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兵团战友周宝贵,在饮马农场最后三年的保卫科工作经历。其内容看似均为平凡的小事,但是却真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社会生态,再现了那个时代军垦生活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根据周宝贵口述整理。
周宝贵说,我从天津初到时的兵团,叫“甘肃省农业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1968年后,这个名称改为了“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和二师”。一师师部设在玉门镇官庄。我所在的是一师三团,在师部以西三十公里的地方(原名叫蘑菇滩农场)。1972年底,我当兵服役离开这里。1976年春服役期满,从陕西省耀县中国人民解放军84805部队,又回到了我原来工作所在地。原单位已改为“酒泉地区农垦局国营饮马农场”。
这原来是个劳改农场。1969年底,因为战备的需要,所有的犯人都迁走了,原址由原农建十一师接管。原兵团所属的各连队,进驻到饮马农场的各站,改名生产队,从事生产劳动和边疆建设工作。饮马农场的场部,就设在原地址,下辖二十个生产队(即原来的连队)。饮马农场归属酒泉地区农垦局,农垦局设在玉门镇附近的官庄。我刚复员回来,有老战友的帮忙介绍和推荐,我被安排到农场保卫科工作。刚上班,保卫科兼管武装部的詹殿学对我说:“你就在这里好好干吧,这肯定是一个长久安稳的工作”。老詹、科长张慎文、还有保卫科干事邓开廷,都是我当兵前在三团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