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缸
文/陆炳祥
◇
在自来水还未普及之前,水缸与灶头、碗橱一样,是农家最有烟火气的灶头间里的“三大件”之一,功能虽然简单,却与家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水缸一般都是用相对粗糙的陶土烧成,表面涂着深棕色釉,上大下小的圆形口。
记忆中,一般农民家里大大小小的缸有好几只,多一点的有七八只,每只缸都有各自的用途,当然用处最大的莫过于水缸了。
为了舀水放便,水缸都放置在灶头边上,这样无需挪步,仅需转个身就能顺手把水从水缸里舀上来倒在镬子里,省时省力。舀水用的勺,本地方言叫“港勺”,有铜质的,有铝质的,也有木质的。
水缸与农家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水乡人家”,河流、浜兜是不可移动的地理标志,过去大部分家庭依水而居,淘米、洗菜、洗衣服等去河埠头,烧饭烧水、洗脸汏脚等用水几乎都来自这只缸里。每当清晨,主妇们一早起来去灶头上烧粥,粥烧好后又忙着去河埠头洗衣服,一夜勿见,东家长、西家短,话匣子打开后,邻居间像有说不完的话语。男人们一早起来就忙着去河埠头挑水,那时河水清澈见底,一副水(担)桶装满水约四五十公斤重,连挑几担直至水缸装满为止。不少人家还专门给水缸做了两个半圆形的木质缸盖,考究一点的家庭在缸盖上钉上尼龙纸,防止灰尘及昆虫之类掉入缸中污染水质。一些人家还在水缸里放入明矾。当缸里存水不多时,主人将水缸清洗一遍,除去沉淀于缸底的污垢,然后用水勺把缸底的污水一勺勺舀出来,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揩干。
夏日里,人们在劳动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如没有茶水时,就从水缸里舀一勺水“咕咚咕咚”灌入肚子,瞬间带走了饥渴和炎热,惬意极了。顽皮的小孩在外与同伴间吵闹后,回家第一件事也是找水喝,看到水缸犹如救命稻草,拿起勺子就舀水喝,不知为什么,那时喝坏肚子的极少。
有时发现菜刀钝了,那水缸口就成了天然的“磨刀石”,只要用菜刀放在缸口上鐾上几鐾,菜刀又快了,就能正常使用了。
农村里还有一句话叫“穷灶门,富水缸”,意思是灶口整洁,别人一看这户人家很“指正”,主人爱清爽,甚是喜欢,否则就要另眼相看,而“富水缸”则别有它意,如一旦发生火灾,满满的水缸就派上用场了,当然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你看,灶头的背面不是写着“火烛小心”或“小心火烛”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用上自来水以后,水缸退出了已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舞台。其它用处也显得越来越小,偶而有少许人家腌菜还用得着,或养花或养鱼,但绝大部分人家嫌磕磕碰碰,踢脚绊手,而且占了地方都以为累赘,因此丢弃。我老家的几只大小不一的缸早已不知去向,而对我来说那些曾经承载沧桑过往的水缸似乎还有亲切感,不会忘怀!
陆炳祥,退休人员,嘉兴市作协、民协会员,系桐乡市地名文化传承宣讲员。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