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盘点│脑胶质瘤最新靶向药物研究汇总

文摘   2024-11-26 09:09   上海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 5-8/10 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长期以来,脑胶质瘤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需求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生存预后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脑胶质瘤在靶向治疗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Tovorafenib(靶点:BRAF)、伯瑞替尼(靶点:PTPRZ1-MET融合)、Vorasidenib(靶点:IDH1/2)先后获批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了靶向治疗的新希望!本文结合最新版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2024.V3)及脑胶质瘤最新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对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药物进行全面汇总。

FDA/NMPA批准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药物

01



靶点1:IDH1/2

靶向药物--VorasidenibFDA批准首个针对IDH1/2突变低级别胶质瘤靶向药物



2024年8月6日,FDA根据关键的III期INDIGO试验数据,批准了Vorasidenib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术后携带IDH1/2突变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


IDH1/2突变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主要在2-3级胶质瘤中检测到。INDIGO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331名术后携带IDH1/2突变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评估Vorasidenib疗效。中位随访时间14.2个月,Vorasidenib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7.7个月和11.1个月,Vorasidenib组的中位PFS是安慰剂组的两倍多;Vorasidenib组的下一次干预时间也明显长于安慰剂组(未达到 vs. 17.8个月)。该研究表明,Vorasidenib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延迟了放化疗的启动,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靶点2:BRAF

靶向药物1--Tovorafenib:FDA加速批准Tovorafenib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 BRAF变异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



2024年4月23日,FDA加速批准Tovorafenib用于治疗6个月及以上携带BRAF融合、重排或BRAF V600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患者。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脑肿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50%。在pLGG患者中,BRAF V600突变或融合是这类患者最常见的癌症驱动因素。目前的BRAF抑制剂只对携带BRAF V600突变的肿瘤有活性,不能用于携带BRAF融合的患者。Tovorafenib是一款高度特异性泛RAF激酶抑制剂,它能够抑制携带BRAF融合或BRAF V600突变的肿瘤的生长,并且具有大脑渗透性。此次FDA批准Tovorafenib主要是基于FIREFLY-1临床2期试验的数据,结果显示,在采用RANO高级别胶质瘤评估标准(RANO-HGG)评估时,客观缓解率(ORR)为67%;采用RAPNO-LGG标准评估时,ORR为51%;依据RANO-LGG标准评估时,ORR为53%。3种评估标准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分别为:RANO-HGG组16.6个月、RAPNO-LGG组13.8个月、RANO-LGG组14.4个月。


靶向药物2--达拉非尼+曲美替尼:FDA批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1岁及以上需要全身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



2023年3月FDA批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1岁及以上需要全身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该获批基于CDRB436G2201研究(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Ⅱ期临床试验),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D+T)或卡铂联合长春新碱(C+V)治疗。D+T 的给药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治疗持续至患者无法获益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低级别胶质瘤队列共纳入110例患者,其中D+T组为73例,C+V组为37例,结果显示,D+T 组的客观缓解率为 46.6%,C+V 组的客观缓解率为10.8%,D+T组的客观缓解率存在显著获益(P<0.001)。D+T组和C+V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0.1和7.4 个月。


03



靶点3:MET融合

靶向药物--伯瑞替尼:伯瑞替尼Ⅱ/Ⅲ期FUGEN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原研药伯瑞替尼于2024年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于既往治疗失败的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简称ZM融合)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4级)或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


2024年ASCO,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院士团队在ASCO作精彩口头报告,向全球汇报了伯瑞替尼Ⅱ/Ⅲ期FUGEN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结果显示相较于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伯瑞替尼单药方案mOS为 6.31个月,对照组为3.38个月,降低48%的死亡风险,且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亚组结果显示,尤其是基线病灶最大直径≤3cm的患者,使用伯瑞替尼mOS可达32.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生存期延长了8倍左右。该研究结果伯瑞替尼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


NCCN指南推荐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更新发布的《NCCN 临床诊治指南》已成为国际认可、全球临床医师遵循的诊治指南。最新版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2024.V3)中[1],脑胶质瘤推荐的靶点包括BRAF(融合或V600E突变)、NF1突变、IDH1/2突变、NTRK融合,针对靶点的靶向药物使更多脑胶质瘤患者得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 推荐靶点1:BRAF

针对BRAF基因变异,NCCN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有: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维莫非尼+考比替尼、司美替尼,获批的药物有Tovorafenib、达拉非尼+曲美替尼。

