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整理与写作,是思考的武器

文摘   2024-08-16 00:02   广东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阅读整理与写作,是思考的武器。

若愚这厮

写作,作为一种思考武器
上面的文章,是和菜头刚发的内容,他说写作是思考的武器。

和菜头

大多数人没什么头脑,更缺乏锻炼头脑的工具。所以在生活中他们遇见聪明人,总是会惊呼:你是怎么想到的?或者:怎么我就没有想到?因为你没思考过,或者你思考的框架过于简单,是街上的大路货,它唯一的作用是让你和大多数人取得共识。

个人最简单的锻炼头脑工具就是阅读和写作,刚好是现代人竭力避开的两件事,尤其是后者。许多人甚至愿意伪装一下自己热爱阅读,但是对于写作连装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写作可以锻炼头脑,可以锋利思维,可以把大脑里的一团混沌整理清楚,输出有效的结果。只是大家都不爱去做罢了,或者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人的本性就是竭力避免动用头脑去思考,更愿意在生活里做一根随波逐流的水草,因为思考这件事太辛苦了,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反对自己太艰难了。与其如此,不如在熟悉的环境里,用熟悉的方式靠惯性去解决问题,这样不大容易觉得心累。于是,大家都差不多,想法差不多,赚得差不多,过的也差不多,遇见的问题还是差不多。

理查德·尼克松

我发现写作是保持头脑活跃和敏锐的最好办法,因为只有写作和作决策一样,需要思想高度集中。

硅谷王川

1/ 推特上看到 fchollet 的话觉得很有共鸣:“深度思考智能通过写作完成。要深入研究某个话题,必须不断停下来,考虑所有可能性,这要花时间和精力…我情愿和有趣的人通过很长的书信来往,也不愿和他一起喝啤酒…编程是清醒地思考,简洁地表达”。

2/ 重点在“不断停下来,考虑所有可能性”。凭直觉胡喷的人,都是靠过去经验只考虑一种可能性,稍微复杂矛盾一点的事情就容易出错。

3/ 我更喜欢通过文字(而不是当面交谈)和别人交流,交流时都力求尽量引用一些客观数字,而且每次我引用数字再写出东西来,会发现自己的观点会潜移默化的改变。

慢慢的我把通过和别人通过文字交流,变成一种强迫自己查找原始数据,然后强迫自己根据原始数据再总结形成新的结论的一个过程。这样实际效率更高,而且自然会矫正原来的先入为主的偏见。

4/ 作者长期赚大钱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把持续写作当成一种自己反复推敲,深度思考的方式,提高自身决策质量,而不是惦记着如何兜售 newsletter 给读者。一旦你要惦记着别人,思考就会变形,就会潜意识里开始作茧自缚,把自己拉低到和大部分浅薄读者一样的水平,各个方面变得言不由衷,这样自己其实也没法进步。这样你的思考和文字缺乏真正的灵魂,你自己实际上很清楚,真正深度思考的读者也很清楚,但评论区的各种 spammer 和 scammer 会给你虚假和廉价的喝彩,让你欲罢不能。

而如果把写作当成一种和自己进行足够残酷的坦诚(brutally honest)的对话的方式,在推敲的过程中,肯定会持续挖掘出以前靠直觉的决策中的各种缺陷,各种完全错误或者不再适用的隐含假设,这样才能持续在第一时间从源头就开始改进,长期看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也就有时间和资源去捕捉真正高价值的机会。
与自己心智水平相当的人交流的机会很难得,但是通过诚实的写作或阅读整理以及读自己阅读整理的东西,可以做到这一点。
学习与读书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是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然后整理你的思考,进而建立思考体系,拥有更好的思考力
知识的广度,不是靠博览群书,而是博览群书中识别了更多的思维模型,产生了更多的思考,然后将你思考的所得,与既有的思考体系产生联系,建立了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框架,因此随着广泛的阅读,你的思想体系也因为知识复利效应在产生指数级的增长。
读书——接受智者思维的启发——联系——思维融合成为整体——不断融合为更大的整体——不断回顾加深理解,建立新的联系——找更多的高质量资料获得新的启发——再融合……

实际上,上面这个从获得启发到建立并积累知识联系的过程,也是一种持续开悟的过程

-END-

推荐阅读:

-END-

推荐阅读: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