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环境造就优秀的孩子,特别是第3个,很多人不知道(深度长文)

教育   2024-11-22 21:28   上海  

每一年的高考成绩发榜的时候,“双胞胎”同时考上名校的新闻比比皆是。


为此,很多人都将学业表现归结为「天资」,因为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一摸一样,考试成绩都非常接近,那不就是基因决定论?


但一对韩国同卵双胞胎姐妹,K和U,却告诉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她们出生于1974年。K在韩国长大,家境普通;而U则在一次和奶奶上街买东西过程中走失,从福利院辗转被一对美国工薪阶层夫妇收养,当时她2岁半。


于是,这一对双胞胎就在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下独自成长。


相对而言,K的所在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稳定、平静、和睦。U的经历却波折多了,养父母常常有争吵、冲突,最后走向了离婚。为此U的生活条件也相对比较差,始终生活在不稳定中。


2020年,通过寻找亲人组织的DNA匹配,两个双胞胎历经45年的分离,终于见面了。


正因为两个人不同的成长境遇,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经过测试,她们两人在性格、喜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是一摸一样。但在智力检测上,两者的差异却有16分之多


K的智力检测结果是100,而U只有84。


不要小看16分的差距。985大学和211大学学生的平均智商差异只有5-10分。


这一结果,让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对于孩子的智能的影响是否被低估了。


孩子出生之日,TA通过基因所获得的「学习力」已经确定。作为父母,我们所能努力的,必须是拼「环境」这个重要的变量了



01



基础环境:家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本来是一种长不直的东西,可是要和麻长在一起的话,会跟着麻,自然而然的长得很直;白沙要是放到黑色染料石里,也会慢慢的变黑。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已经在K和U的故事了显露无余,也在网络中、书籍中被广泛议论。


家庭环境有一个基本原则:你要培养孩子什么,你就给孩子什么环境


你要培养TA阅读习惯,你就营造阅读的环境;你要培养TA专注,你就给TA一个专注的环境;你要培养孩子自律,你就提供自律的环境。


听上去很简单,阅读的环境好理解,那什么叫“专注的环境”、“自律的环境”?


你只要把家庭环境看作“无言的教育”就可以了。


孩子的学习来自于模仿,也来自于对外部常态的一种吸纳。


对于孩子而言,“叫他做什么”可以起一时作用,但更佳的是让他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做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应该的”


比如绝大多数人到了安静的图书馆,会自然地放低音量,甚至走路都变得轻手轻脚。



如果要培养孩子专注,大多数父母都会知道减少外界干扰,比如保持比较安静的环境;


再向上一层的父母,知道要控制自己不要刻意打扰孩子;


最高层的父母,则创造一个共同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做让自己不断成长的事情


比如,晚饭后所有人都在客厅的大桌前坐下,爸爸在看专业方面的书,准备考资格证书,妈妈在学习外语,准备接受工作中新的挑战,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忙自己手头的事情。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怎么做?


02



外部环境:世界


父母除了和孩子共同生活所创造的「家」这种基础环境,第二个要创造的重要环境,是拓展孩子接触世界的窗口


孩子只有理解了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是好,什么是优秀,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才能够有更加远大的志向,也会在追逐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而视野极其狭隘的孩子,只会沉溺于眼前的廉价快乐,心中无任何目标,遇难事则逃避,遇挫折则沉沦。


孩子理解世界只有三个途径:阅读、实践及他人


学霸家庭,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书香四溢。山东一位爸爸谈育儿心得,他的孩子高考700分,这位爸爸却很少干涉孩子的学习。


他做的最多的,是给孩子买书。家里书架上都是书,相当于有个小型图书馆。



俞敏洪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几乎没有,而俞敏洪却成为了唯一的例外。有人曾问他,从小到大为什么能够一直热爱学习,是不是天生就喜欢学习?他坦言,并不是。


他的父母都不识字,但母亲却始终怀抱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先生”。


为此母亲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要让孩子读书。所以,从小到大从来不给买任何玩具。当时家养五头猪,卖的钱归自己家里所有,零花钱用在俞敏洪身上的只有一项--买书看。


就到了今天,俞敏洪仍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一年要泛读200本书,精读60多本。读书不仅让他到了北大,更是奠定了他的格局和视野。


书海里泡大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和阅读同样重要的,是亲身实践接触优秀的人


我前一段时间带着小D一起去完成她的第一场越野跑比赛。本来我认为带着初中的孩子,在雨天烂泥地里完成10公里越野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到了现场,我才发现,还有很多很小年龄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努力前行。



