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营造天书》封面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在北方分别有辽、金两大帝国与之对峙,因此当我们说起宋代的时候,常常会兼及辽金二朝,有时候还把西北、西南各自独立的西夏和大理国也拉扯上。
陶本《营造法式》函套
王南老师《建筑史诗》第二卷的第二册《营造天书》主要讲中国宋辽金时期的建筑,但写法却非同寻常,特意以北宋建筑巨著《营造法式》为依托,以梁思成先生及其同仁为破解这部天书而针对相关建筑展开的调研测绘之旅为线索,为读者展开了一段别开生面的建筑学术史。
作者在引言中先介绍了《营造法式》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后世传播的概况。此书由北宋末叶主管朝廷建筑事务的将作监官员李诫奉敕编修,崇宁二年(1103年)正式刊行,详细记载了当时官式建筑的技术做法、规范、用料与功限定额,达到了极高的科学水准。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贾珺摄)
《营造天书》的主体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以材为祖”诠释《营造法式》最核心的思想“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所谓“材”是古代的模数制度,按一定的比例关系来折算各种构件的尺度,可以简化计算,同时保证具备足够的强度,带来和谐的比例关系。
梁思成先生率领团队于1932年4月探访蓟县独乐寺,通过仔细考查辽代所建的观音阁和山门,终于为百思不得其解的诸多《营造法式》术语找到实物参照,并且深刻理解了“以材为祖”的精髓。随后梁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长篇论文《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引起学界极大关注——1948年梁先生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此文被列为代表性学术成果。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引自网络)
太原晋祠圣母殿(贾珺摄)
第二章“北宋韵致”逐一列举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木构建筑遗存,包括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转轮藏、慈氏阁与开宝四年(971年)所铸的千手观音铜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与殿内精妙绝伦的宋代泥塑,还提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山西长子崇庆寺千佛殿、晋城青莲寺大殿、平顺龙门寺大殿、高平开化寺大殿等等,可算是众多宋代建筑明星的一场汇演。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丁垚摄)
大同善化寺普贤阁(辛惠园摄)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壁藏(引自网络)
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木构建筑出檐有所缩短,加工更精致,但仍不失大气;辽代建筑直接继承唐代风格,显得更加雄健有力。金代兼取辽宋之制,装饰更偏于华丽。《营造天书》第三章“辽承唐风”主要讲解辽金佛寺殿堂建筑。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是现存辽构中的杰作,面阔九间,殿内供奉七尊大佛,气度恢弘。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辽代所建,山门、普贤阁、三圣殿则是金代重建的成果,各有特色。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是另一座精彩的辽代建筑,殿内收藏经书的“壁藏”做成天宫楼阁的形式,相当于缩小尺度的建筑模型,堪称小木作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其立面图被王南选作本书的封面图案。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王南摄)
梁思成等绘应县木塔立面测绘图
第四章“木塔参天”以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主角,呈上一场压轴大戏。这座古塔修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是中国古代无数木结构佛塔中唯一幸存的实物,高67.31米,五层楼阁式,巍峨雄壮,凝练简洁,恍若鬼斧神工。塔以两层柱网围合,内部还包含四个暗层,设有大量斜撑,类似现代高层建筑的“筒中筒”结构,稳定坚固,九百多年来经历了多次地震却安然无恙,与哥特时期建造的高塔、19世纪末落成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以及新世纪纷纷拔地而起的众多摩天大楼同样都是各自所处时代最伟大的创造。
莫宗江先生在应县木塔塔刹上测绘
1933年梁思成先生和助手莫宗江先生来到塔下,深受震撼,竭尽全力完成了测绘工作。莫先生晚年在接受王军先生采访时回忆,当时为了测量塔刹,梁先生居然迎着塔顶的大风,拉着不知是否锈蚀的铁链,双脚悬空攀了上去,他随即跟着也上去了,真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而前辈为学术而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更加令人钦佩。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封面
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古代建筑的民间学术机构,由朱启钤先生创立于1930年,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大师分别出任法式部和文献部主任,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测绘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取得巨大成就。《营造天书》最后一章“图解营造”对1930-1945年间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成果进行概括,还介绍了近百年来学界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历程,呼吁当代建筑师能更多地关注这部伟大的典籍,并从中汲取养分,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
宋辽金时期存世建筑的数量大大超过之前的各个朝代,囿于篇幅,作者只能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无法面面俱到。书中出场的建筑以木构为主,而且基本上都属于山西、河北、河南这些北方地区,同时代大量的砖石建筑和南方的木构建筑只好隐身幕后,未能露脸,在这里倒是可以补充一点内容。
福州华林寺大殿(贾珺摄)
宁波保国寺大殿(贾珺摄)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贾珺摄)
南方潮湿,木质建筑比北方更难保存,故而早期存世者寥寥无几。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为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时间已是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肇庆梅庵大殿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富有岭南特色。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其规制颇多与《营造法式》吻合之处。另外莆田玄妙观三清殿也被认为是北宋遗构。苏州玄妙观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带有更多江南地方做法的痕迹。
泰宁甘露庵旧影(引自《失去的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文物部门曾在福建泰宁县深山中发现一座甘露庵,由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所建的五座殿宇组成,梁架和斗栱采用闽地形制,与《营造法式》差异较大,墙上还绘有宋代壁画,弥足珍贵。1961年2月4日庵中一名老尼因天寒而生火取暖,不料打火时失手点燃床上茅草,将全庵烧成一片焦土,使得我们永远失去了五座南宋木构建筑,损失之大,难以估量。
北京天宁寺塔(引自网络)
北京云居寺北塔(贾珺摄)
辽金统治者崇信佛教,除了大建寺院而外,还修筑了很多砖石结构的佛塔,以八角形平面为主。其中最精致的一座当属北京天宁寺塔,建于辽代天庆九年至十年(1119—1120年),十三层密檐式,秀丽挺拔,比例完美。北京房山云居寺的北塔也是一座辽塔,造型奇异,似为楼阁式塔与覆钵式塔的结合体。
泉州开元寺仁寿塔(贾珺摄)
开封佑国寺塔(引自网络)
开封繁塔(引自网络)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贾珺摄)
两宋时期道教鼎盛,佛教同样有所发展,境内寺塔广布。泉州开元寺仁寿塔与镇国塔是北宋石塔的精品,五层楼阁式,雕饰精美。北宋首都开封最重要的遗物也是两座佛塔,其中佑国寺塔通体以琉璃砖包镶,色如铁铸,故称“铁塔”;另一座天清寺兴慈塔建于古繁台上,又名繁(音婆)塔,原为九层砖砌高塔,后世仅存三层,清初于其上复加六层小塔,相映成趣。南方所建的宋塔经常采用砖心木檐的形式,历经岁月磨蚀之后,往往木檐已毁(如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或者被后世重建为面目全非的式样(如杭州六和塔),仅有砖心尚是原物。
《营造天书》内页
回过头来再看《营造法式》这本书,尽管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其中秘密大半已被破解,但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仍是难以窥探的天书。幸好有王南这本《营造天书》作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加上还有那么多精彩的实物可以观览,才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感受到这些古建筑蕴含的醇和宋韵与豪劲辽风。
【建筑史诗】相关阅读
十一贝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