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桐梓县城解放七十五周年
文摘
2024-11-22 17:30
贵州
今年11月23日,是桐梓县城解放七十五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回顾解放桐梓县城和今日桐梓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来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桐梓县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各路大军向中南华南西南挺进,穷追猛打国民党残余势力。二野3兵团第10军协同5兵团由湘西插贵州,大迂回断敌后路,以聚歼川境之敌。在进军的部署中,以19军30师为右纵队,经松桃、德江、绥阳至桐梓,而后进入川境。是时,国民党罗广文的十五兵团四十四军驻守重庆。11月初,该部军长陈春霖率150师设防松坎、桐梓、娄山关至遵义一线,主力448团驻防桐梓城至娄山关。在山腰公路两侧配一个营的兵力,重机枪连阵地设于娄山关垭口,有重机枪6挺,迫击炮2门,六O炮4门,弹药千箱,在点金山设备用阵地,放一个步兵连扼守:448团、445团各派一个连控制关南板桥至玉皇阁之间左右两侧制高点,重兵防守,严阵以待。解放军30师师长马忠全、政委鲁大东等经过侦察分析,鉴于敌布防坚固,决定以88团采取远距离出其不意奔袭,使敌难以及时组织有效抵御,强夺娄山关,攻占桐梓城,打开入川大门。
11月22日下午5时,88团先头部队1营1连在副团长董家瑞率领下,从绥阳蒲老场经新场、青杠岭直插板桥,迅速包围敌前哨阵地,发起攻击,仅20分钟的战斗,首战告捷。随之团长刘墨卿命令以2营为尖刀,1营、3营和团各部后续跟进,乘胜夺娄山关。晚10时,先头部队抵山麓,2营6连9班首先与敌接火,接着部队迅速向山上发起攻击:在黑暗中短兵相接,经过激战,6连长史文岭和排长王全友率3排夺占小尖山后,立即收缩阵地,组织战斗力集中火力压制山腰敌人。未几,2营4、5连,3营8、9连也很快攻上垭口,敌见解放军主力赶到,趁黑夜向桐梓溃退。23日晨,2营跟踪追击至官渡河,遭敌阻击,前队2营4连10名战士先后牺牲,战斗激烈。随后大部队赶到,5、6连从官渡河上下游涉水过河,迂回县城东门和西门,包围县城。国民党军罗广文部450团、448团各一个营及娄山关溃退之敌见大势已去,将官渡河桥施行爆炸后仓皇逃窜,解放军88团2营随即进占县城,宣告桐梓解放。后续部队也陆续到达县城。当解放军抵进官渡河时,民国桐梓县长陈茂伯见大势已去,带着县署人员及部分地方武装300多人逃往花秋,再后只身逃金沙,被擒获处决。
1949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10军38师88团解放桐梓县城,部队进入县城正街(现长征路步行街)时情景。
11月27日,中共遵义地委决定,将接管习水县的部分领导干部,先行派到桐梓加强接管力量,宣布了桐梓党政机关和各区首长的任职。当日傍晚及次日,“遵义专署武装工作队”(西进支队二大队五中队)干部战士138人,从遵义出发,车、步兼行,赶赴桐梓县城。27日,县委发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桐梓县城防司令部布告》,宣布接管桐梓县政权。
11月29日,在县城东门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县长宋谦在会上讲话,宣布桐梓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县府机构人员共计46人。当时县委机构没有向社会公开,其机构人员包括县委领导、一般干部和勤杂人员计19人。
中共桐梓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派出干部接管民国政权的党、政、军、警机构和重要企业。县公安局负责接管国民党县党部、警察局、民众自卫队、清剿指挥部、法院和看守所(当时仅有法院、看守所有人在岗)。经过敦促和争取,月底有县党部书记长蒋荣辉、副书记长杨伦福等29人,县警察局局长杨天麒等8人,民卫队副队长等9人,先后回城办理移交手续。县政府行政科接管卫生院和救济院,令胡楚怡等6人维持局面。12月15日,卫生院田静珍等4人携带部分药品器械回城报到,公推田、胡两人负责卫生院工作,于18日恢复门诊业务。县财税科接管财政科田粮处,接收财政科和会计室职员7人,粮库职工56人,粮仓20座,库存稻谷87625公斤、大米31561公斤。军管会派出军代表,接管天门河水电厂、桐辉电化厂和鸿盛纸厂。接收小轿车1辆,上交遵义专署建设科。
桐梓解放,隶属贵州省遵义专地区;1970年改称遵义地区;1997年改设地级遵义市。
