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乾隆皇帝与崇庆皇太后以及随行的后宫妃嫔、文武大臣首次启程南巡,庞大的团队共有两千多人,乘船穿行于京杭大运河之上,一路游山玩水逛园子,其乐无穷。二月底,御舟来到江苏常州府无锡县境内。乾隆帝驾临城外的惠山,探访闻名已久的寄畅园,接见秦氏家族的九位老人,赏赐礼物、银两,还当场作了一首御制诗,对这座江南名园赞赏有加。寄畅园始建于明代中叶,一直属于秦氏家族所有,原名"凤谷行窝",又称“秦园”。园东部有曲折的水池,池上架设一座长长的七星桥,与鹤步滩相通。岸边长廊蜿蜒,水榭知鱼槛凸于水上。池西用土石堆叠大型假山,形态模仿真山之间的余脉,谷壑幽深,山径盘旋。园内引入号称“天下第二泉”的惠泉水流,从山石之间倾注而下,形成水流潺潺的特殊效果,题为“八音涧”。园中还有卧云堂、天香阁等建筑,正堂嘉树堂居于北岸,南对锡山峰顶的龙光塔,视野开阔。清帝南巡,往往有宫廷画家跟随,负责将皇帝心仪的风景名胜绘制成图,既是巡幸盛典的忠实记录,又可作为皇家园林建设工程的参考蓝本,各大御苑按图仿制,名为“写仿”。此次张宗苍、钱维城等名手都奉旨画了《寄畅园图》,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园中的诸般景物。当时北京西北郊的清漪园正在大兴土木,乾隆帝回京后当即下旨在万寿山东麓仿造寄畅园修建一座园中之园,三年后建成,定名为“惠山园”。乾隆时期清漪园惠山园平面复原图
这座惠山园西枕万寿山,临近后溪河,与寄畅园的环境地形相近。南部以水池为中心,引后溪河之水沿山石逐层跌落入池,再现寄畅园引惠泉入园的奇景。水池沿岸布置载时堂、墨妙轩、就云楼、澹碧斋、知鱼桥、寻诗径、水乐亭、涵光洞八景,北部堆筑假山——其中载时堂、水乐亭、知鱼桥、澹碧斋、就云楼与寄畅园嘉树堂、知鱼槛、七星桥、卧云堂、天香阁一一对应,涵光洞、寻诗径比拟八音涧、鹤步滩。二园均采用山水并列的格局,其中的假山都是以土带石,构成平冈小坂。二园的水池形状都比较曲折,而且都用桥和廊子对水面作进一步的划分,层次丰富。在花木方面,惠山园也尽量参照寄畅园的品种进行配植,池中种荷花,岸边垂柳依依,松竹交映,还特意以白色的山桃替代江南的白梅。当时万寿山前山中央位置正在建造一座九层高塔,从惠山园正堂载时堂西望,依稀可以见到塔顶,正如在寄畅园中可以南眺锡山塔,因此乾隆帝在咏惠山园诗中夸耀:“今日锡山姑且置,闲闲塔影见高标。”不过后来这座塔发生坍塌事故,原址改建一座佛香阁,高度降低,在惠山园中看不见了。乾隆帝曾经在这里用来自玉泉山的“天下第一泉”之水烹茶,回忆南巡时在寄畅园品尝过的“天下第二泉”,滋味无穷。嘉庆年间,清漪园中的惠山园做了一次重大的改建,将池北岸的大假山削去一半,寻诗径、涵光洞二景取消,增添了一座体量较大的涵远堂,就云楼更名“瞩心楼”,墨妙轩更名“湛清轩”,澹碧斋更名“澄爽斋”,载时堂更名“知春堂”,水乐亭更名“饮绿亭”,并且用游廊将水池周边的建筑全部串联起来,空间更为规整,但变得有些拥塞。“惠山园”之名也被改成“谐趣园”,以表达“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主题。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包括圆明园、清漪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大肆焚掠,清漪园中的谐趣园也一并被毁。光绪年间,清廷以奉养慈禧太后为名,对清漪园进行全面重建,更名为“颐和园”,基本按照嘉庆时期的格局复建了谐趣园,一直保存至今。
(摹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颐和园》)
1宫门 2知春亭 3引镜 4洗秋 5饮绿 6澹碧 7澄爽斋 8瞩新楼 9涵远堂 10知鱼桥 11知春堂 12兰亭 13湛清轩
洗秋与饮绿
知春堂
圆亭
谐趣园的宫门设于西南角,沿着游廊经过东侧的知春亭和引镜,来到对面的洗秋,再穿越饮绿、澹碧,抵达东岸的知春堂,其北侧有一个圆形平面的小亭。
知鱼桥
知春堂西南设长桥跨于池上,桥两侧竖立石雕栏杆,北端建了一座石牌坊,柱子上刻着乾隆帝的诗句。此桥之名“知鱼桥”典出《庄子·秋水》中著名的“鱼乐之辩”。折而向西,过兰亭,是五开间的涵远堂。园西北角的瞩新楼位于一截断崖的东侧,从园外看是单层建筑,从园内看则是两层小楼,饶有趣味。瞩新楼的南面是澄爽斋,涵远堂东北另有一座湛清轩。再北还有一个名叫“霁清轩”的小院,以弧形游廊环绕,算是另一处园中之园,近年来整修开放。谐趣园从西北引入水源,沿着曲溪汇入曲尺形的大池,末端向南流出,又在东北形成一个小水湾,以示脉脉不尽之意。北部的假山比乾隆时期有所缩减,主要用青石和北京房山地区出产的北湖石砌筑而成。园中所有的建筑均为北方官式风格,以灰墙灰瓦为主,梁柱刷饰红绿油漆和鲜艳彩画,与江浙地区粉墙黛瓦、素色木构的风格迥异,却又将多处围墙做成带漏窗的白粉墙,宛似江南。同时绝大多数堂榭亭轩都依水而建,还设有两处临水平台,有强烈的亲水感。谐趣园剖面图
乾隆帝在营造惠山园的时候,强调“略师其意,不舍己之所长”,既学到了对方的精髓,却又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点。后来的谐趣园经过嘉庆年间的改建和光绪年间的重建,与寄畅园的差异变大,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神韵。其间奥秘,值得今人探寻。关于无锡寄畅园更详细的故事,请参阅笔者刊发于《读库2205》的长文《家山寄畅卧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