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团队在Med(IF=12.8)发表题为“A tumor cornification and immune-infiltration-based scheme for anti-PD-1 plus chemotherapy response in advanced squamous cell lung carcinoma”的研究,该研究建立了结合肿瘤角化水平和活化CD8+ T细胞和CD56bright NK细胞免疫浸润的LICC方案,用于评估晚期鳞状细胞肺癌患者对免疫联合化疗的响应程度;发现了肿瘤角化信号主要定位于SPRR3+ 肿瘤细胞,其可能通过CD24-SIGLEC10 (M2巨噬细胞)轴获得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联合化疗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路线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 LUSC 占非小细胞肺癌的 25%-30%。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虽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传统生物标志物如 PD-L1 表达等,在预测晚期 LUSC 患者抗 PD-1 联合化疗疗效方面存在局限性。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团队开展此项研究,旨在探索更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
研究人员对来自ORIENT-12临床试验的349例LUSC患者样本进行高通量RNA测序(RNA-seq)分析,同时纳入另外五个独立LUSC队列进行深入研究和验证。通过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肿瘤角化显著影响 LUSC 肿瘤微环境,且高丰度的活化 CD8+ T细胞和 CD56bright NK细胞与联合治疗疗效相关。肿瘤角化水平与这两种关键免疫细胞的浸润密切相关,低角化肿瘤中 CD8+ T细胞浸润较多,高角化肿瘤吸引更多 CD56bright NK细胞。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结合肿瘤角化水平与活化CD8+ T细胞和CD56bright NK细胞免疫浸润的LICC分类方案,将患者分为LICC1、LICC2和LICC3三个亚型。LICC1亚型为低角化肿瘤中活化 CD8+ T细胞高度浸润,LICC2 亚型是高角化肿瘤中 CD56bright NK 细胞高度浸润,LICC3 亚型为其他情况。研究表明,LICC1 和 LICC2 亚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改善,LICC2 亚型的总生存期(OS)也显著提高,而 LICC3 亚型联合治疗未显示出生存改善。这表明 LICC 方案有助于区分可能从抗 PD -1 联合化疗中获益的患者。
代表性LUSC患者的mIHC染色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利用阔然生物的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平台定量分析肿瘤样本中的CD8、CD16、CD56、CD68、GZMB、SPRR3等指标,发现SPRR3+ 细胞子集与CD8+ T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GZMB+ CD8+ T细胞呈负相关,与CD56bright NK细胞呈正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SPRR3+ 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为LICC方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LICC方案为晚期LUSC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医生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和不良反应。同时,研究也为后续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推动更多针对LUSC的有效治疗策略的发展。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扩大临床队列验证,以进一步完善LICC方案,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END
扫码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