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每周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思维导图
引言
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地产行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 年地方两会相继召开,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蕴含的地产信息,犹如隐藏在迷雾中的关键线索,指引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各省对2025年的经济规划,隐含了对地产行业增速的何种假设?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杠杆与土地收储的计划是怎样的?对于出口大省,特朗普 2.0 时代的到来,外部冲击对出口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如何?地产行业能否发挥关键作用,实现对冲外部风险?这一切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聚焦 “三大工程与保交付”“固定资产投资与地产增速”“地方财政与地方杠杆”“外部冲击的对冲” 这四大维度,深入挖掘地方两会中隐含的地产线索,为大家解读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问答实录
①丨保交付与三大工程进展如何?
- 城中村改造是重点,但不会边际变化有限
主持人:
1丨地方两会:保交付进展顺畅,后续进入深水区
数据来源: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嵩山论市
而与此同时,主要针对保交付的项目白名单也积极发挥作用。金融监管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截至目前,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已达5.6万亿元。超额的信贷支持,也有利于后续地产销售修复。具体详见下图。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后续保交付工作逐渐进入深水区,特别是对于尚未纳入保交付名单的项目。进入深水区后,剩余项目涉及多方利益纠纷、施工方怠工、规划变更等问题,协调难度大,交付难度增加。
2丨三大工程重点:城中村与老旧小区改造,延续2024进展
各省2025年两会基本上都提到地产三大工程,而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是其中重点。各省基本上延续了2024年的进展,并未在2025年谋划太多改造增量。具体详见下图。
3丨保障房建设:增量有限,资金来源仍有缺口
各省地方两会的另一大地产重点安排就是保障房建设。
上海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间)。北京则提出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并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此外,海南提出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6万户。在实施力度方面,北京、贵州和河北表现较为突出。
从2023年以来,许多大城市披露了新建、收购保障房的计划,嵩山论市在这里引用中指研究院的整理成果,具体详见下表。
表:部分城市配售型保障房供应计划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而增量资金方面,用于收储存量商品房的再贷款投放进度偏缓,实际两年有效投放不足200亿。整体上在地方财政仍然短收、土地出让收入尚未完全好转的背景下,保障房建设和收储的资金来源仍然是短板。具体详见下图。
图:土地财政与各类地产支持再贷款投放
②丨各省增长目标和隐含地产投资增速?
- 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下降,地产投资趋势依然下行
主持人:
2025 年地方两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划,将对地产投资占比和行业增速产生怎样的影响?很多省下调GDP目标,是否仍然隐藏了地产对于经济的拖累?
1丨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谨慎
在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方面,通过对22个具有可比数据的省份进行分析,其加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从2024年的6.4%下调至2025年的5.7%。
具体到各省份来看,有12个省份在2025年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较2024年进行了下调。与此同时,天津、江西、重庆、西藏和吉林等5个省份上调了目标增速。此外,福建、河南、广西、宁夏和新疆等个省份则保持目标增速不变。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图:重点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红色为提升,蓝色不变,绿色下降)
数据来源: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嵩山论市
2丨GDP目标隐含地产投资端弱景气
截至2025年1月20日,全国31个省市的地方两会已公布2025年GDP增速目标。综合来看,2025年全国31个省市的加权平均GDP增速目标为5.3%,略低于2024年的5.4%。尽管整体目标有所下调,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增长要求的放松。具体来看:
除青海外,其余省市2025年的GDP增速目标均不低于5%。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将GDP目标维持在5%,浙江则维持在5.5%,体现了经济大省在稳增长中的重要责任。下调GDP目标的省份多为2024年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地区,反映出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详见下图。
图:重点省份GDP增速目标(红色为提升,蓝色不变,绿色下降)
数据来源: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嵩山论市
相比于2024年目标,2025年地方政府对GDP增长更加谨慎,也隐含了对地产投资偏弱的预期。自从2023年三季度以来,至今地产整体拖累GDP下降已经超过六个季度,虽然2024年的四季度跌幅有所收敛,但是根据地方两会传递出来的信息,地方政府对2025年的地产投资增速仍然是预期较弱。
图:地产行业本身对GDP从贡献转为拖累
③丨地方财政、杠杆与土地收储计划?