是走,还是跑,并不重要。有时候所谓的坚持、顽强、刻苦、努力,需要亲身经历方才有所感悟;而所谓伟大、壮丽、深远、辽阔,同样需要孩子在会当凌绝顶才能领会。


「亲身实践」除了户外运动,当然还包括很多其它的方面。比如我一直想带小D来一次河南博物馆之旅,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让她能亲眼见证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厚重,感受历史的脉搏与文化的深度,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知识的力量,激发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热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策划一些有深刻情感体验的活动,去打开孩子的心胸,去拓展TA的眼界。


和优秀的人接触同样重要。


有的时候孩子不太会听父母直接的说教。却对于一些他们敬佩的人、觉得非常厉害的人“言听计从”,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看齐。


或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和这些朋友见面的时候,我常常带着小D。时间长了,小D学会的不仅仅是待人接物,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人是怎么看待事情的,如何倾听他人,又是如何分享观点的。从优秀的人身上汲取力量,并将这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这可能是最高级的教育。


所谓眼界、视野,不过是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谈论什么话题,又做着什么样的事情罢了。


03



内在环境:大脑


上面两个环境很重要。但第3个环境 -- 内在环境,即大脑环境 -- 却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人的大脑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亿万级的神经元相互连接,简单的是它能被几种简单的化学物质操纵。


维护孩子良好的脑内环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过量则有毒”的激素 - 皮质醇


皮质醇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激素。它会让人保持警觉和专注、增加短时记忆力、让能量优先供给大脑以应对压力。


因此,大脑在压力下,就会源源不断分泌皮质醇,来短期“增强”功能。


但是,长期“泡在”皮质醇中的大脑,记忆区域神经元生成会受阻、记忆功能受损、情绪中心更敏感易焦虑恐惧、思考能力下降、难以专注。


通俗的话来说,长期压力就是大脑的“毒药”。压力下的学习,效果极其低下



控制孩子从外界接受到的压力量,就是帮助孩子维持一个良好的脑内环境。父母不要跟随社会的所谓“大潮流”,甚至不要简单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压力


减少皮质醇方法,还包括运动、冥想、规律的睡眠、父母朋友的良好互动等。务必在生活中规划一些这样的活动。


让学习欲罢不能的激素 - 多巴胺


之前流行过“多巴胺”配色,让这个词进入大众视野。大脑中的多巴胺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化学要素。


它是大脑的“奖励激素”,与学习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直接相关。它驱使人们探索和重复成功的行为。


我曾经比较过西方课堂和典型的中方课堂。西方课堂教师的反馈都是“你棒极了”“做的真好”,如果孩子需要改进,也都是类似于“我喜欢你这个想法,如果能...会不会更好”的说法。


所有的表扬、正向激励,都会带来小小的成就感,多巴胺会驱动孩子持续前进。


中国课堂中的教师却对表扬“惜字如金”,对决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说还有什么不足,这里还不够好这样的反馈。


回到家,孩子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父母会问,考了97分,为什么丢了3分?现在不扎实,未来漏洞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基于批评和“总是不够好”的教育。因此教出来的孩子不自信、害怕犯错、缺乏主动性


暂不论两种方式的优劣,从大脑的视角看,传统中式教育是缺乏“多巴胺”的教育,需要反复鞭策,没有成就感,没有主动性。


后台有很多朋友问我,孩子成绩不好,如何促督TA的学习?手段当然有很多,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有成就感的正向循环,比如目标定的足够小,努力一下够得到。再让“多巴胺”激素去推动孩子重复这一成功的行为



其它提升多巴胺水平的方法还包括健康饮食,富含酪氨酸(如鱼类、蛋类、坚果)的食物有助于合成多巴胺,以及规律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


对抗负面因素的激素 - 血清素


血清素被称为“幸福激素”,在大脑中必不可少。只要在学习、在竞争,压力不可能一点都没有,血清素就能起到一个“压力中和剂”的作用


当血清素水平平衡时,能够缓解焦虑,让情绪更稳定,注意力更集中。血清素还是褪黑素的前体,能带来更好的睡眠,有助于学习效率和记忆巩固(是的,记忆的巩固和睡眠密不可分)。



调节血清素的方法,主要有阳光暴露,每天适量接触阳光,特别是清晨的阳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坚果、乳制品)有助于合成血清素;运动如慢跑等轻度有氧能提升血清素水平。


由于并不直观,无法简单衡量,因此“大脑内部的环境”非常容易被忽略。但智力基础非常接近的孩子,外部因素导致这三种激素水平的不同,却会让他们的学习表现天差地别。


通过科学管理这三种激素的水平(如调整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可以最大程度优化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表现。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

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公立、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管理与咨询经历,家庭教育咨询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