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to be,人生是一场觉醒自我的践行,不要再寻找了,做选择吧,然后让选择改造你

文摘   2024-08-20 16:07   广东  

▲ 音乐醉耳,思维醉心。

最重要的,做出你的基本选择,to be...

若愚这厮

泰勒斯古希腊哲学家说:最困难的事是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说:认识你自己是智慧的开始。

尼采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点,因为你最终要失去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说:觉醒的人只有一个目的地,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说:任何命运,不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李嘉诚说:智者to be,愚者to do.

to be是一种身份层面的觉醒。

智者to be,愚者to do,我是如何用于自我提升的

know yourself,love yourself,create yourself.

萧伯纳说
人生不是发现自己,而是打造自己。
《与神对话》一书中说
最深层的秘密是,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你并不是在发现自我,而是在创造新的自我。因此,别试图解答你是什么人,要试图确定你想成为什么人。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但是,你得先确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然后去打造自己。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心理学教授)说:
人们误以为自己已是成品,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半成品。
张一鸣说:
你最终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虽然听起来有点违心,但是强大的愿望确实非常重要。
李国飞说:
愿力,原来是佛教用语,誓愿的力量,借用到今日语境,是指人长远的强烈追求。稻盛和夫(日本传奇企业家,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禅宗信徒)对此有精彩的论述。他说:"我希望人们能铭记这个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愿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也许有人断定此言极其神秘不予接受,但是,这是我在此前的人生中多次体验后确信不疑的不二法门”,“如果用20年、30年或更长的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他们自己曾经在意念中描绘过的”。我把稻盛和夫的话总结了一下,就是五个字“愿力即人生!”
稻盛和夫说:
你想要的做某件事,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将具备将这种愿望变为现实的潜在力量。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你就可以;如果你认为你不行,你就不行。


约翰·洛克菲勒说:
我认为,一个人人格的核心就是他的自我观念: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真的成为什么样的人。
纳瓦尔说:
我们都认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事实是,我们是可塑的,而世界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性格修正:如何突破你的原生性格》一书中写道
你的过去真的不重要。愚蠢的性格测试的结果或高中同学对你的看法,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在于你做出的选择。

如果你怀疑过自己到底能不能改变,答案是 能!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的人,现在都不再必须是 那个人了。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现在其实已经不是那个人了,你未来也不会是那个人。

性格会随着时间变化,不管你是否有意让它改变。但一旦有意改变,你就会有巨大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有方向的,而非随机的。

性格在人的一生中都会改变,改变的程度远远超出你现在的想象。

热情是对你的奖赏,但你必须先有付出。性格也是一样。性格不是被找到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行为创造出来的。性格发现论跟性格固有论、性格基于过去论都是来自同样的错误思想。事实并非如此。

性格——与热情、灵感、动力和信心一样——是人生决策的副产物。将性格视为人生决策的推动力是一种被束缚的、无效的看法,比如按照你当前的性格来选择职业。

你认为甘地、特蕾莎修女或任何其他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是根据性格来做决定的吗?还是说他们是根据某种宏大得多的东西做出决定,然后通过坚守决定而塑成了性格?

使命先于性格。没有深切的使命感,你的性格基础就是动物性的低层次行为模式: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这是大多数人关于性格的共同看法和行为。但当你以使命为动力时,你就会更加灵活,做出不顾苦乐的决定,创造想创造的事业,成为想成为的人。

另外,如果你认真对待使命,使命会改变你的性格。使命不是一种发现,而是你为自己做出的终极选择。不要再寻找了,做选择吧,然后让选择改造你。

性格应该是决定和目标的副产物,而不应该反过来。在你主动有意识地做出积极的决定、锻炼技能、寻找新体验时,你的性格会发生有意义的成长变化。当你制订了高远的决定和目标,性格就会随之提升。不要因为现有的性格,就降低了决定和目标的层次。

