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游戏
摘到了这么多松果,孩子们会与松果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松果分类
武子航:“一样的放一起。”(按形状分)
佐佐:“我把很多白白的放到了一起,还有绿一点的,有红的,有棕的。”(按颜色分)
何欣泽边数边分类,有12个圆的,3个小小的,1个长的,2个刺的。
王语冰、郝沐宸:“按大小排列分,有大有中有小有长。”
教师分析:
在松果分类游戏中,幼儿将这些松果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感知集合。他们把具有相同特征(大的、小的、长的、颜色一样的)的松果归为一组,通过这样的分类,幼儿理解什么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事物,也就是集合的概念。
在给松果分类时,幼儿首先需要对松果进行观察,分析松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这是分析的过程。然后,他们根据这些特征将松果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松果放在一起。在分类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不断地比较不同松果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例如比较松果的大小差异,比较松果的颜色差异。通过比较,他们可以归纳出不同组松果的共同特征,最后概括出分类的标准。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了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多种思维方法。
分类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何欣泽对松果进行了总计数,又对自己分类的每组松果进行了计数,初步理解总数是由不同组的数量组成的。
松果陀螺
在孩子们充满好奇与探索的世界里,
松果这种大自然的馈赠,
竟意外地成为了他们的新玩伴。
当王若阳拿起松果,轻轻一转,
看着它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时,
那种惊喜与兴奋瞬间蔓延开来。
其他孩子纷纷拿起松果进行手旋陀螺,有几个孩子用起自己捡到的小树枝当抽绳,挥动小树枝让松果持续旋转。
他们发现了松果的新玩法——当陀螺玩。
教师分析:
松果陀螺的出现,为幼儿的游戏时光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他们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颗颗简单的松果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无需复杂的制作工序,也无需昂贵的材料,他们会思考如何让松果旋转起来,并会尝试用手拨弄、借助小树枝当抽绳让松果旋转的更久,还要小心翼翼地控制力度和方向,才能让松果稳定地旋转,这些都是对自然材料的创造性运用。
松果洗澡
这一次的户外,
王若阳跟大家提出:“我们来给松果洗澡吧。””
贺嘉贝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它咋裂缝了?”
前一天的样子
↓
“因为摘下来时间长了,不像在树上就是合起来的,就像虫子一样,死了不会再活了,也不会变为原样了。”
——武子航
“我们放了一晚上,它太难受了,就会自己裂缝。”
——惠依诺
“应该是要等待吧,一会儿开一会儿合的。”
——王若阳
户外游戏时间结束了,
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曹昕瑜:“老师你看,松果合住了。”
王若阳:“还真合上了。”
于是回到教室后,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教师分析:
此次的松果洗澡游戏产生了松果开合的神奇现象引发了幼儿的好奇,这里面蕴含着关于松果的科学知识。幼儿试图解释松果开合现象的不同看法,这些都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松果,探索松果为什么会开合的奥秘,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松果游戏活动,幼儿发现了松果的有趣之处。生活中小小的事物总会蕴含着大大的奥秘,我们将继续开展松果科普活动和艺术活动等,探索松果。
图文|王鑫馨
编辑|范怡萌
审核|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