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 --重塑“生命线”,让您“肾”利在望

2024-09-08 22:53   湖北  


腹膜透析


       重塑“生命线”,让您“肾”利在望 




  什么是腹膜透析   

   PART 01   








 我们都知道,当肾脏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正常功能后(俗称尿毒症)就要进行替代治疗,目前最常见的方式有三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而肾移植由于供体少及价格昂贵,普通尿毒症患者很难接受治疗。因此,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就是大部分尿毒症肾友的治疗方式了。

  在人体的腹腔内,沿着腹腔的内侧和内脏的表面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膜,称为腹膜。腹膜是半透膜,可以允许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通过,而将蛋白质的大分子物质留在体内,腹膜就像是个“筛子”一样,可以把不好的东西筛掉,把好的东西留下来。

  腹膜透析(PD)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由于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



   PART 02   

   腹膜透析有什么优势?     











1.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能够更好地清除中分子毒素,帮助患者排除体内多余的水份和废物,从而减轻残余肾功能的负担,降低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更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腹膜透析无需建立血管通路,对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影响较小。

3.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腹膜透析主要依赖居家治疗,透析时间灵活,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4.出血风险更低。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5.传染病风险更低。腹膜透析经血液途径交叉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以及艾滋病的风险明显较低,安全性更高。

6.对患者总体影响更低。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好,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更低,疼痛较轻,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




   腹膜透析适应症   

   PART 03  





1.慢性肾衰竭: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可避免反复血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恐惧心理,腹膜透析对容易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影响小,因此易被老年人和儿童接受;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心血管状态不稳定、血管条件不佳、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出血倾向、残余肾功能较好、偏好居家治疗、白天工作或上学者、交通不便的农村偏远地区患者可优先考虑选择腹膜透析。

2.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可早期腹膜透析治疗,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发生,并为后续的药物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

3.中毒性疾病:腹膜透析既能清除毒物,又能清除体内存留的代谢产物及过多水分,尤其对于有血液透析禁忌症或无条件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选择腹膜透析。


          PART 04  

   腹膜透析的治疗模式   



            


目前常规使用的腹膜透析模式主要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PD);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NIPD);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和潮式腹膜透析(TPD)等。由自动循环式腹膜透析机操作时,又称为自动腹膜透析(APD)。




   居家腹膜透析环境要求   

   PART 05 





1.洁净干燥。在换液的时候,要暂时关闭风扇和门窗,防止灰尘飞舞或进入室内,禁止饲养宠物,换液的时候,避免他人在附近来回走动。

2.每天用稀释后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12次;紫外线照射消毒12次,每次≥40分钟。

3.光线充足。从窗口射入的自然光最好,换液时避免接听电话。


   PART 06   

    腹膜透析短管的维护 









腹膜透析短管需每36个月更换一次,防止腹膜炎的发生。同时每次换液前一定要检查腹透管的情况,保证每次透析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否选择腹膜透析以及腹膜透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请与专业的腹膜透析医护人员联系。



撰稿 | 邹华蓉

审核 | 贲鄂宜




   END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



肿瘤内科专家门诊:新门诊二楼内科A区12诊室(周二上午)

肿瘤慢病门诊:新门诊一楼肿瘤慢性病诊室(周一至周五全天)

肾病内科门诊:新门诊二楼内科肾病诊室(周一至周五上午)

PICC门诊:新门诊二楼内科A区19诊室(周一、三、五上午)

营养护理门诊:新门诊二楼内科A区19诊室(周三下午)

住院部:外科楼8楼

科室电话:0717--4903019 随访电话:17683702357





健康常伴 远离肿瘤
肿瘤慢性病管理及健康知识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