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和卡内基的说话方式
文、闫晗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提到她和很多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交往故事,其中有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等。虽然海伦·凯勒称他们都是自己的朋友,但读到其中爱迪生和卡内基两人的说话方式,对比非常强烈。
爱迪生邀请海伦·凯勒去他家做客,请海伦·凯勒体验他发明的唱片机,可惜她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理解里面的声音。用餐时,爱迪生有感而发:“海伦,你听不见任何声音也有好处,至少比较容易集中心思,不受外界的干扰,像这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很好吗?”海伦·凯勒带着对科学家的崇拜回答他:“如果我是一位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发明家,我希望能够发明一种使聋子得到听力的机器。”爱迪生的回答让人意外:“你这么想?我可不做这种无聊的事,反正人类说的话多半无关紧要,可听可不听。”
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可以发出声音,只是跟常人不同。当她把嘴靠在爱迪生先生耳边,试图直接对他说话时,爱迪生拒绝了,评价她的声音像水蒸气爆炸时一样,让他无法分辨,他说:“你还是告诉梅西夫人,然后由她转述,她的声音像小提琴般悦耳。”海伦·凯勒对这段聊天的感受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带有命令的味道。”
这段对话让我们见到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另一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说话方式令人不悦。他不能共情海伦·凯勒耳聋的痛苦,评价发明使聋人得到听力的机器是无聊的事,又“耿直”地评价海伦·凯勒的声音难听。
联想到爱迪生的生平故事,或许正是他的固执和难以合作,导致了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原本崇拜爱迪生的特斯拉和他分道扬镳,两人有过“世纪之争”,爱迪生身家性命都建立在直流电输送体系上,在各种场合贬低特斯拉的交流电,而现在我们用的是交流电。发明电影摄影机后,爱迪生聘请律师起诉其他拍电影的人,很多电影公司只好跑到洛杉矶去拍电影,那里形成了好莱坞,爱迪生的公司却没拍出什么好电影。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表现却恰恰相反。他获悉海伦·凯勒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主动要求捐助。海伦·凯勒出于自尊而拒绝后,卡内基这样回应:“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你有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呢?如果你能体会到对方被拒后的感受时,你还会坚持已见吗?”他的这番话,使海伦·凯勒大感意外,又有些感动。随后卡内基再次强调,只要她有需要,请不要客气,随时可以向他开口。
后来海伦·凯勒的老师生病了,她只好写信给卡内基先生求援。卡内基的回信很快就来了,同时附了一张支票。他在信上说:“老实说,我觉得命运对我太优厚了。你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德善,竟然肯给我这种机会,我觉得太幸福了。施比受更幸福,因此,应该说感谢的是我而不是你呀!”
读到这封信时,不得不佩服卡内基的语言艺术。骄傲的海伦·凯勒不肯轻易接受资助,求助时心情肯定忐忑不安,可能还带着轻微的羞耻感。而卡内基回应迅速,态度谦卑地把他的捐赠说成精神上的收获,同时又肯定了海伦·凯勒的德行,这番表达令人如沐春风,任何人都会被他的温暖和诚恳融化。身为钢铁大王和慈善家,他的高情商帮助他走向更开阔的人生,怪不得能出各种口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书呢。
爱迪生和卡内基一生各有贡献,不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看到坏的说话方式要避免,好的则要学习。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愿我们的表达,可以减少误解和纷争,多为他人带来温暖,也让前行的路更顺利。
作者:专栏作家闫晗,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时代邮刊》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yanhanyahui),《百家讲坛》杂志有名著解读专栏,《中学生百科》有读写课专栏。在北京重点中学开设阅读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