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追求工作生活和谐而非平衡,如何达到呢?

文摘   2024-08-19 09:25   广东  

决策狮-多元思维模型框架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找到你喜欢的事,工作和生活就能和谐。

若愚这厮

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很快被全网删除,但是其中说到了以下的观点,就是谷歌公司目前太在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许多人过的太轻松了,影响了工作与创造。
主持人:你在谷歌工作了很长时间...但如今,面对OpenAI这样的企业,谷歌似乎已经失去了主动权...我曾经询问过桑达尔(谷歌现任CEO),但他没有给我一个非常透彻的答案。或许你会有一个更加透彻而客观的解释?
施密特:本着充分披露的精神(我要说明这层利益关系),现在我已经不是谷歌的员工了。谷歌如今更注重工作和生活上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让员工早点回家和居家办公,他们认为这比赢得胜利更加重要。
而初创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就像在地狱一样(work like hell)。很抱歉说话这么直率,但事实是,如果你们(指听演讲的学生们)离开学校去创业,只要你们想与其它创业公司竞争,那就不能让员工们居家办公、每周只来公司一天。
主持人:在谷歌和微软的早期,就是你说的这样的。
施密特:没错。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很长期存在被讨论的问题,但好像没有好的解药。
本文给你以下的相关智者思考启发,你不要追求平衡,而要追求热爱,找到自己的兴趣,让工作和生活和谐,尽管这样的状态不易达到,因为许多人没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值得你去寻找,没找到前,不要停下来,找到后,生活和工作就会和谐。

杰夫·贝佐斯说:

我不喜欢“工作生活平衡”这种说法,这是一种误导,我喜欢说“工作生活和谐”,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感到愉快,感觉自己为团队做出了贡献,这会让我回到家里也会表现得很好,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或者更好的父亲。


同样,如果我在家里很开心的话,也会让我在工作中成为一个更好的员工,更好的老板。


所以,这像是一个车轮, 是一个圆,而不是天平,因为平衡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比喻,因为这严格的权衡,你甚至可能会离开工作,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家人,但同时对你的工作状况感到沮丧和萎靡,那么你的家人也不想呆在你身边。


伊万卡·特朗普(特朗普女儿)说:作为女性,我经常被问到,你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我从来都不喜欢这个问题,因为“平衡”这个概念似乎很难把握,只要生病一次,你就失去平衡了,比如有一天你的孩子病了,你会怎么做,平衡就不复存在了,或者你有一个重要的项目截止日期,平衡就不复存在了,我认为更好的表达方式是,我是否在按照我的优先事项生活,也许不是每天,但每周或每月都反思一下,看你是否规划了一个与优先事项一致的生活方式,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你能够按照自己建立的秩序感来生活。

保罗·格雷厄姆说:

在具有超线性回报的领域中,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教训:不要把工作work等同于一份职业job。在 20 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者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即把生产力等同于拥有一份工作。即便到了现在,对大多数人而言,“your work”仍然意味着他们的职业。


但对于作家、艺术家或科学家来说,这指的是他们当前正在研究或创作的事物。对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是他们从一份职业带到另一份职业的东西,即使他们根本就没有固定工作。这份工作可能是为雇主而做,但它是他们作品集(思维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史蒂夫·乔布斯说:

1/ 我拥有世上最好的工作之一。我非常幸运。我感谢我们所有的顾客、雇员让我能做我现在所做的。我每天早上来工作,身边满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聪明绝顶、愿意奉献的人们。们一起在最好的环境中工作,并且为人们创造最好的产品。


到最后,我们都不想放手。我们因为感觉到它一旦从我们的手中溜走,就再也不会是我们的了。所以,我们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充满了激情。


这里有一些大问题。首要的是认为你的工作与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同的和分离的概念。如果你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这是不可能的。它们会变得或多或少相同。这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你必须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所以你得到满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去完成你心目中的伟大事业。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钟爱你所做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就继续寻找,不要停下你的脚步。

被问到你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怎么样?

黄仁勋说:

这取决于你问谁,我认为我的工作生活平衡真的很棒,真的很棒,我尽可能多地工作,我从醒来的那一刻开始工作,一直到我睡觉的那一刻,我每周工作七天,当我不工作的时候,我在想工作的事情,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就认真工作,我看电影的时候,可能整场电影看完就不记得了,因为我在想工作的事情,但我的工作内容不是有问题就等着我去解决的那种,而是要思考公司可以成为什么,有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的,或者有时只是试图解决问题,但有时我在想象未来,如果我们这样做那样做,能不能行得通,我就一直想啊想。

Naval说:

我永远都在“工作”。但是,别人眼里的工作于我而言就像是玩耍。正因如此,我才确信没有人可以在我的领域于我匹敌。因为我觉得工作就是玩耍,所以我可以一天玩16个小时。


如果有人想跟我竞争,那么他们肯定会输,因为他们不可能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

如果你不能理解上面提到的人是如何到达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你不理解自发兴趣对人生长期的引导性的巨大力量,而上述的创造者,都是结合了自己的兴趣、探索与投入,找到了work,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持续的更大的热爱,继而持续有更大的创造力。
如果你不能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不会真正的投入,你也就不会有创造力。

硅谷王川说:

1/ 没有强烈兴趣推动的奋斗无法长久,也走不远。


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底层的强烈兴趣,而是被人画个饼,讲个故事,忽悠着超某个宏大的目标奋斗,那么你前进的动力主要是靠个人的意志力。但意志力再强,也有耗尽的时候,如果你强忍着痛苦的奋斗,一很长时间没有真实的正反馈,没有增长,最终意志力耗尽,只能退回来。退回来后发现你的真实技能并没有进步,而意志力的巨大消耗,让你对任何新的靠意志力才能实现的行为都会感到恶心,毫无兴趣。在这种状态里可能很久都出不来。


而凭借兴趣的摸索,只要在那个领域有着切实的增长,只要你不是在欺骗自己,那么你的技能和知识肯定会有切实的进步,并且随着该领域的增长自己收获的正反馈也越来越多。这里的要点是,第一,你不能自己骗自己!如果有任何虚假,迟早会露馅,你会重新跌倒,浪费的还是自己的时间。第二,不要因为暂时的利益很小就不去做!只有从很小的正反馈开始,慢慢积累,才能越滚越大,最后产生你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巨大推动力。想一步到位的反而会跌跟头,损失更大。


与这相关的一个比喻是,很多人不随兴趣引导,想一步到位,好比模仿纪录片 Free solo 里面的主角攀岩,直线上升看上去是最快的捷径,但稍不注意就可能跌落摔得粉身碎骨。


而随兴趣摸索,好比在一个多维度的山脉中,不断找坡度低的环山小路上行。这种环山小路可能绕来绕去,看上去很长,但因为坡度低,上山一点也不费劲,而且你的高度总是在慢慢上升,不可能出现摔倒回滚的事情。最终你一路小跑,精神抖擞,绕了很长时间,终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你想象的高度,你再回头看那些垂直攀岩的人,和他们想达到的小山头,已经觉得非常不屑了。


2/ 换个表述,如果可以量化的话,兴趣=正反馈-意志力消耗。只要兴趣一直>0,就可以持续。如果正反馈突然减弱了,要停一停,或者换个方向领域摸索,但不要粗暴的损耗自己的意志力,并且像个 SB 一样的到处炫耀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强。

-END-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