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被这样的细节触动
文、闫晗
细节之中有魔鬼,在许多故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
1
曾经有位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走红的大叔吴桂春,有篇报道写他的故事。
10多年前,当拿着《新华字典》刚开始看书的吴桂春,第一次读到红楼梦里潇湘馆的鹦鹉吟葬花词时,他内心的胜负欲被那只鹦鹉彻底点燃了。
他惊叹连林黛玉的鸟都这么厉害:“一只鸟都会背诗,我却不会。我不把这个诗背会,就白看《红楼梦》了。”——很喜欢这个细节,跟林黛玉的鹦鹉较劲,生动有趣。
流感季节许多儿童生病,医院挤满看病的孩子和家长,有篇报道题目是《在零点的儿科门诊,寻找一只挂钩》,描述了一个充满细节的画面:
深夜,仍有咳嗽的孩子们陆续走入门诊,门诊号供不应求,而输液场所有限,为了给无处悬挂的输液袋找一个位置,家长们只得另辟蹊径,在墙上贴着自带的挂钩,医院成了“大型输液露营现场”。
一个挂钩的细节,道尽看病的艰辛。
2
有一篇写医护工作的文章抓住了一个细节“无处不在的标签”,说明他们工作的复杂忙碌,是兼具医学护理知识的管家、秘书、行政人员。
“从医护间的柜子、冰箱、器具、药品,到护士台的台面、文件,再到处置室的垃圾桶,甚至无处不在的洗手液,都贴着大大小小的标签。护士配置药水,同样要贴标签写明信息,这个步骤每天要重复无数次,所以她们的口袋里总少不了几支笔。”
3
看过一篇写某个流浪狗基地的报道,有这样的细节:
狗狗们期待着有个家,因为基地没法跟家比。一批狗被领走后,剩下的狗无精打采,开始有心事了。
“当一只活泼的狗被领走,所有的狗都会学它的样子上蹿下跳。如果被领养走的狗是安静的,其它狗再见到人,就不吭声。它们还学会了作揖、要抱抱,没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但这是它们为数不多能做的事。”
这样的细节让我心碎,动物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讨好人类,想要模仿那些被挑中的、有新家的狗,增加自己被收养的几率。
4
韩国艺人具惠善婚变时抛出了几大金句,非常戳人:
“他好像只是非常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我是住在家里的幽灵,你曾经那么爱过的那个女人变成了僵尸。”
可金句虽然有力,之后爆出的两人相处时具惠善控制狂似的细节却给安宰贤加了同情分,对安宰贤多达14条的婚姻准则,要24小时知道他的动态。
生活细节带来的共鸣,比金句更有力量。
5
一些职场剧里的细节很重要,只有经历过或仔细观察过才能注意到这些行业“特色”。
《灰姑娘药剂师》里医院药剂师忙着配药,新人来的时候,他们会用跺脚表示欢迎,因为手里的活儿不能停。
《这不可以报销》展现的是财务职业,海报上有个细节是主角的手指上戴着胶皮指套——用于点钞或票据,而“这不可以报销”这句台词也是财务人员经常说的,他们负责公司财务审核,是重要的把关人。
6
名著也是存在着许多关键细节。
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托尔斯泰写安娜不爱他的丈夫了,首先注意到的是,对方的耳朵为什么那么大。
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写女主人公琼西的健康状况,她不厌其烦地提起:
“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完了。”
“要是天黑前我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就好,见到了我也好闭眼。”
“我只愿像没了生命力的败叶一样,往下飘,飘。”
最后一片叶子,如此重要,成为生命的一种象征。
琼西从一开始一心等待死亡到来,却变得慢慢坚强起来,欧·亨利是如何表现的呢?
他让琼西说,“那片叶子老是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你这就给我盛点鸡汤来,还有牛奶,牛奶里搁点葡萄酒——等等!先拿面小镜子来,再把几个枕头垫到我身边,让我坐起来看你烧菜。”
这些细节表明,琼西想要吃喝打扮了,说明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兴趣。
精神和心态的转变,就在这一点一滴的生活之中。
作者:专栏作家闫晗,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时代邮刊》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的读写课(yanhanyahui),《百家讲坛》杂志有名著解读专栏,《中学生百科》有读写课专栏。在北京重点中学开设阅读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