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说,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和后天的培养与努力有很大关系,就有很多人反对。比如说,数学,就是要靠天赋,否则根本学不会。
要学好数理化乃至所有学科,一个合格的智力基础是必要的;但是觉得必须是智力超群、百里挑一,才有可能学好,考上理想的学校,在我看来就是宿命论。
《心理学报》刊载的一项研究发现,智商对学业成绩差异贡献度为32%。那还有68%呢?是什么?这才是关键!
01
什么是天赋?
一般用智商来衡量天赋。北大教授姚洋有一句话:如果没超过110就别考清华北大,即使考上了,智商不够用也学不下来。
智商的中位数在100。援引澎湃新闻转载的国外研究结果,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在105-106,也就是相对世界总体中位数,中国人更聪明一些。
这么看姚教授保守了。110就比平均水准好一点,怎么可能读清北?
至于清北学生智商到底多少,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测试,外面也是众说纷纭。有人冒称北大教授,说北大学生的学生智商平均分在129-131之间;俞敏洪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北大学生的智商应该在140以上,他却忘了自己是补习了两年,考了三次才上的北大。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调查了自己的学生,结论是平均智商为125.69。北京师范大学在39所985院校中,排第10名,在北京排第3,是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
那么,如果按照天赋论,是否一个智商125左右的学生,可以稳进985?至少也有个非985的211学校保底?
往下看,就会发现,为什么我说很多孩子受限的不是所谓的天赋,而是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02
智商的实质
我们可以简单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智商的平均为100。
那么智商到达125的人有多少?约占总人口比例的4.78%。按照中国人平均智商就比其它人群高,我们智商125以上的人不会低于5%这个比例。
5%?要知道高考985院校的录取比例是多少?这个被戏称为“所谓985,就是98.5%的孩子都考不取”。的确,2024年985录取率就只有1.6%。
而且,这1.6%是对参加高考的学生,不是指所有当年的孩子。因为还有至少一半左右的孩子在中考就被淘汰了。
这样看,同龄人口中,只有0.8%-1%的人能够考上985。
那么,5%的人达到或超过了北师大的平均智商,为什么他们中间80%的人连一个入门985也考不上,是智商不够吗?不要忘记,北师大全国排第10。还有29所985排在它后面。
再看北师大的数据,平均为125.69,那意味着还有一半低于125。如果我们放宽到智商120,就有12%以上的孩子能够达到这个水准,经过中考筛选,高中甚至20%的学生能够上这个水准。那为什么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考不上985?他们甚至连211也没考上(全国5%的录取率)?
按照北师大的排名,能够考取它的学生至少是985录取学生的前50%,也就是至上是全部当年出生人口的前0.4-0.5%(实际上,以广东为例,北师大投档线约为全部考生的前0.5%左右,全部适龄人口的0.25%)。如果我们硬套智商分布,前0.4%的人智商应该是139左右。那为什么北师大只有125多点?
所以,智商的实质是:对于考上好大学,它有一定的智商门槛,但却只是一个很基础的门槛。达到这个门槛的人中的绝大多数(80%-90%),仍然没法去往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换句话说,不少智商130的,被125的逆袭;很多125的,被120的淘汰...... 又或者同是智商118的学生,可能在985,也可能在211,还有可能在普通的一本、二本读书。
北师大的研究结论里面还有一条:“农村生源和非农村生源大学生之间智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非农村生源大学生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简而言之,都在一个大学读书,城市的娃在智商上看,要比农村娃聪明一点。
这个结论值得深究。至少有两个解读:表面解读是城市孩子得益于更多的环境因素,智力发展的更充分;深层的解读是,农村学生在智商不及城市孩子的情况下,却同样考入了这所大学,更加说明了努力的作用。相比城市孩子丰富的资源,农村的学生能付出的只有更加刻苦的学习。
03
剩下那68%是什么?