BRAF抑制剂在胶质瘤的临床应用包括:

(1)BRAF V600E突变的复发或进展性胶质瘤二线及以上推荐方案:①推荐方案一: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②推荐方案二: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

(2)BRAF V600E突变的复发或进展性胶质瘤辅助治疗推荐方案: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

(3)1岁及以上需要全身治疗的 BRAF V600E突变的低级别胶质瘤治疗推荐方案: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

  • 推荐靶点2:NF1

针对NF1基因突变,NCCN指南推荐药物有司美替尼。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是相对较为常见的遗传病,由NF1基因胚系突变导致。NF1型患者易发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良、恶性肿瘤、以及其它部位的恶性病变。约有 15%-20%的NF1 患者存在低分化胶质瘤,近80%出现在视觉通路,15%出现在脑干,罕见于小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视觉通路的胶质瘤常见于低于7岁的NF1患儿。这些肿瘤以 WHO I级胶质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为主。

司美替尼:治疗NF1突变儿童低级别胶质瘤[2]

小儿脑肿瘤联盟(PBTC)对美国11家医院的小儿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开展了司美替尼在难治/进展的携带有BRAF或NF1突变的低级别儿童胶质瘤中的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该研究根据组织学,肿瘤部位,NF1状态和BRAF突变状态,将患者分为6组。第3组包括患有任何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相关的儿童低级别胶质瘤(WHO I级和II级)的患者。在第3组中,25名患者中的10名(40%)实现了持续的部分反应;对于没有进展事件的17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8.60个月。最常见的3级或更严重的不良事件是肌酸磷酸激酶(10%)和斑丘疹(10%)升高。没有出现治疗死亡患者。

  • 推荐靶点3:NTRK融合

针对NTRK融合的成人复发或进展性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儿童HGG患者,NCCN指南推荐首选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针对成人患者,新版NCCN指南新增推荐了瑞普替尼。目前,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瑞普替尼已在成人和儿童多个癌种中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已获批准用于治疗NTRK融合的实体瘤患者。

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阳性原发性CNS肿瘤的长期疗效数据[3]

拉罗替尼是一种原创、高选择性、具有CNS活性的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抑制剂,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TRK融合肿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该研究纳入拉罗替尼治疗TRK融合原发性CNS肿瘤患者的2项临床试验(NCT:02637687;02576431),并更新了扩展数据集中的数据。38例TRK融合原发性CNS肿瘤患者,其中HGG(n=23)、LGG(n=9)和其他(n=6);中位年龄为10.8岁(范围1.3–79.0),16例(42%)患者既往接受过≥2种全身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所有CNS患者,ORR为30%;28例儿童患者,ORR为39%,儿童HGG和LGG患者,ORR分别为43%和38%;既往接受过0、1、2和≥3种治疗的患者ORR分别为33%、20%、38%和38%;所有患者24周DCR为73%。儿童患者,中位PFS为21.9个月,中位OS未达到;成人患者,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19.6个月;HGG患者,中位PFS为10.1个月,中位OS为22.6个月;LGG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多为1-2级。该研究表明,拉罗替尼在治疗伴TRK融合的原发性CNS肿瘤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推荐靶点4:IDH1/2突变

针对IDH1或IDH2突变,NCCN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有:Vorasidenib;针对IDH1突变,NCCN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有:艾伏尼布,获批的药物有Vorasidenib。

艾伏尼布:治疗IDH1突变晚期胶质瘤[4]

IDH1突变发生在大多数LGG中(> 70%), 艾伏尼布(Ivosidenib)是一种突变 IDH1抑制剂。该多中心、开放标签、I 期、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66例IDH1突变晚期神经胶质瘤患者中,艾伏尼布的耐受性良好,没有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在非增强性神经胶质瘤患者 (n = 35) 中,客观缓解率为2.9%,其中1例部分缓解。35名非增强性神经胶质瘤患者中有30名 (85.7%) 病情稳定,而31名增强性神经胶质瘤患者中有 14 名 (45.2%) 病情稳定。非增强型和增强型神经胶质瘤队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 13.6个月和1.4个月。

此外,有多款临床在研的IDH抑制剂,如DS-1001(AB-218),初步研究已表明其在胶质瘤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DS-1001:在复发或进展性IDH1突变胶质瘤中的首次临床研究[5]

