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X线解剖

健康   科学   2024-07-09 06:3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1


颏顶位


整个颅底影呈类圆形,最前突出部分为鼻部及牙槽弓,稍后为颏部及额面部结构的重叠影像,其两旁为颧骨。鼻中隔位于中线前部,两旁结构对称。中部的透亮影为蝶窦及鼻后孔,其后为蝶骨体部。蝶窦的透亮影明显,窦壁清晰,两侧壁旁紧邻磨牙呈“人”字形的致密影为翼突内、外板。翼突板的后方有卵圆孔,后外方较小呈圆形者为棘孔。颞骨岩部呈“八”字形致密影,位于枕骨大孔的前外方,左右对称呈轴位影像。岩骨前缘颈内动脉管外口呈圆形透亮影,岩尖部不规则透亮影为破裂孔,由岩尖部、蝶骨与枕骨共同围成。内听道开口于岩骨后侧中部,呈一较短的横行管状透亮影。颏顶位后部枕大孔显影清晰,寰椎显影于枕大孔周围,其中前弓显示清晰,枢椎齿状突投影于枕骨大孔中央。

颅底颏顶位

02


额枕位


即Towne位,主要用于观察枕骨鳞部、顶骨后部、枕大孔及部分颞骨岩部,颅盖骨上的人字缝、冠状缝及矢状缝显示清晰。中部显示完整的枕骨鳞部,其中央“十”字形稍致密影为枕内隆凸,两侧为横窦影,上下分别为上矢状窦和枕窦。蝶鞍鞍背和后床突显示于枕骨大孔中央。从枕骨大孔两侧斜向外上方的致密影为颞骨岩部,其外上方透亮影为鼓窦。岩骨嵴内上缘横行短管状透亮影为内听道开口。

颅底额枕位

03


蝶鞍侧位


1.蝶鞍的形态  根据前后径与深径的比例关系,蝶鞍可分为卵圆型、扁平型和圆型三种类型,前两者前后径大于深径,后者前后径与深径大致相等。儿童多为圆形,成人多为卵圆形。

2.蝶鞍的结构  蝶鞍前方以鞍结节为界,后方以鞍背为界。鞍结节为蝶鞍前壁上一隆起的骨性致密影。其上方向后突起的致密影为前床突,前床突为蝶骨小翼向后延伸部分,离中线较远,并不构成鞍顶。鞍结节前稍凹处为视交叉沟。鞍结节与前床突之间为颈内动脉虹吸部前界。斜坡向上延续为鞍背。从鞍背两侧向上竖起的骨性致密影为后床突。鞍背厚,骨松质多,骨皮质边缘通常不甚清晰。标准的蝶鞍侧位片上,两侧前床突及两侧后床突均基本重叠,鞍底无假性双边征象。鞍隔在平片上不能显示,如前后床突间韧带钙化则形成所谓的桥形蝶鞍即封闭型蝶鞍。蝶鞍中央凹陷处为垂体窝,内含垂体。垂体窝下方新月形的透亮影为蝶窦。

3.蝶鞍的大小  通常测量其前后径和深径,蝶鞍前后径即垂体窝前、后壁之间的最大距离为8~16mm,平均为11.5mm;蝶鞍深径指垂体窝的最低点至鞍结节与后床突间连线的距离或至前后床突连线间的距离,分别为4~13mm,平均8.4mm和7~14mm,平均9.5mm。

蝶鞍侧位

临床意义

蝶鞍的形态、大小和骨壁的改变在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垂体瘤常导致蝶鞍扩大,周围骨质吸收变薄甚至破坏,鞍底呈双边征。部分垂体瘤可突破鞍底侵入蝶窦。


资料来源:

医学影像解剖学(第2版)

主编:胡春洪  王冬青




临床影像及病理库
内容涵盖20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临床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中曾诊断的所有病种。每个病例在介绍病人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展现了临床全部的图片资料,并由权威专家解析诊断要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