前文提到,智商对学习差异的贡献度为32%。那另外68%是由哪些构成?
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即便最保守的“天赋论”,也无法否认环境对孩子的成绩表现是有影响的。否则大家也不会拼命要把孩子送到好的小学和中学去学习,也不会把教育支出看作家庭的头等大事。
法国做了一项实验。一些被中上阶层家庭收养的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与他们未被收养的兄弟姐妹进行比较。被中上阶层家庭收养的孩子考试不及格率只有13%,而他们未被收养的兄弟姐妹考试不及格率高达56%。实际上,环境的影响几乎完全盖过了遗传的作用。
所以,我们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金钱和耐心并没有白费。
我们这代人成长的时候,家庭都不富裕。创造家庭环境的不一定是金钱,而是一种讲学习的氛围。我的父母出差,总是找机会去大城市的书店给我买书,我读完了一套套的文学、历史、科学书籍;那时候没有网络,信息资源不发达,但是父母为我订了很多报刊杂志;我喜欢理化生,他们总是创造条件或者默许我在家里拿各种物资做自己的“实验”......我很庆幸自己小时候能够学习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它们实际上推动了我在学业方面轻松取得好的成绩。
学习相关能力发展
1)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对学习表现的贡献度为22%。简单而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于成绩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很好理解,但困难的方面在于如何让孩子领悟某种学习策略,并真实地用好它。
比如,「研究错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大家都熟知。但如何让孩子看到这件事情的好处,然后自觉使用?
要想了解学习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实操,关注我们公众号,不仅读我们的文章,还要坚持帮助孩子实践。
2)非智力因素
其它影响学习成绩的能力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比如抱负、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自我意识。
成绩是智力、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成绩表现优秀的孩子,通常这两方面都不错。而造成学习差的原因则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太差。
我们有时候太看重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因为这些特质比较隐形,家长也缺乏手段去培养,感觉不如直接盯成绩、盯知识掌握来的更加直接。
前文说到了俞敏洪,他之所以考了三次高考,并有今天的成就,是和他妈妈的教育分不开。作为农民,他妈妈不识字,无法指导学业分毫。但是她对孩子求学的执着,让当年的小俞同学有了远大抱负,并在“屡败屡战”中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的道路。
再“广而告之”一次,想培养这些能力,也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努力,超过常人般的努力
知识是不会自动进入躺平人的大脑的。研究早就发现,哪怕智商,这个被很多认作后天不能改动的“常数”,实际上会受学习投入程度的影响。
英国UCL大学在2004年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群16岁的孩子时隔4年再测智商,以语言智能为例,有的孩子能提高20分,而有的孩子则退步20分!
提高20分的孩子,大脑核磁共振显示,他们的大脑语言区灰质密度增加!也就是说,他门因为在语言学习方面投入较多,真实地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使得他们更加“聪明了”。
努力真的会让人聪明。而放任自流呢?
曾因种族歧视等原因,在1959-1964年期间,美国弗吉尼亚爱德华王子郡关闭了所有公立学校。有些孩子只好去外地读书,还有些孩子辍学在家。研究表明,在此期间没有上学的孩子每少上一年学,智商平均下降6分。
也就是不学习,真的让人变“蠢”。
或许,天赋是上天给予每个孩子的起点,而后天努力则是改变终点的力量。我们不能选择起跑线,却可以决定奔跑的速度;不能改变大脑的初始值,却能用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实践突破限制,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所以,当你为孩子的未来感到困惑时,请相信,孩子的起点虽不在我们的掌控中,但优化过程、激发潜力才是真正的关键。努力与陪伴,是对天赋最好的馈赠,也是对未来最深的期待。
Introduction·介绍
创作|顾问型家长·小D爸·小D妈 支持|小D、雪莉
介绍|小D爸,教育硕士,正高级教师,曾从事本土、双语、国际学校管理咨询;小D,6年级学生
觉得好,“分享”“在看”与“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