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教育,媒体上常常会报道某某人得了某地的高考状元;某某人当年是北清的学霸;某某学校有多少人靠考进了某某大学的少年班;某某人获得数学奥赛金奖……
那么你知道,这些状元,学霸,第一名,少年大学生后来的情况吗?应该说总体来说,他们大多有成绩,但是在工作中,还是行业中的状元吗?
答案让人有点遗憾。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很关心状元们的去向,曾专门调研过云南近10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尤其关注他们毕业后的现状。可令他吃惊的是,这些“状元”、大奖获得者,在各自的事业上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与当初人们对状元的预期相差甚远。除此之外,罗崇敏还查阅了1977年到 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也就是说,他们在工作中几乎没有成为状元。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这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相反,有人认为成绩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将来最有出息。
1989年,杭州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他发现那些“混”得好的学生,当年成绩并不十分出色,出席的32个学生中,有三名工程师、两名副教授、两名局级干部、三名副局级以及四名公司经理。而当年成绩突出的学生却成就平平。
后来,他用10年时间追踪调查了700多位毕业生,发现小学时班级前5名,进入中学后名次后移的占43%,小学时排7-15名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名次前移的比例竟占81.2%!第十名前后直至第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教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更有出息。这就是所谓的“十名现象”。
我作为一个老教师,对此非常认同。
在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数学天才,高一时参加校高三的数学竞赛得第一,而且把第二名远远甩在后面,为此我还给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写过信,苏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兴奋,还给我回了信。我认定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数学家,后来竟因为恋爱失败自杀了,他实在是个书呆子啊。
还有一位学生偏爱文科,而且口才特别好,发言时广征博引,滔滔不绝,当时他已经是校学生会主席,我认定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外交家,可是后来他也只是一个企业的工会干部,十分一般。
还有一位学生资质聪明,已经是高中了,但还是懵懵懂懂,上课要打瞌睡,成绩不在最优的行列,但也不差。工作以后,倒是当了高工,处长,经理。
当然,十名现象,并没有得到科学论证,也没有大数据加以说明。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不能说第一名一定不好,也不能说第十名一定好。
钱学森,当年就是一个优秀学生,典型的学霸,现在在上海钱学森图书馆里展出他学生时代的笔记,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后来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航天之父。
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当年就不是学霸。屠呦呦的母校,宁波的两所中学——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的老师回忆说,当时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胡适在共70人的留学生录取名单中也不过是第55名,属中下水平。
实际上,诺奖得主小时候学习不好的现象很多,有一家科研机构专门统计了近年来几十名诺奖得主上学期间的考试成绩,发现很少有考前几名的。
十名现象是得到有识之士认可的。日本的松下公司有一种很特别的择才标准,即“寻求70分人才”。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佣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招募过高水准的人是不适宜的。这种选才用才方法,与第十名现象是如出一辙的。
为什么十名左右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会有比较大的成绩,而学霸反而不如他们呢?
十名左右的学生应该属于中上等,他们的智力条件和学霸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但是学霸由于过于关注分数和名次,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因为时时担心分数,心理状态也不是很好,情商不高;很少参加活动,能力不强;
而十名左右的学生学习并没有困难,只是他们不太在意名次,不愿意死读书,不愿意死扣分数,因而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其他的书籍,参加更多的活动,因此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他们更愿意参加活动,人际关系通常更好些,情商更高。这些学生既没有优秀生“想赢怕输”的负担,也没有差生的“落后挨打”的恐惧心理,过得比较洒脱。
一旦进入社会,会遇到复杂的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绝对不像解方程那么简单;就是专业方面,中小学里解的都是条件一个不缺一个不多,而且一定有解的题目,实际工作中,情况也复杂了几百倍。仅此,学霸会感到不适应,而不太看重分数名次的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比较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所以,学霸在工作中未必胜过十名左右的学生。
尽管学术界对十名现象还有不同看法,但大体上多数人是认可的。那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教益呢?
分数是个双刃剑,在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学校里不可能没有分数,也不可能取消高考。我们要分数,但不要过分了。
老师不要用分数,名次来压学生。家长要想开点,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让孩子补这个补那个。
过分追求分数会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过分追求分数,孩子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他们一心惦记着分数,分分计较,惴惴不安,压力太大。如果拼命追求分数,名次,副作用是很大很大的。君不见每年都有跳楼的学生吗?
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
您还可以读读下面文章:
1.最优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