紧抓住他的来处。现在草场地越来越个体化的创作,与我们那个题密切相关的东西,草场地正在进入单细胞的创作,但你还有A面B面C面的东西。


冷水江就是中国的缩影。伯父的死亡,父亲的一封信。这奉行让我们读到了冷水江海光的亲缘。在他要切掉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够真正抵达对方的,给他一瓶白兰地的酒,以为能够融化一切的时候,这就是冷水江永恒存在的理由。关于生不生孩子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在于你和你的家人,而是母亲的角色要做出的决定。这是斩断脐带的动作,尴尬就在这里,让人觉得难以摆脱的纠缠就在这里。作为身为冷水江的人,有人问你适应欧洲了吗?你说没有,适应了才怪。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只是在陈述自己。

这时候信能证明什么东西呢?跨度太大了,不好把控,关于打工,奔波对于。89年的海光,对于目击和成熟有多重的分量。单独看来都是意思不大的东西,但是冷水江和德国之间的某个个体的故事,他就生效了。母亲怎么看,她是零工,如果不打就没有了,但她在走之前把饭做好了。如何让他生效。


首先,长篇的写作。妈妈的味道。对于冷水江的怀想,在莱比锡听到伯父的死亡。你现在的轨道,莱比锡的打工生活,包括你突如其来卷入的游戏,这是你的现在。铺垫着你对冷水江会议的穿插。影像上面你就按照你的方式往前铺着。你用你的方式铺垫在插入进来的可能是现在,比如你的文字都在一种零敲碎打的方式,以文字形式分段,如果这个叙事轨道铺好了,就可以从容不迫的一点一点做下去的。现在发生的莱比锡生活的现在式都可以铺垫到你的叙事里。海光,我是把你当在。现在累积的东西缺乏一个清晰的透视的轨道。刘晓倩有一个村子,这是一个金矿。但是你没有这个村子。当你把叙事铺好了,轨道就是你的村子。如果落实在草场地的创作,我希望把这些实打实的东西给你。


海光:我真的很碎片化,我现在身体是一个破碎的镜子。之前我以为我的收集工作剪了手指,有时候是捡了芝麻丢了瓜。


吴文光:说点好听的,你非常有这些feeling,情。包括你在素材里做的东西,你是有能力有精力有才华的人。你应该有东西出来的。你写伯父的气势,是一个长辈的家人的。你在莱比锡经历的痛,那是无法言说的。这样六七千字的内容击中了我,这是我非常欣赏你的地方。莱比锡的游行,想进去但是加入不进去,再到冷水江,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张脸念出诗歌的时候,一个瞬间的发生,这几乎代表了海光创作的特质。两岁在越南出生的Ocean Wang通过闯关一样的方式来到美国,现在各个大学都在请他做讲座。但是如果他还在越南呢?如果海光还留在冷水江,没有去长沙,北京,莱比锡,他又会是什么样的人。希望海光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经历,读书会像是谈心会。我会这样跟你说,海光也会敞开度量的理解这一番话。


章梦奇:洛洛应该对海光的分享很有感受,洛洛在不同地点重复一段舞蹈,海光捏一朵花,这种身体语言是非常有效的,根本不用去问这个人在干什么。海光的分享里“存在Dasein”的两种解释,一种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一种是放置在环境里的存在。海光在自己的生活中已经很得心应手了。这种存在,冷水江市记忆是幽灵的存在,还是一个触发点。


海光:比如在疫情期间,我在学英语,用英语记录梦。大概记录了一百多个梦。后面我在看的时候才发现,我所有的梦从来没有离开过冷水江。我感觉不能用“故乡”,冷水江对我而言是一口井。上一次在玩水,那段时间的梦里。我梦见我的奶奶骑着辣椒来找我了。


吴文光:太精彩了,看来里面还有更多的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叙事的名称就是冷水江,cold water river。


海光:对我而言奶奶去世之后,冷水江成为了另外的东西。


吴文光:在莱比锡这个地方梦见冷水江,你永远摆脱不了的东西,成为了一句咒语。包括你去威尼斯,各种好玩的东西都可以铺垫你的长篇轨道。目的是让你的创作有一个,回到长沙你奶奶的照片在上面。比如你的第一个镜头,这有一种幻觉,这是做梦还是什么东西。我们六周的工作坊结束了,之后两三个星期里拿出一个小样,让我们看看是不是有有形的东西,可以继续铺垫下去。


海光:冷水江里其实没有真的冷水江。


吴文光:你的创作就不是在还原,而是去创造一个冷水江。


秋山珠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人,新的创作。吴老师在不断鼓励人创作,很高兴能来这里看到你们。还有我在纽约也跟草场地的伙伴见面了,我们看了四海为家。有一点是我看海光的素材,想起了山城知佳子,梦奇邀请我看的。本来可以归类于行为艺术,把自己拍到影像里,在自己的家乡琉球。对他的作品印象很深。


周依柔:我愿意接受下一周的读书会分享。


章梦奇:那我们下一周从冷水江去自贡吃冷吃兔~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①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② | 集体瑜伽+读书会→李新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③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晓倩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④ | 集体瑜伽+读书会→李新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⑤ | 集体瑜伽+读书会→章梦奇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⑥ | 集体瑜伽+读书会→赵诣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⑦ | 集体瑜伽+读书会→戴旭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⑧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⑨ | 集体瑜伽+读书会→张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⑩ | 集体瑜伽+读书会→李青霞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⑪ | 集体瑜伽+读书会→张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⑫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⑬ | 集体瑜伽+读书会→庄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⑭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⑮ | 集体瑜伽+读书会→张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⑯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⑱ | 集体瑜伽+读书会→吴文光写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⑲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萱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⑳ | 集体瑜伽+读书会→吴文光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㉑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忞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㉒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㉓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凯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㉔ | 集体瑜伽+读书会→庄炜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㉕ | 集体瑜伽+读书会→林玲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㉖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郑鹤松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㉗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萱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㉘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佳龙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㉙ | 集体瑜伽+读书会→郭昕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㉚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晓倩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㉛ | 集体瑜伽+读书会→黄凌超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㉜ | 集体瑜伽+读书会→阿不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㉝ | 集体瑜伽+读书会→王怡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㉞ | 集体瑜伽+读书会→廖镇敏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㉟ | 集体瑜伽+读书会→李新月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㊱ | 集体瑜伽+读书会→黄雨杰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㊲ | 集体瑜伽+读书会→周依柔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㊳ | 集体瑜伽+读书会→周小渝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㊴ | 集体瑜伽+读书会→朱钰喆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㊵ | 集体瑜伽+读书会→刘雨竹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㊶ | 集体瑜伽+读书会→吴意思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2024线上礼拜天㊷ | 集体瑜伽+读书会→周小渝分享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草场地工作站

一个创作者聚合的开放社群

村民影像计划|民间记忆计划|母亲影展

纪录片剧场工作坊|读书会放映瑜伽


更多内容请关注:

Bilibili: 草场地工作B站

FB小组: Caochangdi Workstation

新浪微博:草场地工作站

豆瓣: 母亲影展

抖音: 母亲影展2023


参与活动请🔍小助手:CCD-Workstation2


草场地工作B站
人以什么理由去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