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
文、闫晗
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总发愁没东西可写。
如果自己经历的那点事,写尽了怎么办?
向一些作者前辈请教,为什么他们可以一年发表两百多篇文章。有前辈说,多观察,多打听,听来的看来的,都会是素材。后来,发现自己写的不少故事的确是听来的。
生活中并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只要持续生活,就会遇见新的人和事,涌入新鲜的源头活水。
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有两处对赌博作了生动的描写,一处是阿Q押牌宝的情景:
阿Q即汗流满面地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咳……开……啦!”庄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地唱:“天门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那里啦……!阿Q的铜钱拿过来……!”
另一处是阿Q从城里长了见识回来: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将”,城里却连小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是小鬼见阎王了。
赌博场面写得这么生动有画面感,鲁迅本人精通赌博吗?并不是。
为了写好这些情节,让人物更真实,鲁迅专门找人学习,拜了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为师。王鹤照对市井生活熟悉,懂得赌博场上的押牌宝、搓麻将、玩竹牌的方法以及赌徒们的规矩。他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鲁迅听,还给鲁迅哼唱了赌博时唱的歌谣。鲁迅一边听,一边记,不懂就提问。大师从来不糊弄读者。
作家冯骥才讲过自己接待过一个叫高登的美国作家的故事。两人交流过小说的主要内容。高登听说谁家有人过世,就登门拜访,表明作家身份,向亲友询问逝者一生中有哪些值得讲述的事情。有些人会把他轰走,也有一些人会对他讲一讲死者过去的事情。如果觉得事情有意思,引起感触或思考,他就要来死者生前的照片,写一本关于死者的书。这个作家靠听来的故事进行写作。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见到声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生活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善于采访和倾听,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
日剧《重启人生》是一部优秀作品,获得很多奖项。剧中麻美重启了很多次人生,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从公务员到药剂师、电视台工作人员、研究医生和飞行员,怎样写得真实?编剧笨蛋节奏花了大量时间采访,线上采访了50多人,询问他们的日常和实际的体验的话,问得非常细致。比如采访理科研究员的时候,他会问“研究室里前一个人用完显微镜之后,每次都要调回去是不是很麻烦?”,没想到对方回答“真的会这样”。在采访药剂师的时候,有一位药剂师提到自己的同事即使提前来了也不自己开门,他觉得很有趣,就加到剧本里,变成剧中某个人物的习惯。
我听大妈讲起从前她刚刚嫁给大爷的往事时,灵感的天线立即竖了起来。大妈与共和国同龄,她说起奶奶家的厕纸,刚结婚的时候,全家人使用玉米塞子擦屁股,后来我妈嫁过来才有条件使用学生用过的作业本,又过了一些年才有的卫生纸,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思,细节丰富,富有温度,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就写了一篇文章《厕纸上的人生》。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越具体的切入点,越接地气。这个角度非常特别,与生活贴近,容易让人有共鸣。(厕纸上的人生)
曾经听奶奶讲鸡下蛋的故事讲得极为生动,甚至比汪曾祺散文中写得还要丰富,向她提问关于鸡的各种问题。比如鸡的食物、生活习惯、下蛋的姿势、性格等等。很多细节让我大吃一惊,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讲出来,但奶奶自己没有念过多少书,又不会把这些写成文章。好多故事是“采访”出来的,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问,就能有新鲜的题材可写。(婆婆和她的鸡)
自从家里养了狗之后,我对狗的生活习性了解更多,还认识了很多狗和狗主人。闲谈之中了解到这些狗的趣事,有的是生活小片段,有的来自狗的身世。最难忘的是一只叫太阳的土狗,原本我只是从它的性别和有没有做绝育聊起,主人接着说到它的身世,收养它的情形,又说起它家族其他狗的命运。太阳很幸运及时被收养了,逃过一劫。(我认识的狗狗们)在一问一答中,得到了很多关键细节,一个好故事就出来了,因为真实而富有冲击力。
打开接收的天线,你会收听到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细节,这些都可以作为你的素材储备。当几件事碰撞到一起,可能就会融会贯通,激发出新的火花,变成不一样的文章。
作者:专栏作家闫晗,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时代邮刊》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yanhanyahui),《百家讲坛》杂志有名著解读专栏,《中学生百科》有读写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