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出门去赶集

文化   生活   2023-09-05 10:18   北京  

六点出门去赶集

文、闫晗

最近迷上了赶集。每当在菜市场或者水果店,看见桃子、西瓜、西红柿等的价钱,总要啧啧几声:集市上的比这个新鲜又便宜,下次赶集一定多买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小区附近的批发市场院子里出现了一个集市,农历逢三和八是赶集的日子,那天小区通往集市的路满满都是拖着购物车的人,让车辆只能缓慢通行,充满人间烟火气。

夏天天热,我感觉自己去得很早,但路上很多人已经满载而归。问一个摊主:你们几点开始?答曰:五点半,到了就已经有很多老头老太太在摊位前等着了。于是我就开始趁着凉快,六点钟出门赶集。

集市太诱人啦,整车的西瓜、甜瓜,成堆的菠萝、西红柿、桃子,蔬菜水果面食水产品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卖小鸡小鸭子的。去过几次后,我对几家商户有了印象,比如卖西红柿的东北大叔,嗓门响亮,自信满满,第一次去,他就说:“以后别到处乱买了,西红柿就我家的最好吃。”他和媳妇两口子,专门卖各种西红柿,各种价位各种大小的都有,生吃的草莓西红柿,做菜的普通西红柿,小个的圣女果……

我扫了微信收款码,看见他的网名:“西红柿大王”,果然自信。夏天,露天的本地西红柿上市,皮薄味儿足,听他又吆喝上了:“可以生吃的西红柿嘞,熟吃更好吃,关键还便宜嘞……”每集我都买上一大包,生吃熟吃炒饭吃,露天的当地西红柿经过日光照射,的确汁浓味美。

卖桃子的姑娘,脸蛋晒得黝黑,透着生机勃勃的健美,腼腆话不多,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次去都立即被常客团团围住,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往兜里捡拾便宜美味的甜桃。

家里小朋友喜欢吃西瓜,每天吃一个小吊瓜,从四块五一斤吃到两块一斤。我一般会让卖西瓜的人帮我挑两个——让他们挑是给与充分的信任,吃得好下次还来,若挑了不好的,就此别过,没有下次了。有个卖西瓜的小伙偏偏不给挑,他说,都熟,都好,这都在地里一个个挑过了的。你喜欢大的就拿大的,喜欢小的就拿小的。想想也有道理,随便买了两个,果然都还不错,刀一下去,瓜便噌的一声裂开,汁水四溢。

有家卖“山东老面馒头”的,六元一包,吃起来有小时候爸爸厂里食堂馒头的口感。问卖馒头的大爷,果然所谓“老面”就是用上次的面做引子发酵,而不是用一般的酵母,口味独特,吃起来劲道。大爷是河北邯郸人,说他师父的师父是山东人,顿时倍感亲切。

还有家卖“鸡蛋肉汉堡”的,有面饼有蛋有肉,才五块钱一个,摊子前常排着很多人,位置换了好几处,每次去买都要说“你尝尝我这个,跟夜市的卖的一样吗”。我回:知道,总买你的。夜市上的鸡蛋肉汉堡要卖十五一个呢。

集市上的摊贩都对自己的产品非常自得,卖豆制品那里挤着很多人,我打算买点豆腐皮和豆腐。一个大妈问我:“这家豆腐好吃不?”我诚实地说,不知道,头一次买。摊主急了,说:你没买过我家豆腐啊,嘎嘎好。卖时令蔬菜那里,一个阿姨在挑土豆,摊主大爷又拿出一大蛇皮袋,哗啦一下往地上一倒,阿姨说,不用都倒。大爷霸气地说,“这个好卖,一会儿就能卖完。”那些圆溜溜的带着泥土湿气的新土豆立即吸引了很多人,周围多出很多手手脚脚,要袋子纷纷挑拣着装起来。我也挑了几个,扫码付款后给他看,大爷摆摆手说:“不用看,相信你们。”那哪行,一定得追着给他看过才安心。

戴着大檐帽,拖着购物车,回来时总是满满一车,带着丰足喜悦的同时心里又想:怎么买了这么多呀。赶集真的让人快乐。

作者:专栏作家闫晗,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yanhanyahui)

闫晗的读写课
专栏作家闫晗的读写课。原创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