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唯有厚植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才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当前在中小学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校长和教师正确认识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让教育家精神切实转化为真实的行动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有的精神品格。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家精神是我国1800多万名教师中优秀教育者集体人格的荟萃,彰显着这一群体的共性特质。教育家不是用来膜拜和敬仰的“偶像”,并非常人眼中遥远的“神”一样的存在,而是用来学习的有血有肉的榜样。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从未离开教育场域的生命存在。“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的陶行知 、“知心才能教心,一辈子学做老师”的于漪,他们之所以值得敬仰,是因为他们把平凡的小事做得不平凡。教育家的不平凡在于他们能够把对每一名师生的关爱融入生命历程,始终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大教育家”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无数教师,他们同样具备教育家的精神品格,尽管未曾被关注,甚至也无法被更多人熟知,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和生命样态。被学生称为“钢铁侠”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原校长汤俊文曾提出当校长的“三好”宗旨,即做人好、对人好、使人更好,他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学生造梦的地方,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让爱玩、会玩的孩子活成自己。虽然深受师生爱戴的“老汤”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守望相助,逐梦共远”的理念却恒久流传。“班龄”30年的河南焦作市学生路小学教师张斗艳很普通,但她却对班主任工作倾注挚爱。她用微薄的工资自购鲜花,让简陋的教室每天都被点缀,让小风铃班级变成学生心中温馨的所在,由此点亮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生命。这些可见的行为、感人的故事和成长的路径让教育家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教育者的日常教育生活。
我们需要让更多校长和教师认识到,他们距离教育家并不遥远,他们正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不应是一种虚无的想象,也不能停留于宏大叙事;而是需要激励更多人用虔诚去践行每一件教育小事,用坚韧去经历每一个教育过程,用无私与奉献去成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而言,弘扬教育家精神要从一种“大声呼唤”变成一种“细心发现”,从一种“遥远眺望”变成一种“自我觉察”,从一种“外在期许”变成一种“内在驱动”,从一种“精神抽象”变成一种“行动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一种群像特征,并不意味着教育家个体没有差异,每一个教育家都是鲜活的生命具象。教育家不是科学家,不是企业家,也不等同于政治家,但教育家需要有科学家的理想和追求,需要有政治家的情操和信念,还要有企业家的态度和智慧。此外,我们还要允许教育家葆有自己的风骨和人格。教育家一定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和境界,但其对教育的理解、诠释和表述可以不尽相同。正如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Richard Stanley Peters)所言:“‘受过教育的人’所掌握的知识不应是‘僵化的’,他能用所具备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教育家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思考,他们的独立人格与人生追求让这种精神变得鲜活而有力量。
教育家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社会要给予教育家应有的包容与接纳,更要给教育家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要赋能教师,为教师这份职业注入一种人性关怀和爱的力量,让更多教师重新体认教育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建立教育家精神践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条条框框去测评每一个教育者。教育家的成长需要滋养。只有构筑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绽放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平凡的教育生涯中感受到尊严、受到鼓舞,才能促进教育家的自然涌现。
总之,教育家不是培训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遴选出来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教育家是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耕耘者,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生存的土壤。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有责任为教育家成长和涌现付出一份努力,只有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本文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章推荐↓
陈如平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到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
张志勇 袁语聪丨迈向教育强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价值指向、主要任务与推进策略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10期 · 卷首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