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细雨,如丝如缕,11月25日,“小学美术任务驱动单元教学”研训活动在银城小学浦江路校区如期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新路径的实施策略,通过三节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和一节美育讲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艺术的盛宴。
鼓楼区美术教研员丁丰老师、玄武区美术教研员张艳丽老师、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黄黎敏老师与全体美术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与研训。活动中,四位美术教师精心准备了展示课与讲座,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活动开篇,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师繁星老师《纸版画——回家,青花瓷》,结合了《逃离大英博物馆》系列热点,从青花瓷的历史文化渊源切入,使学生在创作前先深入了解其深厚底蕴,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后续的创作赋予了文化内涵。讲解由浅入深,从器型、纹饰设计再到纸版画的基本技巧,如刻板、印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要点。
师繁星老师授课充满激情且极具耐心。在示范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并且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无论是对工具使用的困惑,还是在图案设计上的迷茫,都能给予学生精准的点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第二节课,南京市银城小学王书珣老师以故宫博物院的非遗珍品“黑漆螺钿云龙纹盖碗”作为课程开篇,美丽的贝壳让同学们对螺钿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巧妙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桥梁。在课堂的推进中,王老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螺钿漆器,感受螺钿艺术品的细腻质感与精湛工艺。引导学生们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寻觅螺钿的身影,尤其是在古代名画中探寻螺钿物件,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作业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螺钿纹样进行提炼与创新,巧妙地用碎玻璃纹镭射纸创作螺钿黑漆罐,整个课堂氛围既轻松又充满乐趣,充分展现了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第三节课,一同走进南京市琅琊路小学高琳老师的“琳琅·满目”美术课堂,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宝之旅借由《参观和旅行》深入展开。通过三个阶段任务,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和核心素养。课程初始,由第一阶段的学生作业引入,再通过老师自制的赏游Vlog,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会成为“显眼发现者”。接着,运用博物文创的欣赏和探究请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为“宝物设计师”,学习设计师思维,尝试将喜欢的显眼包文创形象设计出来。赏评阶段,同学们化身“琳琅讲解员”,纷纷为自己设计的显眼包进行介绍,在分享中展现自我,同时也在倾听中学会欣赏他人作品,选出自己心仪的宝物。最后由云冈石窟惊现西方纹样为延伸,不仅了解中西融合的设计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展现,更拓展学生的文化自信。
南京市美术学科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美术学科带头人郑玮老师为三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她分别以“播种者”“拾穗者”“思想者”,肯定了三位老师在课堂内容上的创新,提出每位老师的公开课都是教学思想外显的具象化表现形式,老师们适时、适宜、适度地将优秀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以榜样引领促成长。同时,郑玮老师还带来《一场美育的双向奔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的一点思考》讲座,郑老师用一场深度思考,从教师自身、到教材教参、再到教学创新,展现了一场自我的“深度思考”;又从与其他教师、其他学科,甚至其他学段展开了一场“梦幻联动”,充分体现了美育的跨界融合;最后,她强调了师生间的互动,在新课标背景下,美育浸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她提倡老师们共同开启一场美育的双向奔赴,共同奔赴美好的未来!
最后,鼓楼区小学美术教研员丁丰老师进行教研活动总结。丁老师指出,任务驱动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美术,是心灵的语言,每一抹色彩,每一笔线条,都是孩子纯真梦想与细腻情感的流露。让我们以画笔为媒介,搭建起通往创意与美好的桥梁,共同铺设孩子们绚烂多彩的未来画卷。
撰稿丨王书珣
审核丨丁晶晶 陆乐
制作丨银城小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