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 校长讲话如何更有魅力?

学术   教育   2024-08-31 19:11   北京  



新学年 新起点



新学期即将开启,每到这个时候,“校长讲话”总会成为师生关心、大众关注及媒体热议的内容和话题。事实上,因为角色和工作所需,校长经常需要在教师、学生、家长、同行以及教育行政领导等诸多群体面前讲话。校长话语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其情怀、智慧和责任。那么,什么样的校长讲话大家听得懂、愿意听?如何才能让校长讲话更有魅力、充满力量?下面,我们来听听华东师范大学刘莉莉教授怎么说。



全文共6360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校长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社会公众人物,经常需要在教师、学生、家长、同行以及教育行政领导等诸多群体面前讲话。不可否认,在一些重要场合,校长需要有讲话稿,而且稿件内容可以经过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成。但在开放创新的信息社会,需要校长即兴演讲的情境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全媒体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执掌学校的一校之长,一不小心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倘若校长善于表达,讲话充满教育的力量,不仅可以有效化解舆论危机,而且有利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学校影响力的提升。


尽管会讲话的校长不一定会把学校办好,但是校长把学校办好后,的确需要借助良好的对外沟通交流让更多人知晓。事实上,办学治校背后一定隐含着校长深层次的思考和智慧。然而当下,一些校长的讲话却总是容易陷入误区:一是讲“官话”,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显示职业的崇高与自身的忠诚;二是讲“套话”,讲述过于注重范式,显得面面俱到、四平八稳;三是讲“空话”,内容言之无物,索然无味;四是讲“废话”,总是讲废话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容易让听众产生反感。此外,还有一些校长喜欢讲“神”话,即讲一些自己并不十分理解的话,让人听起来云里雾里。校长话语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其情怀、智慧和责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校长讲话更有魅力?笔者结合实践观察和思考,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其自信和真诚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马克思也指出,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物。思想的重要性在于,人类掌握了正确的思想进而指导自身的行动和实践,就能成功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讲话是人的思想得以传播的最基本方式。在很多人看来,讲话与遗传、性格等因素有关,内敛的人不善言辞似乎天经地义。事实上,讲话是人的一种本能,每一个生理正常的人都有可能把话讲好。同时,声音抑扬顿挫、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注重与听众有目光交流等固然可以增添讲话的感染力,但这些并不是使讲话充满魅力的关键所在。


1. 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自信的态度


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自信的态度,而非讲话技巧。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客观的自我评价,它基于对自身能力、特点和潜力的清醒认知。没有自信的人缺乏勇气和底气,讲话自然无法打动别人。同时,校长的自信与权力、地位以及已有声望无关,与学校影响力也没有必然联系。从这个角度而言,名校校长不是以成绩高高在上而盲目自信,而是以能够讲述成绩背后的付出让人敬仰,薄弱校校长也可能因为面对困境时表现出的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执着进取令人折服。在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课改、“双减”等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校长要学会拥抱现实而不是抱怨现实,要在讲话中充满正能量,以强大的自信赢得赞誉。


自信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那么,校长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笔者以为,它应该来自曾经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来自通过不断反思逐步形成的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充分理解。校长的自信还应该源自应对艰难挑战时的磨砺,是挫败后的重生。于漪老师曾说,“古今中外所有留名史册的一流教育家几乎都具有这样的共性:他们从来不是关在自己的书房里闭门造车、空谈教育,也不是囿于个人之局部经验而沾沾自得,而是在实践中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科学的教育规律,最终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逐步构建起他们的理论体系”。


自信是可以传递和彼此影响的。校长讲话的魅力就是通过不断自我提醒进而给予更多人自信。例如:面对当下高考的残酷竞争和评价转型的艰难,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原校长唐江澎从未因为学校的“清北率”不显赫而缺乏自信。相反,他之所以成为“网红”校长,恰恰是因为做了很多在常人看来平凡的小事。他在整理校史资料时,发现80多年前学校管理者曾给“一年以上不缺课”的男生拍照以示隆重鼓励,于是他就提出“要为天天坚持跑步的同学发奖,即使他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还要为天天给父母打电话的孩子发孝心奖”。这些特别的奖励不仅折射出校长的教育情怀和境界,也彰显着校长的自信和豪迈。可见,在一所学校里,校长的目光在哪里,教师的目光就在哪里;教师的目光在哪里,学生的成长就在哪里。


2. 真诚的表达让校长讲话凸显魅力


与空泛的口号相比,更具象更真诚的表达可以让校长的讲话更感人。例如:与单纯强调“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相比,有校长提出“把钱花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这样的表达就显得更接地气。现实中,校长倘若把自己的岗位当作“官儿”来做,做事和说话带着官本位的优越感,那么其讲话就难以引发共鸣。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说,“学校不能没有朗朗读书声,也不能只有朗朗读书声”“要让学生在学校里产生激情,释放激情”。早在1985年,冯恩洪就在担任校长期间顶着压力开展国庆节通宵联欢活动,直至今天这一举措已经实行近40年。正如冯校长所说,通宵对校长来说是难受的,但需要忍受,因为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享受。他的坦诚不仅丝毫没有影响其声望,反而加深了人们对他的理解和敬重。