DS-1001 是一种口服脑渗透型IDH1突变选择性抑制剂。该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47例患者接受治疗,47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估。在35个增强组肿瘤患者中,ORR为17.1%,其中2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在12个非增强组肿瘤中,ORR达到33.3%,其中1例部分缓解,3例轻微缓解。2例完全缓解的增强型肿瘤患者:1例为星形细胞瘤(IDH突变;WHO 4级),经历了约174周的完全缓解;另一位IDH1突变型间变性少突胶质瘤患者在约95周中处于完全缓解,目前2例仍在治疗中。同时评估了药物透过血脑屏障以及D-2-HG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样本中均检测到高浓度DS-1001药物,表明脑部渗透效率很高。与第一次样本相比,治疗中的 D-2-HG 水平极低,表明DS-1001治疗后使患者的D-2-HG含量降低。该研究表明,DS-1001对复发/进展性 IDH1 突变胶质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DS-1001 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入脑效果,是该类患者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推荐靶点5:ALK融合

针对ALK融合,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NCCN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有:洛拉替尼、阿来替尼

洛拉替尼:治疗ALK融合伴肺转移的婴儿型半球胶质瘤案例[6]

婴儿型半球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大脑半球的儿童高级别胶质瘤,常具有ALK、ROS1、NTRK1/2/3和MET受体酪氨酸激酶重排,更适合接受靶向治疗,从而改善生存期。该例3岁的男性患儿,经病理会诊,诊断为婴儿型半球胶质瘤。肿瘤组织样本的NGS结果显示携带QKI-ALK融合,MRI显示颅内多发病灶伴脑室内播散,提示肿瘤快速进展。2021年2月20日患者接受放化疗,7周后,MRI提示颅内病灶部分缓解。7月19日,接受ALK抑制剂阿来替尼治疗,获得部分缓解。9月CT发现右肺门肿物,阿来替尼增加剂量继续治疗。10月8日颅脑及脊髓MRI示颅内及脊柱病灶缩小,肺部病灶增大,伴明显胸腔积液。对胸腔积液样本进行NGS检测,结果显示携带QKI-ALK融合,行洛拉替尼治疗。2021年11月9日CT示肺部病灶稍微缩小,胸腔积液明显减少,因此增加洛拉替尼剂量治疗,15周后,脑部和肺部病灶达到了完全缓解。目前,疾病得到控制,患者继续接受洛拉替尼治疗。该研究报道了1例携带QKI-ALK融合的婴儿型半球胶质瘤伴肺转移的患者,经洛拉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提示洛拉替尼可作为该类患者常规化疗和放疗的有效补充治疗。

此外,还有阿来替尼在ALK融合婴儿高级别胶质瘤中的临床研究报道。

临床研究/案例报道

  • 靶点1:H3K27M

代表性靶向药物--ONC201(Dordaviprone)[7]

多数发生在中线的高级别胶质瘤与H3 K27M突变相关,这种突变发生在H3.1或H3.3组蛋白上,或通过EZHIP基因。目前,美国有21项临床试验正在研究DMG的治疗。其中有两项试验特别值得注意[8]:1)GD2是CAR-T细胞疗法的一个有前景的靶点,多项临床试验正在研究针对GD2和B7-H3的CAR-T疗法,早期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治疗效果。2)ONC201是一种新型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显示ONC201对H3K27M突变型胶质瘤具有肿瘤缩小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积极效果。该研究纳入了50例复发性H3 K27M突变DMG患者,其中儿童4例,成人46例,接受口服 ONC201(Dordaviprone)单药治疗。依据RANO-HGG标准评估的ORR为20.0%,中位TTR为8.3个月,中位DOR为11.2个月。RANO-HGG/LGG 组合标准评估的ORR为30.0%,34例可评估患者中6例出现PS改善。20.0%的患者发生了3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TR-TEAE),最常见的是疲劳(n = 5;10%);没有发生4级TR-TEAE、死亡或停药。该研究表明ONC201 单药疗法对复发性 H3 K27M 突变DMG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表现出持久且具有临床意义的疗效。ONC201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H3 K27M改变型胶质瘤的药物。

  • 靶点2:FGFR变异

靶向药物--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单药治疗复发性FGFR变异胶质瘤疗效[9]