- 地方政府更多依靠非税收入,土地出让是否会有改善?
主持人:
从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很多省份预算收入增速下降,并严控隐性债务,这是否意味着地方财政杠杆会有所收敛?从收入上看,更多地方政府依靠非税收入,土地出让是否会有所改善?土地收储专项债在其中扮演怎样作用?
1丨财政更加依赖非税收入,隐含对中央加杠杆诉求
2025年地方两会,各省基本都下调了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目标,幅度大的比如吉林省,下调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目标7个百分点。更加谨慎的预算收入目标,也说明了当前地方政府化债先行、严控增量的思路。具体详见下图。
图:重点省份GDP2025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目标
数据来源: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嵩山论市
而对于本身财政收入,当前各个省的趋势上,也体现出更加依赖非税收入的倾向。非税收入增长一方面由于税收增幅放缓,需要从非税挖掘进行一部分弥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盘活处置闲置资源资产也带来了非税收入的增长。具体详见下图。
图:财政收入更加依赖非税收入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收敛,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对经济的刺激和提振,地方财政资源已经有较多发挥。在地方化债的背景下,可能更加需要中央加杠杆支持。
图:中央之前对加杠杆较为谨慎,2025年宜放开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2丨土地出让金与收储规划
图: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紧密联动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图:2017-2019年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分布和利差
④丨出口大省应对外部冲击:地产潜在动能对冲?
- 对于出口大省,特朗普2.0时期的冲击,是否能通过地产对冲?
主持人:
面对特朗普 2.0 带来的外部冲击,地方两会中地产行业有哪些对冲措施?效果如何?地产行业如何在拉动内需、弥补出口损失方面发挥作用?
1丨出口承压,开拓非美国市场
各省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基本上都提到了外部冲击的影响。
特朗普上台后,我国对美出口面临更高的关税风险,这促使各地方政府在推动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优化出口结构,并积极开拓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传统出口强省中,广东重点推动电子信息、智能家电和汽车出口,浙江省大力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山东省培育智能机械、绿色船舶、风电装备等出口增长点。上海提出拓展中间品出口渠道。
此外,山西、河南、湖北、四川、辽宁等省份提出加强海外仓布局。在出口市场多元化方面,福建提出积极开拓东盟、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广东明确“稳住欧美日韩市场,拓展东盟、中东、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岛国等市场潜力”。
我们提取2023和2024年出口十大强省,发现其中八省出口规模有所增长。2025年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外部冲击,但是相信出口结构和新兴市场转型,会给中国出口带来韧性。
图:中国出口十大强省2023-2024年出口增速
2丨回归内需,地产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地方两会传递出的重要信号,就是经济重心要围绕内需的修复。
从内需来看,地产价格变化对 CPI 和 PPI 有明显传导作用。稳定地产价格,止住房价下行趋势,是稳定内需的重点。若房价不能企稳,CPI 和 PPI 难以回到景气周期,经济也不会主动补库存。
只有地产价格企稳,内需的价格环境才能平稳并实现小幅回升,为经济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具体详见下图。
图:地产价格与CPI、PPI内需物价指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此外,从宏观角度看,在过往经济周期,地产和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替补和对冲关系。
当出口下行时,如 2008 年、2019 年,地产行业景气度提升,地产政策放松支持,对 GDP 拉动保持正向,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出口下行压力;2023 年地产行业因信用风险和基本面下行拖累经济时,出口景气度回升,对 GDP 的拉动对冲了地产下行。具体详见下图。
图:过往经济周期地产与出口的动能对冲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本周的嵩山论市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期待下周与您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