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故事 | 区域管理员上岗记

文摘   2025-01-12 19:09   宁夏  



区域管理员上岗记



之前,我们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我们的区域管理员,小小管理员们都充满了对于区域管理的期待,于是接下来我们的小小区域管理员们便开始了上岗体验。




管理员初上岗

1

明确管理员职责

在开始区域之前,小小管理员们坐在一起,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管理员职责”的儿童会议,我们从区域前、区域中、区域后分别对于区域管理员的职责进行了讨论。

通过讨论,区域管理员们管理职责的整理归纳为:

在区域开始前

1.管理员先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好。

2.提醒该区域的小朋友坐好。

3.给小朋友们说清楚本区域的规则。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

1.发现小朋友们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提醒

2.区域管理员不能只玩自己的,还要监督别人。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

1.提醒小朋友们快速收整玩具。

2.提醒小朋友们将椅凳及时归位。

3.将桌面地面打扫干净。


教师总结: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引导管理员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我们讨论的内容进行梳理解,孩子们不仅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纷纷表示将认真履行职责,为班级的区域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模拟上岗情景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管理员的角色,我们在管理员职责讨论结束之后安排了一次模拟上岗活动。每个管理员都来到了自己负责的区域,开始了他们的“试营业”,从材料的取放到收整以及区域过程中小朋友出现了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如何去提醒都进行了模拟。

通过此次模拟,孩子们不仅熟悉了管理员的工作流程,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履行职责初上岗


正式上岗的日子到了,每个管理员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红盒子区有小朋友在大声说话,王子禄管理员会提醒他小声点;自然材料区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玩,杨青舒管理员会告诉她可以选择一些材料进行拼搭;蓝盒子区的小朋友没有将盒子盖子放到盒子底下,张一辰会提醒他放到下面再玩;有小朋友看完书本没有放好,马语泽会及时地去整理;音乐区小朋友创编完歌曲,闫语彤会提醒小朋友们及时归位。小小管理员们初次体验上岗,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

评价反思


(一)全体幼儿

师:本周你在区域里学到了什么?

闫语彤:我学会了创编《进餐歌》。

张一辰:我是蓝盒子区的管理员,我操作了蓝盒子。

马语泽:我在图书区看书,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保护图书,不去撕图书。

余辰昱:我很开心,我在蓝盒子区捡宝石。

王奕涵:我第一次去蒙氏区用积木搭建了很多小动物。

骆宁棋:我学会了制作扭扭棒,扭了一个麻花手链。

2.进区过程中你是否遵守我们的区域规则,或者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马子奕:我看到小朋友将玩具扔到地上,没有遵守规则。

郑若涵:遵守了,我将材料一个一个拿出来。

齐子杨:我好好玩了,我把松果弄倒了,我又把它一个一个捡到了篮子里。

彭煜恒:有小朋友收区的时候不收区域。

张一辰:小朋友收区的时候将材料乱扔。
王子禄:我遵守了,我在玩盒子的时候,一个一个拿的。

教师总结:本周,孩子们在区域里很开心,学到了很多小本领。在区域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表示能够遵守区域规则,但也有少数幼儿反映了一些问题,如小朋友们材料乱放及收区慢等问题。

(二)管理员

师:本周,你当管理员有什么样的感受?

王奕涵:我自己去蒙氏区的时候,没有人到我的区域,我就在自己玩,我希望下次可以有小朋友来到我的区域玩。

马语泽:我是图书区的管理员,在看书的时候我很开心,而且看了很多书。

杨青舒:我是自然材料区的管理员,我很快乐,因为我学到了摆1、2、3、4、5、6、7、8、9、10,还管理了小朋友们,我对他们很好。

闫语彤:我很开心,因为我很喜欢音乐区,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画歌曲。

张一辰: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管理小朋友了,我也很喜欢玩蓝盒子。

郑若涵:我很开心,但是我没有履行好管理员的职责,自己有点害怕,不敢去管理小朋友。

王子禄:我当管理员的时候,有小朋友说话,我提醒他,他说:“好的”,可是还在大喊大叫,我就很生气。

何沐涵:我很开心,我学会了扭扭棒,可是我没有监督好小朋友,我只是自己在玩自己的。

教师总结:大部分管理员都表达出了自己当管理员的开心,因为可以管理小朋友了,也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责任和成就感。但是个别管理员没有履行好职责,也能够做到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没有做到位,下次会继续努力。


