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吴文光→草场地创作手记
与草场地创作群大部分比我年轻得多的创作伙伴共同行走,我的手记记录其间一些相关创作的发生。
——吴文光
阅读素材2024第4轮→隐性关系
第三轮阅读素材讨论,我以“关系”为关键词反馈我对工作坊六条素材的读解。“关系”,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爱恨情仇等等,是人生故事的细微体现。进入镜头及镜头之外(暂未进入或藏匿)的人和人彼此间的关系是阅读素材的重要体味之一。其中谈到影像呈现的“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种关系。一天过后今天,我想聚焦在“隐性关系”上来谈。
第三轮阅读素材中的六条素材,分别呈现着各自关系。画面上一眼所见可称“显见关系”,这大概是比较容易说清楚的;还有“关系”并非画面表面一览无余,可称“隐性关系”。如此隐性关系可能不止一种或两种,是可能若干种存在,而让我们看到其存在,在于读解。
套用“一千个人可以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法,我们对真实影像中的“隐性关系”读解,是我们对人生的读解,也是我们创作认知的引领。
第三轮工作坊之前我的“素材预读”笔记,以“递进”一词表示着我选择进入工作坊分享讨论素材的走向。每一轮阅读素材我都想着“不仅是读素材”,还有如此“阅读”一轮轮走下来,对各个素材作者准备创作片子构成有什么样的推助(比如第一轮是“打开”,第二轮是“进入”,第三轮是“递进”,第四轮还没想好。现在写笔记,还有这几天读伙伴们写来的反馈,会让我在周三前找到合适的“那个”)。
我即兴按顺序出现我脑子里的素材来说。
雨竹和母亲隔桌对谈。母女谈的内容一目了然,跳开母女“倾谈”“交心”这些画面呈现,还有些什么样的“关系”潜藏这是我好奇的。当然我不是要硬性植入“我想”(主观臆断),是一种猜测打量探究,在这对母女之间看到另外一种“关系”。
比如,为什么会是两人隔桌而坐?一桌两椅,面对面,身体挺直,等等这些透露着某种“对立”“摊牌”“谈判”。再回想上轮雨竹素材也是母女同框在场,但是上下铺睡前谈,一种显而易见的“恳谈”。到这个画面呢,场景与身体语言与之前画面的“跳跃”(反差),意味着母女关系的某种“变化”。
注意,我这里不是在说“事实”,是在读解中探寻该画面可能的另外一种“运用”。工作坊中好像也谈过,素材被阅读的意味体现在影片中是如何被使用。其实也就涉及另外的话题打开,比如如何认知“不幸”。今天读书会雨竹分享讨论中,我谈到雨竹创作更有意味的指向是,雨竹本人是核心。
郭郭给母亲掏耳朵画面,看的时候我随性想,假如这个画面放在郭郭采访母亲画面之后是什么效果:叙事的“反转”?打断?如果是片子一开始就是这个画面呢……这么想下去,感觉郭郭给母亲掏耳朵这个动作可以是各种意味存在。这么想是因为每个画面放在片中不同位置会有不同作用,这个就取决于片子作者怎么想。
跟着想,郭郭试图探究“母女关系”不应该仅只是“探究”吧,那还有什么呢?今天读书会讨论时我也提到我对郭郭现在的创作指向感觉应该有“更深并广阔的带入”,在这个背景下可能就值得探测“隐性关系”的存在。具体是什么还需要和郭郭走上一段时间。
意思素材是一次家庭饭桌,主要对话者是意思母亲和意思。既然要探究“隐性关系”,画面中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为“线头”。工作坊讨论时我说过,不是画面主体的意思是我努力想去捕捉的,不只是她的对话声音,还有其它什么……
意思在画面里是左下角,而且只有半个侧脸,这个时候她持筷子的左手变得很突出。因为之前意思的文字及工作坊即兴,我们对她的左手有很深印象。这个小时候因为用左手被母亲“从四楼打到二楼”的意思,成年后依然左手持筷和母亲同桌。
我的关注点在饭桌上和母亲面对面的意思左手,她和母亲对话的内容讲什么我觉得都无所谓了。
海光镜头中的干活中国小伙,我兴趣点不是镜头中人做什么,是海光为什么这么拍。这个当然不是提给海光的问题,是试图看到“另一个海光”的存在。
工作坊时有伙伴留言问海光,是和艺术同学一起自在还是和干活工人自在?海光回答,都不自在。哦这个就有意思了,海光说的“不自在”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不是“另一个海光”的显影?或者可以更辽远遥望海光的创作指向,这个身在德国的“中国冷水江”海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由海光与艺术同学(外国人)及与干活工人(本国人)的潜在关系,感觉“海光叙事”会有更深远的打开。
袁喆素材最显眼的是镜头呈现对画面中人的“捕捉”,包括上一轮素材对画面中羊与秋红的拍摄,也是这种镜头使用。也许这是袁喆曾经对“纪实影像”的理解及操作,有意思的是,镜头没有拍得成功或失败,只有认知走到一个“新台阶”。
在上轮素材中的羊和山区女孩秋红,我在袁喆镜头中读出袁喆对镜头中人物的努力靠近(或者说“读”甚至可以形容为“触摸”),还有这一轮素材是袁喆对羊与一群山区男孩的“读”。我的感觉是,重要的不是羊或山区孩子,而是袁喆自己。
这样的意思我也在今天读书会讨论说到母亲在雨竹的创作矛朝向,我说母亲的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雨竹自己。雨竹应该明白我是离开“人伦常情”来讨论的,当然创作的依据是人伦常情,但抵达的不只是这个。也许我们还需要更多些时间来想和讨论,我自己也在想的过程中。
说到我的素材。我有点写不动了,这篇笔记下午三点多写,现在晚上七点半还完不了(想的时候多于写)。简单说我素材里我和两个村里干活夫妇的前后对话,涉及到我和他们的潜在关系是需要“上下文”的,我在伙伴们反馈(尤其是逸枫以“干预”为关键词的谈论)中体会到“拧巴”。
由这点来看因为种地我和村民的“隐性关系”就是拧巴。反差,错位,膈应,不搭调,等等这些就是我和村民的拧巴,而且是一种“永恒的拧巴”——说出有意思之处了。以后慢慢再谈。
吴文光 | 民间记忆计划创作手记52 | 草场地2020报告之1→邮件组
吴文光 | 民间记忆计划创作手记66 | 草场地周末放映→建立童话·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