试图找到性格会让人无所作为、回避麻烦的对话、用消费分散注意力、为现有的生活方式找借口。它会让你只能成为人生之车上的乘客,而实际上,你能够也应该当驾驶员,你可以是创造者
《最小阻力之路》一书中写道
许多成功的人,例如我在上面列举出来的人士,就都曾在人生中做过基本的选择。因此,早年经验并未局限他们的人生方向。一旦做出基本选择后,他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方向,创造出对他们来讲很重要的东西。基本选择是让首要与次要选择得以奠立的基础。

如果你不曾做过“成为非吸烟者”的基本选择,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戒烟,都不会成功。也许你会尝试催眠、厌恶疗法、参加戒烟班,用渐进式的方法戒烟或是突然完全不抽烟。如果你不曾做过“成为非吸烟者”的基本选择,上述各种方式都不会管用的。

如果你做了“成为非吸烟者”的基本选择,不管你用哪一种方法,都会管用。此外,在做出基本选择后,你自然就会选出那些对你最有用的方法,因为它们最能帮你达到成效。

当你做出一个基本选择,你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取向。你就有办法重新安排自己的首要与次要选择,让它们与你的基本选择相符。当人们根据自己的最高价值做出基本选择,或是为了实现某个人生目的而做出基本选择时,就会发生许多过去看来不可能或可能性不高的改变。

神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曾把基本选择描绘为“方向”。在《丹尼尔:关于实现的对话》(Daniel:Conversations about Realizations)里面,布伯解释道:方向是人类灵魂的基本张力,有时候方向能够带着我们离开充满可能性的领域,做出某个特定的选择,透过行动来实现它。一旦你做出基本选择,你在面对现实处境时,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基础可以依靠,环境的意义通常会因为基本选择而改变。你会发现,无论你身处什么环境,你都能够落实基本选择。

如果是处于创造取向,你会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事,不用依赖环境。然后你会带着满意的心情到你必须面对的环境里去。

一旦你做出某个基本选择,例如你选择忠于自己,你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开创了一个新的结构,那结构中的最小阻力之路会帮你落实你的基本选择。

在这个新的结构中,也许你会发现突然间自己很容易就能把你不喜欢的承诺抛诸脑后。你也许会突然间改掉多年积习,像是嚼舌根、爱打扮、抱怨与责怪别人,或者喜欢找人取暖。你之所以能够戒除积习,是因为你遵循自己的基本选择,获得了庞大的力量,而不是因为你硬逼着自己改掉习惯。

当你做出某个基本选择,你就会让你的性格特质发生作用,如此一来它们就能够在你的生活中彻底彰显。你的每一个特性都会成为现实处境的构成元素,成为创造历程的一部分。此外,这一取向转变的重点并非行为的改变,而是具有影响力的潜在结构改变了。你的行为当然会不一样,但那是因为结构改变而自然衍生的后果,因为创造取向的最小阻力之路会引导你的行为助力于创造你想创造的东西。

你会做出任何必要的改变,借此支持自己身为创造者的生活方式,把生活用于创造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

因为这一基本选择,你时时刻刻都有可能表达出真正的人类精神,任何完善美好的事物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你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不是为了让自己免于痛苦或挣扎。事实上,当你做出这一选择之后,你才更加能够全心投入人生,无论时机好坏。

好消息:决策狮软件即将上线,我们决定之前与新加入决策狮社群学习的狮友,在【狮智汇】社群的学习时间延长为2年,也就是5980,可以在我们的社群学习两年,希望能够随着我们的迭代,让你感受思维模型学习效率的极大提高。(此优惠随时可能取消。

在此,必须非常感谢我们软件还没上线前(交付效率受影响)已经加入决策狮社群的狮友,软件上线,才是服务的开始,之前就当免费服务了,你们的服务时间从决策狮软件上线后起计时两年。

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的太晚,希望决策狮工具能够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日拱一卒,一起持续进步,高效进步!

-END-

推荐阅读:

思维模型框架
🦁学思维模型,就用决策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