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张天雪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2024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精神境界与职业道德风貌的精准定位和殷切期望,不仅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了新航标,更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教育者的自我提升和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教育家精神作为赋能校长领导力、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仅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激发教育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更是塑造良好教育生态、培育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基石。面对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日益多元的学生需求,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铸就校长领导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综上,本研究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的32名优秀校长,并运用Nvivo工具剖析其实践案例,挖掘教育家精神在教育理念创新、管理策略优化、师生关系构建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据此提炼出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领导力建构模型,并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再塑校长领导力的具体路径,从而为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聚焦教育家精神对校长领导力的塑造机制,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深度剖析32名中小学校长的访谈数据。研究通过编码树构建、深度节点分析、精准查询及可视化技术,遵循开放式至轴心、再至核心编码的递进路径,运用深度话语分析技术细致剖析文本,深入探究教育家精神与校长领导力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内在联系。
2.资料选取
本研究深度剖析《中国教育报》于2020-2024年发表的26篇全国中小学杰出校长专访,并辅以6位校长的访谈资料及教育峰会论坛实录。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与多样性,排除过度宣传因素,样本选择遵循如下依据:(1)同时具备正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最近5年获选过国家级或省市级优秀校长称号;(3)聚焦其教育理念、管理策略及改革实践的实际成效,引领学校实现显著进步与转型。此外,样本涵盖东、中、西及东北部等区域,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确保均衡性与可比性;男校长18人,女校长14人,实现性别维度的均衡。研究另设6份文本以验证模型饱和度,确认覆盖教育家精神、理念创新、管理优化及师生关系等关键要素,确保模型的科学性、饱和性与可靠性。
3. 数据编码
对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领导力构建的相关语句进行初始概念化,经过开放式编码分析,最后归纳出253个概念和28个一级编码。在此基础上开展轴心编码,归纳分类得出6个二级编码,分别为领导风格与智慧、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愿景与使命、师生关怀与发展、个人品质与修养、专业成长与学习。在经过选择性类属归纳后,提取出3个核心类属概念,分别是个人道德倾向、素养发展取向和实践引领导向。
在三级编码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本研究提炼出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领导力建设的核心框架,涵盖个人道德倾向、素养发展取向及实践引领导向三大维度,并据此构建机制模型图,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领导力建设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教育愿景与使命、个人品质与修养构成个人道德倾向,是基点和内驱力;师生关怀与发展、专业成长与学习构成素养发展取向,是依托和外驱力;领导风格与智慧、教育改革与创新构成实践引领导向,是保障和支撑点。
图1:以教育家精神驱动校长领导力构建理论模型
本研究通过对语料文本进行深入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编码方式提炼出各级关键节点,并对二级和三级节点进行数量统计(见表1),经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1. 从“空中楼阁”到“德行基石”:超越“画饼”需以德筑基
个人道德倾向作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基石,塑造着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范式与价值取向。由表1可知,在个人道德倾向维度,教育愿景与使命占比36%,而个人品质与修养占比64%,这一数据分布不仅揭示出教育领域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广泛共识与深刻认同,也进一步强调个人品质与修养在校长领导力建设中的微观基础作用与宏观指引价值。如有校长提到,“说到底,领导力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光说不练的‘画饼’。它得像咱们脚下的土地,厚实、有根,能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而这“根”,正是个人道德倾向。“咱们校长,得先是个好人,才能是个好领导。领导力不是靠嘴皮子耍出来的,得靠咱们心里那杆秤,称一称自己的德行够不够分量。”另一位校长用平实的语言道出真谛,“个人品质、道德修养,这些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日常的一言一行,是对师生们的真心关爱,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正是这种对个人品质与修养的重视,让校长们的领导力得以超越“画饼”,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愿景与使命,自然是引领方向的灯塔,但真正让这灯塔照亮现实的,还是校长们以德筑基、实干兴校的每一分努力。[1]在建设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校长领导力的过程中,既要高瞻远瞩,明确教育愿景与使命的宏观指引;更要脚踏实地,强化个人品质与修养的微观建设。唯有如此,方能让领导力超越“画饼”的局限,成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2. 从“单轨独行”到“双翼齐飞”:师生关怀与专业成长共铸素养新高度
校长素养是外界力量持续塑造与个体自我追求的共同产物。结合模型深度剖析发现,校长素养发展在整体框架中占据关键位置,仅次于实践引领导向。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素养发展取向维度,专业成长与学习以54%的占比凸显其重要性,强调校长应秉持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多元途径提升教育管理能力与专业素养;师生关怀与发展以46%的占比紧随其后,表明校长不仅要关注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更需将师生福祉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倾听师生声音、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参与热情、发挥引领作用,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进步。如在访谈中,多位校长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校长自己得先成为学习的标杆,用我们的行动告诉老师们,学习是永不停歇的旅程。这样,整个学校的氛围都会活起来,大家一块儿进步,那才是真的强。”同时,师生关怀与发展的议题也被频繁提及。有校长表示:“咱们当校长的,不能光顾着自个儿往前冲,得让老师和学生都跟上步伐,这才叫真本事。”“当校长的,得把师生的需求放在心上,用真心去关怀,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正是这种“双翼齐飞”的理念,让校长领导力得以在师生关怀与专业成长的双重驱动下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策略的调整,更是对教育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即在追求卓越教育成效的同时不忘初心,守护好每一位师生的幸福与成长。
3. 从“理念构想”到“实践深耕”:以行践诺推动领导力持续提升