FGFR基因变异(扩增、突变或融合)见于约8%的胶质瘤中,其中多数为FGFR1和FGFR3变异。该II期研究共纳入26例FGFR变异(扩增、突变和/或融合)复发性胶质瘤患者。研究结果显示,6个月的PFS率为16.0% ,中位PFS为1.7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OS率分别为53.8%和29.6%。其中4例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到持续控制,持续时间大于1年:1例患者PR(FGFR1 K656E突变),PFS为21.9个月;3例患者SD(FGFR1 K656E突变,PFS为13.2个月;FGFR3-TACC3融合,PFS为30.2个月;FGFR3 K650E突变,PFS为12.9个月)。该研究结果表明,FGFR扩增不能在临床前预测治疗获益,但FGFR点突变和/或FGFR3融合复发性胶质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此外,还有佩米替尼以及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等药物在FGFR变异胶质瘤中的临床研究报道。

  • 靶点3:EGFR

靶向药物--阿美替尼:后线靶向治疗复发性GBM EGFR L858R突变获益报道[10]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脑肿瘤,预后差,几乎所有的GBM最终都会进展或复发,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约一半的GBM患者存在EGFR基因变异,主要包括EGFR扩增、点突变和缺失,以及EGFR 2-7号外显子缺失导致的截短突变体EGFR VIII。

1例47岁女性GBM患者,术后接受放疗联合TMZ和TMZ辅助治疗;肿瘤复发后,患者接受TMZ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肿瘤再次复发后,患者接受TMZ联合安罗替尼治疗,21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疾病再次进展后取患者脑脊液上清液对ctDNA进行NGS检测,结果显示检出EGFR p.L858R(AF=1.09%)等基因突变,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患者接受阿美替尼、TMZ联合安罗替尼作为四线治疗,疗效显示达到疾病稳定(SD),无进展生存期(PFS)维持12个月,在使用阿美替尼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该研究首次报道EGFR p.L858R 可作为阿美替尼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标志物,表明基因检测对指导临床精准诊疗的重要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参考。

FDA/NMPA/NCCN脑胶质瘤靶向治疗药物汇总

阔然基因脑胶质瘤产品全面专业:

1)涵盖NCCN等指南共识推荐及潜在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并且及时跟进NCCN指南定期更新升级产品,辅助患者精准分型,评估预后,提高患者获益水平;2)产品细分全面,按患者年龄群体、检测目的等推出相应检测套餐,充分匹配患者多样化检测需求;3)搭配RNA层面融合基因检测套餐,DNA+RNA联合共检测,最大化提高融合变异检出率,也进一步提升患者融合基因靶向用药获益可能;4)报告周期快,报告专人解读,售后无忧。

此外,脑胶质瘤分子检测方面,2024年11月21日,阔然生物自主研发的人IDH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正式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43402358

参考文献

[1]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Version 3.2024)

[2]Fangusaro J, Onar-Thomas A, Young Poussaint T, et al. Selumetinib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BRAF-aberrant or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associated recurrent, refractory, or progressive low-grade glioma: a multicentre,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19;20(7):1011-1022.

[3]2022 SNO CTNI-62

[4]Mellinghoff IK, Ellingson BM, Touat M, et al. Ivosidenib in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Mutated Advanced Glioma. J Clin Oncol. 2020;38(29):3398-3406.

[5]Natsume A, Arakawa Y, Narita Y, et al. The first-in-human phase I study of a brain-penetrant mutant IDH1 inhibitor DS-1001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progressive IDH1-mutant gliomas. Neuro Oncol. 2023;25(2):326-336.

[6]Lai M, Li S, Li H, et al. Lorlatinib for ALK-fused, infant-type hemispheric glioma with lung metastasis: a case report. Ann Clin Transl Neurol. 2023;10(5):836-841.

[7]Arrillaga-Romany I, Gardner SL, Odia Y, et al. ONC201 (Dordaviprone) in Recurrent H3 K27M-Mutant Diffuse Midline Glioma. J Clin Oncol. 2024;42(13):1542-1552.

[8]Weisbrod LJ, Thiraviyam A, Vengoji R, et al.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DIPG): A review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Cancer Lett. 2024;590:216876.

[9]Lassman AB, Sepúlveda-Sánchez JM, Cloughesy TF, et al. Infigratini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mas and FGFR Alterations: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Clin Cancer Res. 2022;28(11):2270-2277.

[10]Hou Z, Wu H, Luo N, et al. Almonertinib Combined with Anlotinib and Temozolomide in a Patient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with EGFR L858R Mutation. Oncologist. 2023;28(5):449-452.




END

扫码获取更多精彩

阔然生物
阔然生物是业内领先的精准医疗高科技企业,业务覆盖第三方临检服务、医疗设备和试剂研发生产销售。拥有9200平米检测研发中心、5000平米IVD生产智造中心和占地50余亩智慧医疗产业园,拥有百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