此外,校长讲话不要照本宣科,也无需卖弄华丽的辞藻,更不必运用强势的口气去发号施令,否则就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削弱他人的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即便是在传达政策和法规文件精神时,校长也应该融入自己的正确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地部署,因为政策执行效率和执行程度与校长的解读能力密不可分。总而言之,校长不同于行政官员,也不同于企业家,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都应该把它看作一种心灵的对话,用真诚赋予言语强大的生命力量,实现生命对生命的积极影响。




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其思维品质与个人修养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既需要代表学校和个人在校外各种活动中进行风采展示,也需要在校内大小会议上进行日常讲话。我们常见的情况是,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有的校长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而有的校长则可能说了3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对此,倘若没有人对校长讲话的内容和方式提出异议,那么久而久之校长的思维就很容易固化。此外,还有很多校长所讲的话缺乏新意,千篇一律,陷入一种“熟练后的麻木”,这其中折射出的是高阶思维的缺失。那么,校长究竟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讲话更有教育力量,让话语掷地有声?


1. 校长讲话要有重点


校长讲话不能漫无目的,而要清楚了解讲话对象,要知道为什么讲话。很多情况下,校长作为讲述者,在进入一种忘我状态之后就容易信马由缰。要想提升讲话的魅力,校长就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增强认同、形成共识,因此要做到有的放矢,学会用简短的语言让人知道“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这是我想让您也相信的东西”。如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在谈及家校社共育时,明确告诉家长,“作为父母,需要边学边做,与孩子一起成长”。他还进一步提出,“孩子青春期阶段,父母通常喜欢做一个负责决断的‘总经理’,但其实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总经理助理’。比起控制、监督、查岗……家长更应该对孩子说的话是‘我能帮上你什么忙吗?’‘要达到目标的话,你还需要哪些条件?’……”可见,校长讲话不仅要有重点,而且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一次次重复强化,这样才能真正让听众记住并且印象深刻。


2. 校长讲话要有逻辑


人在即兴讲话时容易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不注重逻辑建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说,一般来说,讲话最简单的逻辑就是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将要讲的话围绕这个主题环环相扣串起来,这样的内容有助于增进听众的接纳和认同。现实中,我们常见有的校长为了避免讲话内容凌乱,习惯用“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工程、四个突破……”进行表达,这种方式看上去有一定条理性,但如果缺乏对内容之间内在关联的梳理和思维逻辑的建构,那么这些讲话往往也经不起推敲。


事实上,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短时期形成的,而是需要持续迭代。校长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象走向抽象,从低阶走向高阶,逐步提升思维品质。美国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斯科特·佩奇教授在《模型思维》一书中提出,“学会如何思考,比死读一百本书都管用”。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略在头脑中将知识、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而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大大帮助我们吸收知识、融会贯通。研究发现,大脑一次性接收的信息量总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让大脑经常对信息进行基础性分类,建立模型思维,一旦形成习惯,它就能快速地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且精准提取与回应。因此,与其说讲话是语言的艺术不如说是思维的艺术。掌握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删除所有无关信息,化繁为简,把握本质;同时让我们在表达观点时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3. 校长讲话要有亮点


信息爆炸的时代,校长的讲话要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么是站在独特视角,让人眼前一亮;要么是有经典语句,发人深省;要么是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同拨云见日。例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生动而形象地诠释了他的教育大爱。202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在讲给毕业生的“离校最后一课”中,寄语大家“永远年轻、永远热烈、永远美好”,期望孩子们带着火热的青春去奋斗。关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略带抽象的话题,有校长将其比喻成做“泡菜”,学生好比白菜、萝卜,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浸润在学校文化这一泡菜坛子里面,都会被深深地打上学校的烙印。还有校长提出让学生在校园里“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并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转化成各种文化要素,通过制度和流程设计使其内化为师生的行为。


4. 校长讲话要有人文关怀


如果说严谨的思维能让校长讲话变得深刻,那么良好的修养则让这种表达更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校长讲话虽然看上去是一种单向的传递,但实际上和听众之间始终都存在一种双向互动。校长讲话的目的在于维系与听众之间的良性关系。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校长在讲话中都不能为了凸显个人魅力而对他人肆意评价,或是未经核实而伤害无辜;哪怕是面对竞争对手,也需要寻求契机转化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在面对质疑、追问甚至是诽谤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回怼或是恶语伤人,而是要在守住底线的情况下,做到温柔而坚定地回应,体现出应有的包容和接纳。




