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4-2025学年鼓楼区“鼓劲杯”小学科学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银城小学教师张梦汐和朱敏两名教师代表银城小学教育集团参赛。经过紧张忙碌却充实的多轮磨课、教学设计和教具学具的修改完善,两位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张梦汐老师获得鼓楼区特等奖的好成绩,朱敏老师获得鼓楼区二等奖。
特等奖:张梦汐
二等奖:朱敏
南京市银城小学科学教师,兼任校科技辅导员,鼓楼区小学“阅江杯”科学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比赛特等奖,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南京市银城小学科学教师,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鼓楼区“五小”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张梦汐 “地球的表面”
张梦汐老师选择了五年级“地球的表面”一课,张老师创设“江苏和青海省的铁路网线”的教学情境,通过对话引出“地形”,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地区的地势有高低,地表有起伏。接下来,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让学生在逐步交流、讨论中表征五种地形的特征。最后小组合作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式,在连贯的系列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仿佛一个个小小“地质工程师”。整节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培养学生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科学态度。
朱敏 “看月亮”
朱老师选择了二年级“看月亮”一课。教师通过“学生个人记录单”的形式将学生对于月亮的认知体现出来,实现“从记忆中的月亮”到观察月相盒后“补充未知月亮的形状”,实现第一次思维进阶。
为了解决学生对于月亮“东升西落”位置变化这一认知难点,朱老师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校园为研究对象,将抽象的空间概念具象化,更适合低段学生理解月亮的位置变化这一教学难点,由此实现思维的第二次进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朱老师加入很多有“神秘感”的对话,“简易望远镜”的分发,延伸了课堂的宽度,让学生在课后依旧可以持续进行探索。
通过朱老师的巧妙设计,在哪里看月亮?什么时间看月亮?选择什么样的天气、方向和工具帮助学生看月亮,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次进阶。
本次赛课过程中,银城小学科学团队每位成员都全力以赴,努力帮助两位教师。徐惟乐副校长时刻关心两位赛课教师的赛课进程,张娟组长协调赛课的各项细致工作,罗玛丽老师牵头进行两节课的细致打磨,科学组老师人人参与到了赛课团队之中,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一次试教,每一个教学设计的改动,无不体现着银城科学团队的付出和汗水。多少次,在银城小学科学教室里,闪烁的灯光,照亮了两位教师的脸,也照射到了整个科学团队每一位老师的身上。
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不断钻研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反思,吸纳优秀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银城小学教育集团的教学骨干。在团结协助的银城小学科学组里,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她们一起携手、不断创新,勇敢迎接挑战,能吃苦不怕累,一步一个脚印,静待科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赛课是一个共研共思的交流场域,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科学思维的火花时刻碰撞,触发学生科学思维的蓬勃生长。
张梦汐:赛课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在这次赛课经历中,我收获颇丰,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反思。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开启课堂,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迅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随后,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认识了地形的特征,发展了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科学态度。
我深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默默支持着我。自己在赛课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份成长,都离不开组内老师们的鼎力相助。是你们用无私的奉献、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真挚的关爱,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而学校,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赛课活动,为赛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感恩之情,难以言表。这次赛课的经历,不仅让我在教学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学校的关怀。我将把这份感恩化作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朱敏:很荣幸参加本次“鼓劲杯”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竞赛!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与自我提升之旅。
竞赛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设计需紧扣教学目标,确保每个环节都服务于最终的学习成果。
竞赛虽结束,但本节课在某些环节的控制上仍有待提高。同时我也感受到,虽然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但在即时反馈和后续跟进上仍有提升空间。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加入更多充满趣味性和设计性的环节来帮助学生们了解观察的方法,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可以加入更多方法,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
这次科学教师课堂竞赛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激发了我对科学教育的热情和对持续成长的追求。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在今后的课堂上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
撰稿 | 钱 静
审核丨徐惟乐
制作丨银城小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