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的“重启人生”
文、闫晗
贾迎春在《红楼梦》里是个存在感很弱的人,小厮兴儿说,贾府上下暗地里都说她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道哎哟一声,平和的薛宝钗内心都认为她是个“有气的死人”。她处事忍让、逃避矛盾,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乳母拿去赌钱也不追究,别人设法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
迎春屋里的丫鬟婆子吵架,探春替迎春出头,迎春却仿佛置身事外,自顾自看一本《太上感应篇》。连林黛玉都不能理解,打趣她不能辖制下人,吵成这样还在看心灵鸡汤——“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她的大丫鬟司棋被驱逐,迎春虽然不舍,考虑到现实,也只是含泪说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她知道园里凡年龄大的丫鬟以后都要离开,也就没啥争辩的余地:“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
“不生事”,处处回避矛盾似乎是她的人生信条。等到她被嫁给孙绍祖,受尽折磨作践,也毫无对策——不过,我很怀疑遇到孙绍祖这样的恶人,陷入狼窟,就算换了其他姑娘也并不会有好的结局。好不容易回趟娘家,迎春对王夫人哭诉道:“我就不信我的命这么苦!”
这时会让人有些惊叹——懦弱的迎春也会对命运发出这样的质疑和呐喊?她不是最能逆来顺受么?
其实迎春的逆来顺受和质疑命运并不矛盾,这与她的“信仰”有关,她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于是老老实实期待着上天惩罚恶人,对她的“善”给与好的回报。自己无需挣扎,等着上天安排好了。
迎春常阅读的《太上感应篇》是一本劝人向善的书,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翻译过来就是,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作恶的人自会遇到患难、刑罚、祸害,老天会惩罚他。
这让我想起日剧《重启人生》里有个设定,一个人死后,会根据生前所积的阴德来决定下一世投胎成什么,主人公一次次重启人生,只为得到重新做人的机会。这个设定跟《太上感应篇》的观点何其一致!
贾迎春活得够小心翼翼的了,足够顺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不争不抢,听从长辈安排,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可依旧没有善报,可不得发出质疑的呐喊!
《红楼梦》里谁最爱大观园?我觉得很可能是迎春,回娘家时她想着再到院子里住几日,死了也甘心。这里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结海棠诗社,她虽然不擅长作诗,比不得黛玉和宝钗大放异彩,但也自得其乐,螃蟹宴后咏菊花诗,她一个人在穿茉莉花玩儿。岁月静好,她愿意亲近和看到美好的事物。
元妃出的谜语,只有她和贾环没猜中,没得到礼物,迎春也一笑置之,不像贾环那么生气。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挑出府里最出色的四个姑娘相见,宝钗、黛玉、湘云、探春,没有迎春,邢夫人非常不满:“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她一半!”然而迎春自己却是并不在意这件事的。她也不像探春那样介意庶出的身份。她很容易对生活的不快释怀。
她在紫菱洲悄悄地生存着,不声不响,下棋作诗,清心寡欲,想避开纷争,然而别人并不和她一样,她的奶娘要开赌局,要谋利,她的丫鬟想追求爱情,与人私通,人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并积极实践。安稳的日子过不了太久。
假如迎春能“重启人生”,她会怎么选择呢?无论再怎么做,都不会比现在被虐待致死的结局更坏了吧?心存善念可以,但并不代表无能为力,依旧可以保留一些锋芒。
作者:专栏作家闫晗,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时代邮刊》等,新浪微博@闫晗- ,个人公众号:闫晗(yanhanyahui),《百家讲坛》杂志有名著解读专栏,《中学生百科》有读写课专栏。在北京重点中学开设阅读写作课。
图由文心一格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