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诗 | 金色天国:帆拱撑起的另一片绚丽天空

教育   2023-01-20 10:46  

王南《金色天国》封面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被近卫军拥立为古罗马帝国新一任皇帝。此人本是奴隶之子,自幼参军,缺乏行政经验,深感帝国疆域过于庞大,难以治理,便邀请自己的战友马克米西安出任联席皇帝,负责西部地区的防御,自己则专注于东部地区。到了293年,两位皇帝又各自增加一名副手,形成“四帝共治”局面。此举虽然一度提高了统治效率,却导致帝国逐渐分裂,内战频发。

君士坦丁大帝雕像(引自网络)

公元306年,罗马帝国西部的最高统治者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克罗尔去世,其子君士坦丁在不列颠军团的拥戴下成为继任者,随后在一系列内战中击败其他几位霸主,于324年重新统一了罗马全境,被后世尊为“君士坦丁大帝”。

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堡遗迹(引自网络)

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在首都罗马城建造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巴西利卡和凯旋门。他对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拜占庭旧城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建设,仿照罗马城设置了宏伟的宫殿、神庙和各种公共建筑,于330年迁都于此,将此城改称“新罗马”,又名“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大帝强化了统治机构,重组军队,在抵御蛮族入侵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他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颁布“米兰敕令”,承认长期被严厉禁止的基督教为合法宗教,本人也宣布皈依。罗马帝国境内开始仿照巴西利卡和神庙的样式建造最早的基督教堂——这些教堂在后世都经过多次改建,但原始的痕迹往往还有所保留。

公元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分别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城为首都。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被日耳曼领袖奥多亚克废黜,帝国正式宣告灭亡,同时意味着欧洲古典时期彻底结束,从此进入漫长的中世纪。

查士丁尼大帝画像(引自网络)

5世纪到10世纪将近五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欧洲西部陷入“黑暗时期”,文明极大地倒退,罗马城也变得一片残破。可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东罗马帝国依然存在,维持了昔日的繁华,不但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两河流域的灿烂文化,而且与中国等东方国家也有所交流,兼收并蓄,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527-565年),收复了原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囊括欧洲东部、西亚和北非,首都君士坦丁堡人口超过百万,成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都市。

后世将公元476年之后的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王南老师《建筑史诗》第五册《金色天国》写的就是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盛况,第一章“君士坦丁之城描绘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名城不同历史阶段的面貌。

中世纪的欧洲完全放弃了古典时期的泛神崇拜,除了长期被伊斯兰教势力占据的西班牙南部地区之外,几乎全民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本身又分裂为两大派别——原西罗马境内信天主教,拜占庭帝国统治区内信东正教,教堂随之成为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引自网络)

《金色天国》的第二章“天堂悬下的穹隆”重点介绍拜占庭建筑的最高纪念碑——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大教堂的前身始建于公元360年,404年失火焚毁,415年重建,一百多年后又一次毁于大火。公元532-537年,查士丁尼大帝委任两位科学家主持了新的重建工程,完成了一座登峰造极的杰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剖面与平面图(引自网络)

这座教堂采用长方形平面,中央大厅则是一个正方形,上面笼罩着巨大的穹顶,相当于把古罗马万神庙与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合二为一。

帆拱构成示意图(王南绘)

其穹顶结构独具匠心:先在正方形平面的四角位置砌筑坚实的墩柱,四边各叠一道半圆形的拱券,再在上面构筑四个彼此相连的球面三角形,最后罩上一个半球形的穹隆。这种结构看上去很像被风吹起的船帆,因此得名为“帆拱”,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在方形基址上建起穹顶,而不再局限于圆形平面;二是无需一圈厚墙支撑,只要四角墩柱承重即可,可以保持空透或者开设更多的窗户,显得更加轻巧透光。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邓烨摄)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室内由不同高度的空间组合而成,主次分明。古罗马时期的天然混凝土技术失传,其穹顶以砖块和灰泥混砌而成,难免强度不足,建成21年后曾经因为地震而坍塌,重修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加固,于公元562年完成,随后一直屹立至今。

穹顶的直径为31米,仅及古罗马万神庙的四分之三,但高度达到56米,比万神庙高出13米,中央大厅四面拱券之下或悬空,或叠加拱廊,光线从四面照射进来。穹顶底部环绕一圈开设了40扇小窗,阳光洒入,有时会将窗户之间的细肋隐没,仿佛一个完整的光圈托着一只倒扣的巨碗,感觉极为神奇。