实践引领不仅是理论积淀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更是校长在复杂教育生态中,通过持续性实践与深刻反思,构建高效务实领导范式与管理策略框架的基石。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向行动的转化,更是教育理念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生动展现。基于系统模型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实践引领导向在校长领导力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比约40%),其中领导风格与智慧(占比42%)、教育改革与创新(占比58%)尤为显著。多位受访校长强调,领导力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或愿景的描绘,更在于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策略。[2]一位长期致力于课程改革的校长提到,“真正的领导力,在于敢将理想主义的种子播撒在现实的土壤中,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微调,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在办学实践中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等举措,革新教学方式,激发师生潜能,生动诠释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转化。另一位校长则分享其在管理智慧上的独到见解:“领导,首先是服务,是引领而非控制。我力求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以敏锐的洞察力识别问题,以包容的心态汇聚智慧,用科学的决策引领学校前行。”该校长通过实施扁平化管理、强化团队协作,有效提升学校的治理效能,证明领导风格与智慧在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校长领导力的精髓在于将理念构想根植于实践,以行践诺,不断探索、试错与迭代。在这一过程中,对领导风格与智慧的巧妙运用,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不懈追求,共同构成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维度,引领学校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校长作为学校领航者,其领导力卓越与否,是影响学校整体教育质量提升与文化深度塑造的关键变量,而教育家精神则是校长领导力提升不可或缺的灵魂与基石。为此,建议中小学校长遵循从“学习”到“内化”、再到“外化”与“优化”的递进过程,再塑自身领导力,实现教育家精神与校长领导力的深度融合。
1. 从“学习”到“内化”:深化自我认知,构建个性化教育理念框架
在校长领导力建设中,自我教育的深化是基石亦是灵魂。这一过程涉及从理论学习向内化于心的深刻转变,标志着校长从知识接受者向教育智慧创造者与传播者的蜕变。校长需深度学习经典与现代教育理论,洞悉其哲学根基与人文价值,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框架。这一过程是教育家精神在个体层面扎根与绽放的必经之路。
随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日新月异,自我教育的深化还要求校长展现出高度的学术敏锐性和时代适应性。校长需具备前瞻视野与持续学习能力,紧跟教育变革步伐。[3]面对全人教育、STEM教育等新兴教育理念的兴起,校长需要主动拥抱变化,通过参与国际交流、跨领域合作等多种渠道,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技术,丰富自身的教育知识库。[4]此外,校长还需要提升理实融合能力,将前沿教育理念与本土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孕育出独具校本特色的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革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内化教育家精神的关键还在于将所学理论转化为个人的教育信仰与行动指南。校长应从一而终地坚定教育立场,少一点功利主义追求而多一点对教育本真的探寻,使之成为指导日常管理与决策的内在力量。[5]在审视学生成长时,秉持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潜能开发;在推动教育改革时,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评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校长还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引领者,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激发全校师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通过构建开放、包容、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知识探索与经验分享,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与行动指南。
2. 从“内化”到“外化”:践行教育理念,塑造引领性管理范式
教育家精神的内化是校长将深邃教育理念深刻融入其思想体系与行为准则的过程,而外化则是这一精神在管理实践中的具象展现与切实贯彻。为促成教育家精神从内化到外化的飞跃,校长需精心策划并持续完善一种管理范式,既牢固植根于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又敏锐洞察并顺应时代发展脉搏,确保管理实践的先进性与时代性。此管理范式是校长在实践中独树一帜且高效能的管理风格之体现,是教育家精神精髓的具象化表达。
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师生个体差异的认知与尊重成为管理范式外化的核心。校长应将因材施教理念贯穿管理决策全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的个性化发展支持体系,如个性化成长档案、定制化学习资源平台等,确保每位师生都能得到最适切的引导与支持;同时强化师生参与机制,鼓励师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尊重与理解的教育生态。校长还需树立一种永不停歇、勇攀高峰的精神追求,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办学特色视为工作的核心使命,不断探索并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评价体系,并致力于师资力量的增强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彰显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化过程,是校长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实际管理行动、塑造引领性管理范式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构建民主开放的管理生态以及持续追求卓越与创新,校长能够有效实现教育家精神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注入强大动力。
3. 从“外化”到“优化”:强化反思机制,驱动管理创新与实践迭代
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应超越理念外化与实践初探,进一步迈向管理创新与持续精进的新阶段。此进程的核心在于强反思机制的构建,并使之成为管理优化的内在引擎与不竭动力。
高度的反思敏锐性与对核心问题的深刻剖析能力是校长个人成长与专业领域革新的关键驱动力,其深度与广度直接决定策略调整的有效性与精准度。[6]教育家精神倡导下的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与建设性行动的结合。校长应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反思过程,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收集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与反馈;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智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剖析,精准识别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具备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改进策略。
反思的最终目的在于引领未来进步与发展。基于深刻的自我审视与对精准问题的剖析,校长应彰显卓越的创新胆识与决断力,敢于突破既有框架束缚,持续驱动管理实践向更高层次优化。这包括但不限于:重构组织架构以强化管理效能,优化激励机制以激发师生潜能,深化师资培训体系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革新课程教学方法以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家校合作以构建协同育人生态,等等。此外,建立常态化的评估与调整机制至关重要,它确保管理实践能够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需求演进,保持持续优化与升级。[7]从外化向优化的跨越,是教育家精神在校长领导力构建中的自然延伸与必然要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校长领导力效能,更能引领学校管理向更加科学、民主、高效的方向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陈如平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到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
张志勇 袁语聪丨迈向教育强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价值指向、主要任务与推进策略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10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