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猝死前会有这些求救信号,千万别忽视!

健康   2024-12-16 12:02   云南  

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信息:

在中国,心源性猝死年发病率大约为41.84/10万,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发达国家,尽管心肺复苏技术普及、AED(体外除颤仪)分布广,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也不会到10%。而在中国,病人在院外发生猝死还能活过来的比例不到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内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人倒下。而心源性猝死的最高发年龄段为30~63岁,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在出现心梗时更容易发生猝死。‍

猝死类新闻层出不穷,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原本鲜活的生命突然消陨,猝死,来得迫不急防。

在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工作下,猝死逐渐年轻化,中青年人猝死风险急剧提高,这一现象不容忽视,亟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图源千图网

那么,猝死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能否有效预防?


猝死,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突然的、出乎意思的死亡,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为:从出现症状到死亡,时间在24小时之内。

想应对猝死,需要先了解一下猝死的原因。

人类的心脏需要一刻不停的跳动来为人们提供活着的“动力”,所以当心脏不能有效地跳动、不能给身体重要器官供血提供这种“动力”的时候,如果不能让心脏及时有效的跳动,猝死就会发生。

图源千图网


冠心病,症状轻也可致命肥胖三高要当心

冠脉性猝死占心源性猝死总数的56.78%~80%,中老年人更多见,主要原因就是冠心病。

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是普通人的四倍。

四分之三的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冠心病。而冠心病则与肥胖、吸烟、三高等不良的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冠心病的症状虽然不明显,会与一般的轻微不适感混同,但这样也会提升猝死风险。

图源千图网

虽然40岁以上是高发人群,但近些年,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出现了25岁年轻人冠心病的病例报道。

零食当饭、饮料当水,从不运动,熬夜,无休止地消耗身体,不体检……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引发冠心病。

患有慢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猝死的年轻人大多存在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

如果平时不重视自身疾病情况,不积极加以控制以及治疗,容易出现脑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引发猝死。

调查发现,在猝死患者中患高血压占37.95%,患心脏病占30.02%,还有23.79%的人患有糖尿病,除此之外还有的人患有高血脂、感染、甲亢、发育不良等疾病。

图源千图网

精神压力大

研究指出,约有半数的猝死者在生前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的问题。

情绪激动的猝死者占比26%,过度劳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还有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长期在高压环境下会出现内分泌失调、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情况,还有可能造成心绞痛、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猝死。

图源千图网

生活方式不健康

许多研究已表明,不规律的作息、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等因素都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间歇性胸痛、胸部压榨感



胸口就像被反复挤压,并可能伴有濒死感、恐惧感。这种疼痛可能突然出现,频繁发作,剧烈而持久。

由于人的神经系统是连在一起的,血液供应不足也会对消化产生影响。因此,猝死前还可能伴有以下症状:

● 恶心、感到胃部不适、呕吐,持续不缓解,没有其他原因
● 疼痛放射至肩背和腹部,出现腹痛、肩背痛、手臂痛等

2、呼吸急促、胸闷



此时,人的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部分血液积存在肺里,无法及时输送到全身各处,所以会产生呼吸困难的感受。

3、血压异常,呼吸困难甚至晕厥



若是骤然间出现低血压,并伴随出冷汗、呼吸困难,乃至晕厥等症状,切莫轻率地将其视作普通的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极易因误诊而错失及时救治的机会,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猝死悲剧。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并坚持;

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其次要管理好压力和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再者,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心血管方面,如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和预防,并且要按医嘱治疗已有的疾病。


责编 | 新新
校对 | 小青
统筹 | 凯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一心谈药
一心堂药业集团官方健康科普号,每日健康“心”知识。你容易忽视的健康问题都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探索健康知识,一心创造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