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生奸杀教师不写悔过书”舆情点评与应对建议

文摘   教育   2024-10-28 00:00   北京  

一、先说阅后第一感觉。

看这种报道,心情真的很沉重,“如我在诉”四字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却很难啊。

俺老朱感觉,这个案件处理不好,可能会被一波波炒作(报道)。

虽然是2010年判决的刑事案件,但根据相关规定,是可以阅卷的,看似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纠正起来似乎不难,但实际上却很难。

这起事件很有炒作点,望相关部门注意,司法公信力伤不起,晚纠不如早纠,捂是捂不住的。

二、看记者报道:

2020年1月,省高院曾发布已启动申诉复查程序。四年过去,作为“凶手”父亲再次前往省高院询问结果和反应案情时被告知,案件已经进入省高院审查会委员会进行讨论,具体结果仍需等待。

这不是带节奏吗,四年过去依然没有申诉复查结果,给公众的印象是啥,宣传多少篇,一句话,让那些宣传毫无意义。

再看细节报道:

女教师楼顶被害俩17岁少年被判无期。

2009年8月25日,小学英语老师刘云晚饭后独自出门散步。将近晚上10点,家人前往楼顶寻找时,赤裸倒在楼顶水塔附近,嘴吐血泡,呼吸困难。送医抢救无效离世。

两天后,17岁少年谢伟、刘浒经过警方三天两夜的“突审”,两人最终承认“奸杀老师”。

起诉书指控,……市公安局出具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显示……”

2010年8月19日,中院以强奸罪判处两人无期徒刑。两人不服上诉,2010年12月,省高院维持原判。

家长说“事发后我们都不知道什么事情,孩子怎么就成了强奸犯,我也成了包庇犯?

谢伟和刘浒被判刑后,曾说“要么清清白白走出监狱,要么就把牢底坐穿。”

三、家属的申诉点,没有直接证据的无期:

死者身上未有俩少年DNA

家属认为法院的判决是“以口供为主,缺乏人证物证的支撑,死者身上也没有孩子的DNA等任何信息,并且死者的内衣上检出了其他人的血迹。

公安厅出具的《法医物证鉴定书》看到,“DNA检测结果显示,刘某胸罩上的血迹系她与另一男性共同所留。”可能“另有一名男性”。

没有直接证据,在可以复制刑事档案的时代,捂不住啊,别以为家属不懂法,可律师懂法啊。

、疑似真凶现身、省高院审查近五年无果,看似不作为,有炒点。

2019年初,家长获悉,警方根据受害人贴身衣物上遗留的血迹,找到了法医鉴定报告中所称的“另一未知男性”张琦。

到法院询问“张琦案”审判细节和具体结果时,被告知无法对其说明。“告诉我案件和我们没有关系,所以无法告知。”

家长认为“张琦的血迹出现在被害人的内衣上,怎么能和我们的案子没关系呢?”

2020年1月,省高级人民法院曾发布情况说明:“我院正已发对谢某和刘某犯强奸罪一案进行复查,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2024年10月17日,高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谢伟和刘浒的案件已经进入省高院的审查委员会进行讨论,还未有具体结果。如果有结果后,会通知两人。

这近五年的审查中,怎么看都是不作为,这可是堂堂的高院啊,有戏看。

五、孩子在狱中表现是标题,有炒点

家长表示,两个孩子入狱后仍坚称无罪,因不肯写悔过书,均未被减刑,目前刑期仍为无期徒刑。

如果愿意写悔过书,加上减刑,两个孩子今年差不多该释放了。”

这可是标题,标题党知道吧,就是找有炒点的地方作标题,以便抓人眼球。

六、舆情应对建议:

这事可不敢大意,虽然可能翻案后要追责,但这事可捂不住,要知道线下决定线上,家属多年来一直申诉,现在又有证据在手,感觉这个案子越来越有看点,吃瓜群众把瓜切好后,是不是让吃瓜看戏,这取决于高院了。

俺老朱认为,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高院要排除一切阻力,把这事给正式回应并公诸于众吧。

沉默等于默认,公众会认为这是一起冤案,试想想那些被翻过来的陈年旧案,对法院公信力的伤害,法院伤不起啊。

这不是看戏,要知道,你办的是案子,却是俩少年的一生啊。

不妥之处,请各位理解并跟贴指正哈。

我是老朱,一介教书匠、专司政务舆情16年。







老朱舆情
“老朱舆情”,主要发布涉法舆情处置经验个人学术总结,目的助力基层法院管理,所发布内容纯属个人兴趣,与单位无关,特此说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