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见秦孝公: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文摘   2025-01-08 13:57   河北  

商鞅见秦孝公: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之前见过一个段子。说,有句成语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不用“路遥”就可以“知马力”?答案是:商鞅,因为商鞅被“车裂”,俗称“五马分尸”,故不用“路遥”就可以“知马力”了。

读《史记·商君列传》,觉得商鞅见秦孝公那段,写的很精彩。

刘备三顾茅庐,成就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以及诸葛亮对天下大势准确把握的美谈。事实上,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卫公子鞅见秦孝公之时,与刘备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差不多,甚至比三顾茅庐更为精彩。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公子鞅,在卫国不能得以重用,于是,在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见之下,见到了孝秦公。

孝公第一次见卫鞅,商鞅说了很长时间,孝公听着时时入睡,对商鞅的话自然不听。见完之后,孝公怒景监,称卫鞅是个狂妄无知的人。景监因此指责卫鞅,卫鞅称,我用“帝道”(指理想的帝王治国之道,即尧、舜等五帝的治国之道)劝孝公,孝公不听。

过了五天,孝公再次见卫鞅,商鞅说的比一次还多,但仍然未能打倒孝公。孝公再次指责景监,景监又指责卫鞅。卫鞅说,我以“王道”劝孝公,孝公不听;请求孝公再一次见我。

于是,就有了卫鞅第三次见孝公。这次,孝公对卫鞅很友好,可是仍然没有用卫鞅。这时,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交谈了”。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劝说孝公,看来他准备采纳了。如果孝公再次见我,我知道该怎么说了。

果然,孝公再次召见了卫鞅。这次,孝公与他谈得非常投机,谈了好几天也没有满足。景监对卫鞅说:“您依据什么掌握了大王的心意?我们国君非常高兴。”卫鞅回答说:“我用帝王之道创建了夏、商、周那样的盛世来劝说国君,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无法等待。况且贤能的君主,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就能名扬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强国之术来劝说他,他才大为高兴。但是,这样就难以与殷、周的德治相媲美了。”

经过这次长谈,孝公开始重用卫鞅,并任用卫鞅开始变法。至于变法的结果,秦国果然成为了强国。

虽然,卫鞅(商鞅)变法的结果,使秦国成为了强国,为之后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卫鞅变法本身为后世儒家所不齿,且其变法对后世的影响,更为后世许多学者所诟病。比如太史公对商鞅的评价为: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读了这段历史,觉得商鞅见秦孝公的过程,与三顾茅庐相比,同样非常精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先是,商鞅以帝道之术劝说孝公,引得孝公大怒;然后,再以王道之术劝说孝公,孝公仍然不听;再然后,以霸道之术劝说孝公,才得到了孝公认可并得以重用。

关于卫鞅见孝公,犹如后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那句话所说,以自己的谋略与能力为主人出谋划策,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富贵,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从卫鞅及秦孝公连续交谈了好几天,可见,卫鞅对当时天下大势的精确把握,以及对秦国未来在强国过程中的策略,已经深深的打动了秦孝公。

并且,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强国的效果来看,商鞅的确是有才能的。

至于说,商鞅变法本身的刻薄寡恩,以及对后世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无疑,变法的提出者及实行者商鞅,对此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与秦孝公以及后世的决策者相比,谁的责任更多呢?

其实,商鞅在拜见秦孝公之时,为秦孝公提出了帝、王、霸三种治理的方案。只是,作为秦孝公自己急于将秦国变成强国,而没有耐心等上几十年、几百来来成就帝王大业而已!

固然,从当时的天下情势已不同于夏、商、西周初,即使秦孝公同意卫鞅的帝、王之术,也不可能经过几十年、几百来成就帝王大业。

但问题在于:商鞅只是提出了三种方案供秦孝公选择,商鞅对选择哪种方案,本身并没有决策权。

对于商鞅变法成产生的后果,相对于方案的提出者和实施者,最终有决策权的秦孝公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况且,因商鞅变法过程中获罪于当时的太子;孝公卒、太子即位后,商鞅落得了个被车裂而亡的下场。

问题是:既然商鞅被车裂了,那么说,其变法的结局会怎么样呢?商鞅被车裂,系其在变法过程中获罪了当时的太子,而非变法本身;因之,虽商鞅被车裂,其所变之法却被保留下来了。

后世在评论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中,往往受“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因此,从为尊者讳的角度而言,对于一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往往将提出某种方案的学者成为替罪羊,而对于选择方案的决策者往往不提,或者简单提一句。

恐怕,这才是将商鞅变法自身的刻薄性,以及对历史负面的影响,全部的或者说主要的归责于商鞅的原因吧。

其实,对于商鞅而言,向秦孝公提出了帝、王、霸三种治术;至于说,哪种治术更适合秦孝公,其选择权、决策权,自然在于秦孝公。至于说,秦孝公选择了霸道之术,所造成的后果,自然而然应当主要由秦孝公及其继位者来承担。

至于说,对于秦国之后的社会影响,与商鞅所变之法相对应,治理社会的方式,除了商鞅所代表的法家之外,还有儒家等等,如果商鞅所变之法对后世造成了恶劣影响,其责任也在选择了商家所代表的法宝模式而已,与商鞅本身的责任相比,后世选择商鞅模式的人责任才是更大的吧?

正如目前所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一样,叫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既然,“霸王”之述系秦孝公所喜欢,自然而然,就会有卫鞅或者其他什么“鞅向其出售。

历史仅仅如此而言。


乱侃史
喜欢读历史,也喜欢胡乱侃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