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语文?比“积累”更重要的是“套路”

教育   2024-11-18 21:28   上海  

有朋友联系我和我叹苦经,说孩子初中语文学不好。明明理科学得还不错,但是语文中等甚至要偏下。


我问了下大致的情况,父母和孩子都对语文学习有疑问,认为语文不符合逻辑,是不是要靠大量的积累?但是又觉得时间不够。


我说,语文当然要靠积累,但是考试却主要靠套路。



01



语文为什么有标准答案?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要发表看法,通常意见都五花八门,各有道理。


可是换到了语文学科上,针对现代文阅读这样的试题,为什么说“作者的描写有什么深刻用意”这种问题却是有标准答案的?


某次苏州统考,有“好事者”将考试阅读题发给文章的原作者 -- 原作者试了试题目,结果发现,20分里面自己只能得6分。




后来甚至高考中都出现了同样的场景。2017年高考选取了青年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文章最后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正是要求考生对“诡异的光”进行理解。


作者被学生们cue到,只好戏称“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作者自己都答不上来,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好好反思!


“语文教育存在过度阐释的问题,这些都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


然而,所有的这些调侃、质疑、反思,到了「选拔人才」这个高考制度面前都“不堪一击”。


为了公平选择学生,语文必须有标准答案!这个道理很好懂。


至于是否能够帮助孩子真正理解文学,培养创新、创作能力,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也清晰地告诉我们,「鉴赏」和「答题」从根子上就成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文学」和「语文」是两条泾渭分明的河流。


02



用理科的思维来学语文


偏文科的孩子能学好语文大家都不奇怪,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理解语文的体系,你会发现语文是一个逻辑非常清晰的学科,完全可以用理科的思维来学语文。


语文的核心概念


很多孩子学不好语文,实际上是对语文的核心概念没搞清楚。


没看错,和理科一样,语文也是由概念构建的学科


孩子们容易把语文看作由故事+字词句结合起来的学科。而对核心概念的敏感度不够。


比如,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记叙和描写、说明都有什么区别?


又比如,题目是:文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些都是概念,它们分别是什么?能不能举出例子?


语文的逻辑


语文的逻辑很简单。@心存星光老师的理论我很同意。


第一个逻辑: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言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词语、句子、段落、篇章。


所以如果问某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得从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或短语入手分析。


第二个逻辑:

所有的文字、语句是为什么服务的?为情感、为精神服务的。


那就要从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由实到虚,由物质到精神


比如,“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材料略)。


重点词:这团火、跳动的心。


先回答表层意思“这团火”指的是火种


再回答深层意思是部族发展百年所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是部落传统文明的象征


最后是主旨意思,从个体到群体,到达精神层面。“是我跳动的心”突出“这团火”的重要性,部落的传统文明滋养了包括“我”在内的族人的生命,写出了“我”对传统文明的依恋与热爱


这样的逻辑清楚不清楚?简单不简单?


语文答题的公式


和数学物理一样。语文也有公式。对于每一类题目,都要掌握它的公式。


比如,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不同文体,按以下公式回答: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以往的学科学习,我非常反对「背公式」的学习方法;但在语文学习方面,为了答好题,我强烈建议孩子了解这些「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例子)


依托这些「公式」,孩子才能结构化地组织自己的回答,才能将日常积累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才能“踩准”标准答案所期待的得分点。


结论:概念、逻辑、公式,这就是把语文当作理科的学法。只有这个基础,孩子的「积累」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网络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随处可以找到。万一没有,我让小编找了一些比较精简的版本,可做初步参考,需要可以评论区留言。但最关键的,是要帮助孩子学会消化每一个概念、逻辑与公式的含义,然后可以应用它们。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

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公立、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管理与咨询经历,家庭教育咨询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