校长讲话的魅力源于其智慧与担当


校长讲话在追求内容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场合。在不同情境中采用不同方式,讲述不同的内容,这是校长智慧的一种体现,这份智慧与校长的个人阅历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有自我觉察的意识。


1. 校长讲话要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校长讲话时要考虑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倾向,学会倾听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受众形成共鸣,由此事半功倍。例如:面对家长和同行,校长在介绍所在学校的办学历史时就应该有所侧重。从家长视角出发,他们不太关注学校历史上曾取得什么辉煌,而是更关注当下学校有什么样的师资、有什么独特优势,因此校长讲话时,要在回应家长这些需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支持学校各项工作,等等。相比之下,同行更关心学校如何在课程改革、管理制度以及教研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因此校长在讲话中就要避免自说自话,而是要充分回应不同听众的需求。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党委书记(原校长)孙庆新曾讲述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刚做校长后,经过认真准备,在开学的升旗仪式上给学生做了一次自认为精彩的讲话,讲的时候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师生的掌声也让他觉得自己讲得很成功。可是第二天,孙校长在学校贴吧上看到一位同学的留言:“本来新学期心情很不错,结果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校长一边给我们灌鸡汤,一边恐吓我们要好好学习,一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孙校长说,看到这些话,自己虽然有些挫败感,但更多是感受到学生的渴望和期盼。从此,他每一次讲话都要做一个假设,“假如我是学生,我想听什么”。因为始终从关切学生的需求出发,他的讲话非常“走心”,学生也很喜欢听,他也因此深受学生爱戴。


2. 校长讲话要注重承上启下


校长要想避免自己的讲话空穴来风,就需要借力,要顺势而为,学会建立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前者与后者、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等诸多方面的关联,而避免就理论谈理论、就实践谈实践。承上才能启下,才能形成内在关联,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如:校长在讲自己的教育思想时,一定要立足学校历史。唐江澎校长说,他提出的“终生运动者、优雅生活者、问题解决者和责任担当者”就是由学校历史上的十大训育标准而生成,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学校的历史文脉进行了延续和升华,就很难让后任者质疑和轻易否定。又如:校长在主持学校务虚会时,在其余干部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献计献策之后,面临着怎样把书记以及其他下属的发言加以有机整合的问题。这时,校长讲话既需要体现出对每一位发言人的尊重,又要能透过不同讲话内容觉察其背后的逻辑和关联,从中找寻一条线索,让自己即将表达的内容呼之欲出,让转场自然而亲切,这种起承转合需要的就是智慧。校长一旦拥有这种智慧,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能让讲话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3. 校长讲话要有适切的方式


讲话的魅力不完全依靠对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的把握,还在于能够采用合适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语言风格不同,表达风格各异。但无论采取哪一种表达方式,都要讲得生动有趣、有血有肉,才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有滋有味。比如: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既可以强化主题,也可以增加悬念;重要的内容需要重复,但简单重复给人感觉很啰唆,如果通过调侃和自嘲的方式巧妙重复,则可以起到强化作用;还可以使用隐喻等多种修辞方法,让讲话内容有画面感,进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增强信息的记忆度。此外,讲话时还可以通过停顿等方式,引发听众的回味和思考。


4. 校长讲话要有责任担当


校长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都要谨慎,要体现职业操守,同时要照顾他人的感受,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讲该讲的话,假话不能说,真话不全说,讲出来的话要经得起推敲。二是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唐江澎校长说:“有人说,学生一生只有一次高考,家长一生两次高考,而我们高中校长则是每年一次高考……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此,他也在办学实践中切实践行了这种主张。三是讲话要尊重事实,不轻易推脱责任。校长在讲话中准确传递应传递的信息也是一种担当,不要出现“也许”“可能”“我也不太确定”这样的表述,否则校长的公信力就会逐渐下降。此外,还有的校长在讲话中习惯择清自己,诿过于人,这也非常不可取。


总之,对于校长来说,讲话不应该是一种需要过度粉饰的事情,而是要像呼吸一样清新而自然。校长要讲大家听得懂、愿意听的话,同时讲出来的话不应该是宏大的叙事,而应是一句句直抵心灵的真诚话语和可以转化为行动的有效策略。无论在怎样的场域,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群体,校长不仅要学会应对各种追问和质疑,而且要能通过讲话清晰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理想追求与教育实践。然而,提升讲话的魅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校长要对自己所讲的话有一种自我觉察和深度反思,这才是转变和提升的开始。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章推荐

刘莉莉丨名校长成“名”的底层逻辑及价值旨归

刘莉莉丨新时代校长领导力提升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析

刘莉莉丨全链条推进“双减”:让基础教育回归良好生态

刘莉莉丨一线校长如何总结提炼办学经验?



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9期 · 校长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
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
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探究教育之真,彰显人性之善,发现管理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