      回顾这一周小小区域管理员的初上岗历程,我很欣慰,欣慰于孩子们的快速成长与积极投入,同时管理员的身份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责任感。但是,我也察觉到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首先,对管理员职责要作出调整,要具有针对性,通过本周对于孩子们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少,大部分小朋友主要在收区环节出现问题,比如收区慢、将材料乱扔、不收区域、桌面地面的卫生差等情况,所以下一步要引导管理员们有针对性的对于收区情况进行管理,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其次,有些管理员做得不到位,我要及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角色。



师幼共同制定材料整理的规则

小小管理员们上岗一周啦,孩子们也发现了区域里存在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先召开了管理员的儿童会议,针对当前区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杨青舒:小朋友收区慢。

张正一:美工区小朋友们在收区的时候材料乱扔。

王奕涵:我发现蒙氏区有小朋友不将数字卡整理好就放进教具柜里。

闫语彤:小朋友没有将乐器归位好。

张一辰:我发现有小朋友一次性拿很多材料。

马语泽:有的小朋友玩完以后不收区就走了。

教师总结:通过问题汇总,发现孩子们在区域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整理、收纳区域的问题。那如何让孩子们自觉地去整理、收纳区域呢?于是我们再一次通过儿童会议引导孩子们共同讨论整理材料的规则。


问题一:为什么要整理材料?

闫语彤:不收材料会变得很乱。

马语泽:不收材料下次再去拿别的会搞混。

郑若涵:会很乱。

张一辰:不整齐。

马子奕:不整理材料的话,如果材料掉到地上,会把小朋友滑倒。


问题二:怎样整理才又快又好呢?

马子奕:两个人一起合作整理就可以又快又好啦。

张一辰:我们玩的时候可以少拿一点玩具。

闫语彤:区域结束之后,小朋友一起合作收整。

王奕涵:可以一起团结收整。

高靖烜:团队一起作战收整。


问题三:如果有小朋友不参与整理怎么办?

郑若涵:区域里的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闫语彤:可以去提醒他快点收区。

马子奕:可以告诉区域管理员。

李歆一:可以告诉老师。


热烈的商讨之后,我们把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


       由于在讨论的过程中,有小朋友提出:如果有朋友不参与收区,可以请区域管理员进行监督记录,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收区观察记录表》。

在每次区域结束之后,管理员们收整好自己的区域便拿着记录表到自己的区域进行记录与监督。

教师反思:

在管理员上岗之后,又有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于是我们通过儿童会议的形式,让管理员们自主发现并探讨区域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区域内的情况观察细致,所提出的问题如收区慢、材料乱扔、不整理归位等,都是实际存在且亟待解决的,这反映出前期区域活动规则的不完善以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在后续引导全班幼儿讨论整理材料规则时,孩子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想法,如合作整理、少拿材料、互相提醒等,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区域的整理收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讨论和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次设计《收区观察记录表》时,虽然采纳了幼儿的建议,但在表格的具体内容和使用方法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向幼儿解释说明,以确保管理员能够准确记录和有效监督。



《收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与完善

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管理员们在填写《收区观察记录表》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1.在收区情况这块对于材料、人员、环境的评价方式不一致,有的用小花,有的用表情,有的用爱心

2.记录花费的时间太久。


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将评价方式一致化。


1

第二次讨论及绘制

第二次讨论,我们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出了用表情的方式对小朋友们收区的情况进行评价,“开心的表情”表示“收的好”,“平静的表情”表示“收整的一般”,“难过的表情”则表示“收整的不好”。


