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在江西,我一直渴盼着能吃到玉米,但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并观看玉米的图片,实体的玉米我最终还是未能遇见。
母亲曾告诉我,玉米虽然是粗粮,却甜糯香脆,味道比米饭要好。家里及周边都不种植玉米,母亲偏要有意无意地对我叙说,总是将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心中藏匿着那份对玉米的“渴求”,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浙江省嘉兴地区工作。杭嘉湖平原,独特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经济宽裕,我庆幸自己来到了一个好地方。
在菜市场,我终于看到了实物玉米——裹着一层薄皮的长圆体棒子铺排在木板上,棒子一头有浅黄色的须须暴露在薄皮外面。五毛钱两根,我旋即买了四根回家。
妻子是当地人,对待玉米没有太高的兴致,她将玉米剥去外皮,直接放进铁锅加水煮熟了。她对我说:“眼下种玉米的不多,吃的人也不多,玉米少味。”那几根熟玉米棒子,几乎是我一个人吃掉的,我终于尝到了心心念念的滋味。
女儿读小学时,外省来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群“老外”的到来,导致菜市场辣椒的“爆销”,还导致玉米销售的逐渐走俏。他们不单从老家带过来,也在这边市场里购买。
很快,当地菜农种植玉米的就一下子多了起来。有成片种植的,远望过来就像一片芭蕉林;也有散种的,路边或房檐处随意栽上几株,极像是刻意打造的季节性绿植。
“老外”们普遍爱吃烧烤,在他们眼里,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拿来烧烤,玉米也一样。我曾经在楼下看见一波云南人,在空地上架起一堆柴火,把去皮的玉米棒子搁在上面烘烤。瞧他们的吃相,虽然满嘴沾得乌黑,却依然咬嚼得吧唧有声,那种十分享受的模样,直引得我要流出口水来。
“只是过了一道火,味道都在里面,原汁原味!”一中年男子这样表述。
我思考,这被烘烤过的原汁原味,是否依然香糯和脆甜?
有一天,妻子突然对我说:“买些玉米来,好久不吃了。”
玉米还是原先的玉米,身价却提升了许多,因为,妻子把它们切成小段,和排骨放到一起焖煮,做成了玉米排骨汤。
我吃下去几小段玉米,那滋味,除去香糯和脆甜,还多了一份鲜爽。几乎要将玉米吃完时,妻子说话了:“我们这慢慢肥大的肚子里缺的不是油水,是清汤粗粮。玉米是粗粮,多吃有好处。”
玉米的滋味不单是我儿时追逐的味道,更是当下我们寻常生活的真滋味!后来到菜市场,只要见到玉米,我都要买几根回来,既为了满足食欲,也为了满足其它别的什么。
王爱能,男,籍贯江西省高安市独城镇,1988年毕业于江西省宜春师专中文系,现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秀洲区作协、戏曲家协会及朱彝尊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永远的映山红》、散文集《拥爱尽责》、散文集《美味的牛筋》、散文集《四季如歌》、散文集《忆海酸甜》(一)、诗词集《雏及》等。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