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园亭 | 庭院重重、山池幽深的听枫园

教育   文化   2024-08-18 15:06   北京  
原文发表于《北京晚报》2024年8月18日第13版《五色土·知味》副刊。
听枫园大门

苏州古城金太史巷之南、庆元坊之西的地段相传为北宋文人吴感(字应之)的红梅阁旧址,八百多年后的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刚刚卸任苏州知府的吴云买下这块地,构筑了一座宅园,取名“听枫园”。
吴云书法
吴云画作

吴云(1811-1883)字少青,号平斋,浙江归安人,是著名的收藏家,精于赏鉴鼎彝、碑帖、书画、印章、古书,本人的书画和治印的水平也很高。
清代任预《吴平斋合家欢图》(故宫博物院藏)
听枫园建成后,吴云携家人在此居住,平时读书作画,收藏古物,游赏山池,怡然自得,又与俞樾等著名文士过从甚密,经常在园中雅集酬唱。一代巨匠吴昌硕曾经入园寓居,传授吴云之子书画技艺。光绪四年(1878年)画家任预画了一幅《吴平斋合家欢图》,表现了吴氏全家在园林中的生活景象。
齐侯罍

吴云一生中最重要的藏品是两尊周代青铜器齐侯罍(音雷),形似大酒壶,颈部内壁有长篇铭文,被文物界视为堪与毛公鼎、散氏盘比肩的奇珍。吴云于咸丰十年(1854年)在扬州先得一罍,便将当时居所中的一座小书房定名为“抱罍室”,十年后在苏州又得一罍,一同供奉在听枫园的小轩内,亲题“两罍轩”匾额。这两件重器现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听枫园1982年平面图

光绪九年(1883年)吴云去世后,宅园曾经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人,1949年收归公有,先后由不同的单位进驻,总体格局至今大致保存尚好。园林位于整座宅院的东北部,1983-1984年曾经做过全面修缮,现为苏州国画院。
半亭与船厅

从庆元坊的大门进入花园,便来到北院,院西北辟有一个小水池,北岸设船厅,西岸建一座半六角亭,以游廊串联听枫山馆的后廊。
适然门洞

北院之西是一座体量较大的楼厅,主体部分三层,两翼二层,围成一个三合院,院内用卵石和砖条铺成五福捧寿图案。东翼楼东侧墙壁上开了一个圆门洞,与北院连通,上题“适然”二字。
两罍轩

三合院南墙建了一个砖雕门楼,上镌“听枫读画”四字行书,其南另辟一院,院东为味道居,院南即为当年收藏齐侯罍的两罍轩。
南院假山

过两罍轩可至南院,面积与北院相近,东南隅堆叠假山,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在山下挖了一泓很小的水潭,现已消失,而假山经过改筑,造型也有较大的变化。
待霜亭后壁漏窗

南院曾经种植过一株枫树,故而三间正堂名为“听枫山馆”,西侧的方亭名为“红叶亭”,后更名为“待霜亭”,后壁上开了一个方形漏窗,露出天井中的石峰,窗两侧悬对联“竹雨松风梧月,茶烟琴韵书声”。院西有一段封闭的游廊,其间凸出一间小轩。

南院之东又设一院,院南假山与南院假山脉络相连,却以墙壁分隔。山中掩藏一座墨香阁,可从南院假山磴道直接登上二层,与院北侧的平斋前廊相对。
南院西轩
听枫园占地面积仅有1.7亩,其中包含五个庭院和三个小天井院,形状各异,与建筑相互穿插,周游一圈,需不断在室内和室外之间转换,空间高低参差,随机变化,别有趣味,与苏州其他小型宅园相对集中于一院的布局方式差异甚大。
听枫山馆位于中心,前后分别照应南北两院。半亭居于山石之上,以楼厅高大的山墙为背景,构图巧妙。假山形态尚好,与墨香楼的结合尤其高明。水池幽深,暗影重重,颇具神秘感。
此园主要的缺点是装得太满,留白偏少,难免有一点拥塞的感觉,所有建筑连成一片,类似岭南园林的"广厦连屋",不如其他江南园林空透。

园中花木扶疏,芭蕉、竹子尤为挺秀。可惜当年的枫树早已不存,惟有“听枫”之名尚能引发联想。北院池边的一株柿子树长得高大,秋日硕果累累,一片金黄,虽不及枫叶红艳可人,倒也同样宜于入画,略可弥补遗憾。

【相关阅读】
故园惊梦 | 梵家宫殿有高台:北京什刹海寺庙园林揽胜

故园惊梦 | 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祥瑞

故园惊梦 | 古典园林中的妙香奇趣

故园惊梦 | 京师维扬两白塔,琼岛仙境一脉传

故园惊梦 |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冰上活动

故园惊梦 | 宋朝人把春天藏在园林里 

姑苏园亭 | 畅园:搬进中国园林博物馆的秘密花园

十一贝子微信公众号

十一贝子
不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求云淡风轻,不负清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