确定好表格内容后,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实践。


教师分析:第二次绘制又经过了第二次实践,我发现每天都会有管理员问我:“老师,这一栏画什么?”“老师,今天区城收整得很好,没有发现问题”,还有人员和评价不一致,让我意识到表格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过于繁琐以及成人化,不易让孩子们理解。所以,我们进行了第三次绘制。


2

第三次讨论及绘制


这一次,我们先将表格的内容简单化,分为记录人、进区人员、收区情况和收区过程中小朋友们表现出的好的品质(有趣的事情),而不单单只是发现的问题,然后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每一栏的内容用什么符号表示,最后由小朋友们绘制完成。

确定好表格内容后,我们开始了第三次实践。


教师分析:这次孩子们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征,而且我们将表格简单化,管理员们进入到区域之后记录的很快,不再局限于发现小朋友们收区存在的问题,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好的地方,如发现每个小朋友身上的闪光点。于是,在进区结束之后,管理员们会对自己记录的表格进行分享。

当其他小朋友听到管理员表扬他们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没有得到表扬的小朋友则表示下次会继续努力,争取管理员可以在“好的品质”这一栏画上自己的闪光点。于是教师顺势提出驱动性问题:那你觉得好的品质是什么?


张正一:就是好的表现,收区收得很整齐。

郑若涵:就是不能偷东西。

马子奕:就是做得好。

马语泽:就是小朋友不乱扔玩具。

袁一楠:就是要爱惜玩具。

张一辰:是小朋友一起合作。

王奕涵:我觉得知错能改是一种好的品质。

彭煜恒:就是迟到要说正当的理由。

郑若涵:就是不和小朋友打闹,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

李歆一: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是好的品质。

彭煜恒:做事情不能撒谎。

吴钊旭:不随便踩花花草草是好的品质

教师分析:通过设计和不断调整《收区观察记录表》,孩子们对收区情况的认知从混乱、不一致逐渐变得清晰、统一,能够明确不同评价方式所代表的含义,对收区行为及相关品质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当管理员分享记录表格,表扬部分小朋友时,得到表扬的孩子获得了成就感,自信心得到提升;未得到表扬的孩子则有了努力的方向,自我认知更加清晰,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促使其努力展现更好的自己,争取获得认可。最后,在讨论好的品质时孩子们不仅提到了收区时好的品质,还提出了生活中的美好品质,这说明孩子们的情感上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反思

    通过三次绘制《收区情况记录表》,我清楚地认识到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独特的,我们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儿童视角去看待问题。当我们追随孩子的时候,他们表现出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所以在第三次绘制的时候,幼儿为主导,孩子们以他们理解的方式进行表征,用“?”表示问题,用“♡”表示好的品质。当再次进区的时候,我发现收区的问题变少了,管理员们会更多的关注到小朋友们之间好的品质,比如“我发现他们三个人一起合作整理”“马语泽上次进蓝盒子区还在敲打玩具,这次没有敲打,改正了错误”,这让我很惊喜,孩子们在情感上有了积极变化。他们不再因收区问题而焦虑,而是在得到表扬时感受到喜悦与自豪,未被表扬的孩子也不再失落,而是积极努力争取下次获得认可。这种转变让孩子们更关注自身优点,懂得欣赏他人的美好,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发现彼此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问题,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自信。接下来,我也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


幸福的种子在扎根

版权说明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幼儿园原创作品,

版权归幼儿园所有,

转载需授权,反对抄袭,反对洗稿。

如有侵权,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图文|刘俐君

编辑|范怡萌

审核|宋苗苗




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幼儿园
北师大银川学校是银川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综合性学校,是银川市构建“首都+首府”教育合作共同体,全面提升银川市教育水平,打造“教育在银川”的品牌。办学目标:创办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智慧创新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