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上课听不懂了”?3步破解危机,快速提升自学能力!

教育   2024-12-15 21:58   上海  

“爸妈,我上课有点听不懂了......”


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对你说出这句话时,你的心是不是一下子揪紧了?


是不是担心成绩滑坡、跟不上课程、甚至影响未来升学?


或者,孩子默默不说,但考完试,基础题错了一片时,你是不是也怀疑过:老师讲得不够清楚?还是孩子真的“听不懂、学不会”?


那么,排除一些客观原因,孩子开始出现“听不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又如何解决?


01



听不懂的原因


初二之前的“听不懂”通常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造成。这时候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减少分心因素。


初二以后的“听不懂”开始变得复杂,要立即重视,及时调整。


表面上看,是学科信息密度增加、难度提升导致的;深层次看,孩子一般有以下几个问题:


  • 基础薄弱,疑问积累:新知识无法消化;

  • 思维跟不上节奏:老师的讲解速度快,思维强度不够;

  • 畏难心理作祟: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努力;

  • 没有目标与动力: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内在动力缺乏;


一旦进入听不懂的“负循环”,孩子的学习状态会快速下滑,越听不懂基础越不扎实,也越畏难,越没有动力。那怎么办?



02



“听不懂”的解决方案


孩子“听不懂”,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面来解决,对应“下策、中策、上策”。


下策:课后补缺(止痛药式的解决方案)

既然学校没听懂,常见的解决方案就是回来再把它搞懂。这是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


如果自己看,可能要花几倍于上课的时间。于是父母会安排补课,请老师再给讲一遍。


反正现在的孩子都在补课,这么做也没问题吧?


短期可以救急,但不能成为常态。真正高效的学习,需要改变课堂“消化不良”的问题。


中策:调整节奏(预习+复习双保险)

如果课堂内容信息量太大、不容易理解,那么就需要孩子提前介入,将补课的时间“前移”到预习。


具体做法:

提前学:在课前熟悉基本概念,带着问题听课。这样课堂上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难点和新知识点上。

及时复习:课后巩固当天所学,避免遗忘影响后续内容的理解。


好处很明显,提前学帮助孩子发现知识盲点,同时巩固旧知识。上课更高效,能将时间用在难点攻克上。


这个方法适用于有一定自律和预习能力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初期给予适当指导,逐渐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上策:主动学习(高效能学习者的秘密)

之前一篇文章讲到听课效率问题,有朋友留言:到了高中主要靠自学。


也对也不完全对。


高中阶段的老师通常经过大量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提炼出关键知识点。显然不能放弃这些精华内容。


但要消化吸收老师的这些精华内容,就需要孩子能够全过程主动学习。思维随时随刻和老师的思路一起,甚至追求“思考在老师之前”,即“超前思考”。


到了这个阶段,听课就是轻松的、愉悦的,上课中还能够顺手解决一些作业,效率达到了最高。但这个对于自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哪种策略适合你家孩子?下策简单易行,适合应急;中策见效中期,逐步提高课堂效率;上策长期受益,培养终身学习力。



03



自学能力的培养


上述的解决方案,揭示了一个关键能力:自学能力


只有自学能力强的孩子,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轻松高效;也才会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掌握主动,保持领先。


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关注具体的知识,却很少注意这一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下面说说中学阶段自学能力的培养路径,小学阶段的下次说。


第一步:建立深度阅读能力

深度阅读能力的关键不在“读”,而在“自提问-自回答”的循环


从教材一句一句仔细读开始,每读一句,都要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并自己尝试回答。


比如:函数的定义,可以问自己:“什么是函数?”“函数和非函数的区别是什么?”通过提问,孩子逐步掌握知识点。


小提示:完成阅读后,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内容,尝试举例(正例和反例),形成整体认识。


第二步:发展资源利用能力

自己学习总有理解不全的地方。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就“卡壳”了。因此自学比拼的是资源的利用能力


比如读到“函数”,定义是比较抽象的。一下子没读懂很正常。有的孩子想:“那我学不来,放弃”。


但有资源利用意识的孩子,会接下去找资源来解决问题:

  • 书籍资源:比如教材上的例题或教辅书上的解析。

  • 线上资源:利用B站等平台搜索关键知识点的视频讲解。

  • 人脉资源:主动向老师或同学求助,甚至与学习小组一起讨论。


小提示:当孩子能把网络当作工具,而不是干扰,学习效率又能上一个台阶。


第三步:持续完善理解的能力

自学的第一步是建立基础理解,而真正的学习在于“不断完善”。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


  • 高效笔记:建议孩子在教材上标注新的理解,或者整理成笔记,方便随时复习。

  • 绘制思维导图:让孩子尝试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核心知识点整理成一张图,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

  • 用红笔补充完善:画完后,再对照教材和笔记,补充遗漏的部分,持续更新知识体系。


小提示:知识就像拼图,持续补充和完善,才能看到全貌。这样的自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才能匹配目前的学科考核需要。





D爸的话: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的目的,是训练人独立思考。”


课堂只是孩子成长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是他们在未知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强的孩子,不仅能解决眼前的困惑,还能在未来的人生中始终找到方向,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与其为孩子铺平每一条路,不如教会他们如何跨过未知的山河。教育的本质,不是领路,而是赋能。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

顾问型家长修炼手册
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公立、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管理与咨询经历,家庭教育咨询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