圣索菲亚大教堂圣母子马赛克镶嵌画

(廖慧农摄)

拜占庭建筑的外观保持砖块本色,灰扑扑的并不起眼。室内大量镶贴表面有一层釉质的马赛克,五彩缤纷,以闪亮的金色最为夺目。《金色天国》第三章“马赛克圣像向读者呈现拜占庭教堂中的各种马赛克镶嵌画,特别对意大利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赞赏有加,还由此联想到现代印象派画家的点彩手法。

西方建筑的穹顶大多奉古罗马万神庙为始祖,圣索菲亚大教堂同样如此,经过一番传承与发扬之后,又竖立了一个新的典范,影响极广,在后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支系家族。本书第四章“索菲亚的后裔讲的就是这些建筑。

希腊雅典东正教堂(贾珺摄)

欧洲东部的东正教堂一般都会采用独特的帆拱技术,每座穹顶的尺度远小于圣索菲亚大教堂,却喜欢在穹顶与帆拱之间构筑一段圆筒形的鼓座,将穹顶举得更高。穹顶本身的造型也不限于简单的半球形,出现了战盔式、王冠式等等变化,或者类似中国亭子那种攒尖顶的样式。

法国欧仁·德拉克洛瓦绘《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引自网络)

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后,拜占庭帝国逐步衰落,在漫长的岁月中面临四面八方的敌人侵袭,东面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北面的斯拉夫人都占领了不少领土。9-11世纪帝国一度复兴,却又碰上来自西欧诸国的天主教十字军的攻击,君士坦丁堡屡次遭到洗劫。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贾珺摄)

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与拜占庭帝国关系密切,城内最重要的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毁于大火后于11世纪下半叶重建完成,融入拜占庭建筑风格,以帆拱构筑五座穹顶,并在内外包镶了大量的马赛克装饰,被誉为“金色大教堂”。1204年,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经威尼斯返回故土,将许多从君士坦丁堡劫掠而来的战利品陈列在圣马可大教堂中。

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引自网络)

到了14世纪,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日渐强大,席卷西亚,并将兵锋指向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依据高大的城墙顽强抵抗多年,最终于1453年被攻破,拜占庭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冲入敌阵,壮烈战死,延续一千多年的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其核心区域被土耳其共和国继承,伊斯坦布尔古城依旧保持昔日的光彩。

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外观酷似的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邓烨摄)

巴基斯坦费萨尔清真寺(引自网络)

奥斯曼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曾经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并在主体建筑外围四角位置各建一座高高的宣礼塔,好像四名守护的卫兵,构图非常和谐。后来很多欧亚地区的清真寺都模仿这一样式,将拜占庭的建筑技艺融入伊斯兰文化,甚至一些现代风格的清真寺也沿用了相似的轮廓。

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贾珺摄)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莫斯科公国的君主伊凡三世迎娶亡国公主索菲亚·帕列奥罗格,并将拜占庭的双头鹰标志画入国徽,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俄罗斯地区兴建了很多东正教堂,深受拜占庭风格影响,无论规模大小,多以粗大的立柱或墙墩支撑起帆拱曲面,上面竖立高高的鼓座,最高处覆盖洋葱头形状的穹顶。大型教堂往往拥有多个穹顶,参差起伏,形态丰富。

《金色天国》内页

近年流行的一首歌《带你去旅行》有一句歌词是“我想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我没去过土耳其,不知道那里浪漫不浪漫,只是对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非常向往。南哥虽然写了《金色天国》,却也没有去过现场,倒是在读库任职的一位老师读了这本书之后,立刻就买机票直飞伊斯坦布尔,饱览帆拱支撑下的天国之光,很是令人羡慕。

【建筑史诗】相关阅读

00建筑史诗 | 以一人之力写一套建筑版的二十四史

01建筑史诗 | 万神殿堂:永恒之城与宇宙之光

02建筑史诗 | 汉家陵阙:千古豪情尽西风

03建筑史诗 | 塔窟东来:砖石凿空,无问西东

04建筑史诗 | 六朝遗石:神兽守荒陵,天书谁能辨

09建筑史诗 | 木骨禅心:引人触摸的日本古建筑

10建筑史诗 | 拱尖天堂:奇妙光线演奏的乐章

11建筑史诗 | 大汗之城:来自异域的元代毡帐、浴室与拱券


十一贝子微信公众号

十一贝子
不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求云淡风轻,不负清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