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描绘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对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预后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挖掘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关系和临床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随着多组学研究和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研究的临床价值深入人心,肿瘤精准诊断正在从NGS向以多重荧光免疫组化(mIHC)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病理(NGP)技术发展。
本期NGP资讯,将为大家分享两篇mIHC技术在头颈癌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免疫治疗使得部分复发/转移性HNSCC患者获益,但响应率不足20%,需要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的空间特征,但目前缺乏与肿瘤部位相关的空间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
该研究通过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识别了四种不同的免疫亚型:完全浸润、基质限制、免疫排斥和免疫荒漠。研究发现,完全浸润肿瘤中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其他免疫亚型;尽管多数免疫细胞的最高浸润在侵袭性边缘,但CD163+巨噬细胞和Tregs更倾向于浸润肿瘤中心。B细胞与其他细胞的距离较远,而T细胞和CD163+巨噬细胞则更趋向于彼此靠近。B细胞和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距离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CSCC)中最短,表明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多。位于CD163+巨噬细胞10 µm范围内的T细胞比例在OCSCC中最低,表明OCSCC中的髓系
细胞/T细胞抑制性相互作用较少。
mIHC技术赋能
靶向EphB4和ephrinB2在HNSCC中作用
研究背景
EphB4-ephrinB2信号传导的差异结果为癌症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独立解剖受体介导的正向或配体介导的反向信号传导。
研究解读
一项研究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表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肿瘤微环境,并探讨靶向EphB4和ephrinB2在 HNSCC的作用。研究发现,操纵癌细胞上的EphB4细胞内结构域会加速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EphB4癌细胞丢失还触发代偿性上调EphA4和Treg细胞内流,其靶向结果逆转由EphB4敲低介导的肿瘤加速生长。研究还发现,在肿瘤细胞和血管上敲除EphrinB2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肿瘤和血管正常化,在没有ephrinB2的情况下,EphB4激动剂没有提供额外的抗肿瘤益处。
该研究揭示了HNSCC细胞及其TME中EphB4和ephrinB2介导的信号传导复杂性,对癌细胞和血管隔室的损失差异化影响肿瘤生长的机制的剖析可能对未来的药物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mIHC技术赋能
参考文献
[1]J Immunother Cancer. 2024 Jul 24;12(7):e009550.
[2]Nat Commun. 2022; 13: 3535.
END
扫码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