1999年11月20日,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在江津参加聂荣臻元师百周年纪念活动后来桐梓,笔者参与县委书记何冀、县武装部政委翁庆元在娄山关小尖山给李来柱将军(右四)介绍中央红军长征时两战娄山关情况后,李来柱将军说:“我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第10军38师88团2营4连的先头部队一名排长,1949年11月22日,我们解放了绥阳县城。接到命令,22日深夜从绥阳蒲老场奔袭120里抢占娄山关,敌军趁黑夜向桐梓县城溃散。23日凌晨,我们顺公路追击,在官渡河分三路包抄,上午10时,解放了桐梓县城。在解放桐梓县城战斗中,牺牲了10名解放军战士。由于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进县城,敌人火烧县城,涂炭人民的阴谋末能得逞,只把官渡河桥炸了一个洞。在桐梓我们停留了一天,次日便入川去参加成都战役了”。
县城沿革。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首任知县何珩修筑城墙。周三里、厚5尺。始立县衙于荣德山东南麓的冬青坪。第二年、扩大城池一倍,城区面积仅1.2平方千米。解放时1949年底县城人口不到万人,城区面积仅2平方千米,有四条主要街道(北街、南街、西街、下街)。1992年城区面积发展到2.2平方千米,增加了两条环城公路和火车站至环城西路相接的人民路。1993年7月,纵贯南北长3613米、宽40米的河滨大道建成,接着在大道两侧规划建设小康城等9个小区。同时,对旧城以大十字片区为重点进行旧城改造。2000年末,县城面积扩容到5.5平方千米;至2006年末,增至7.5平方千米。2006至2022年,县城建设突围提升、扩容,城区面积扩容到20平方千米以上,是1949年的10倍,人口突破20万,是1949年的20倍。
县城布局以山水塑形,青山环抱、滨水穿城(南北向溱水河、南溪河与东西向天门河、桐梓河呈大十字贯穿),山间坝子形成先南北向后转西南向狭长弧型地带。突出亲水特点,局部形成了“水绕城中流、城在林中走”的园林城市格局,现交通便捷、道路宽敞、高楼大厦林立,超市、商店物资应有尽有的大都市!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98%,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聚力重建设优管理,城镇颜值更加靓丽。蟠龙南路建成投用、龙凤大道开通使用。启动人民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暨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新增人行天桥1座,城镇化率达49.9%。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新桐梓而努力奋进!
75周年,弹指一挥间。昔日贫瘠的土地,点染出绚丽画卷,换了新颜;曾经的一穷二白,演变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民风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美好家园。
75周年,弹指一挥间,历届县委薪火相传,以加快发展为已任,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谱写了辉煌篇章。既是光辉辉的里程碑,又是开创末来的新起点。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引领,桐梓必将层楼更上,一个实力更加强大、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美丽新桐梓县城,崛起在黔北大地!
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艰苦奋斗,75周年的丰硕成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英明决策!历届中共桐梓县委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奋发图强,聚满艰辛,与人民心连心,发扬和继承先贤和红军的革命优良传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富民强县之路!
75年来,是桐梓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最多实惠时期,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繁荣富裕的崭新面貌。
75年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和习总书记领导的新征程新时代,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前途似锦,桐梓的明天更美好!
春潮正涨千帆竞,战鼓频催万马奔。“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纪念桐梓县城解放七十五周年之际,我县75万人民,在中共桐梓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指引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美好的明天我们将不懈努力奋斗!必将演绎出一曲美妙的时代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