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之“道”
甲乙丙丁四人,系从小一起长大的,用句俗语说,是一起玩尿泥长大的铁哥们。每每有事或一起饮酒时,是比亲哥们还亲的铁哥们。
当时,当地有许多人都在养鸡。既然养鸡,就有被淘汰的鸡。于是,收淘汰鸡,然后将之卖给加工鸡肉的商家,赚取其中的差价,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行业。
养鸡虽然挣钱,但真正养过鸡的都知道养鸡之苦。养鸡,往往都是买进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而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非常娇嫩,一两个小时就要喂水喂料。所以,有养鸡人自潮道,伺候小鸡好比伺候女人做月子。鸡长大之后,每天喂料喂水,收蛋,清理鸡的粪便,除非常辛苦之外,也非常的脏。
故,甲乙丙丁四哥们虽然没有什么钱,但也难以适应养鸡的辛苦。
于是,四哥们开始收淘汰鸡。
但收淘汰鸡同样非常辛苦。一般收淘汰鸡,因屠宰鸡的商家都是清晨开始屠宰,所以,收淘汰鸡的人都是半夜到养鸡人家开始捉鸡,这样,收完淘汰鸡后,能够赶在清晨将所收购的淘汰鸡送至屠宰场。
四哥们收了一段时间淘汰鸡后,觉得仍然很辛苦,其中的差价也并不算多,所以也难以挣到大钱。
于是,四哥们一商议,觉得还是抢钱来的快。
因四哥们知道收淘汰鸡的规律,于是,经过其自认为非常周密的协商后,开始了抢劫收淘汰鸡的行动。
先是,按照之前他们收淘汰鸡的经验,先找到一废弃的养鸡场。然后,给收淘汰鸡者打电话,说有淘汰鸡要卖,告诉收淘汰鸡者养鸡场的位置。
半夜,收淘汰鸡者如约来至废弃的养鸡场。当其发现养鸡场是被废弃的,苗头不对时,为时已晚,四人持预先准备的刀具将收淘汰鸡者控制住。
然后,甲乙将收淘汰鸡者带入养鸡场内,乙丙在外面负责望风。
甲乙把收淘汰鸡者带入养鸡场内,边恐吓边搜身,很快将收淘汰鸡者身上钱财一搜而光。
毕竟,甲乙丙丁只是自己认为行动很周密,但很快被侦破而抓获。
审讯之始,甲乙丙丁均称只抢到了3万元。
但养鸡者坚称,其被抢劫了5万余元。并且,因晚上要去收购淘汰鸡,白天的时候从银行刚刚支出了5万元,还提供了从银行支取5万元的凭据。
当着甲乙听说其抢了5万元之后,一脸的恐慌,但仍抱有一丝的侥幸;丙丁听说其抢了5万元之后,自是一脸的懵逼。
于是,侦查员将甲乙丙丁再次分别讯问。
钱是甲乙到废弃养鸡场内搜取钱财的;对于收淘汰鸡者所称被抢劫5万元以及提供的凭据,甲乙觉得自己也难圆其说。于是,甲乙不得不承认,从养鸡者身以共搜出5万余元(养鸡者除从银行支取的5万元外,身上本身还有一些钱)。搜了养鸡者后,经甲乙商议,每人从中拿了1万元放在自己口袋之中;出去后,二人告诉丙丁,只抢了收淘汰鸡者3万元。
于是,最终认定,四哥们抢劫了5万元。
决定抢劫量刑的依据之一,就在于抢劫的数额,并且共同对抢劫的总数额承担责任。
于是,丙丁觉得很委屈,自己只参与分配了3万元,却要对抢劫5万元被判刑。同时,对也甲乙产生了怨恨:说好的比亲哥们还亲呢?
自然而然,甲乙丙丁四人所谓的比亲哥们还亲的承诺,自此就化为了过眼的烟云:丙丁对于甲乙,只有埋怨及仇恨。
《庄子·胠箧》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其中写道: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在江洋大道盗跖看来,能够成为大盗者,亦有其道:而其中,分均,仍“仁”的表现。
跖所存在的时代,正是儒家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包括上层在个的整个社会,都缺少“仁义”,故庄子却通过跖之口,说出了“盗”同样可以有“道”、可以有“仁义”的存在;庄子在另一明篇《盗跖》中写道,“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或许,跖正是因“盗”之“道”,而成为横行天下的江洋大盗的吧?
看了《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那个故事之后,觉得社会底层、人,为了得到泼天的富贵,为了改变处于社会底层的命运,可以抱团取暖。并且,智取生辰纲在得手到,在晁盖晃天王的主持下,也确实做到了盗跖所说的“分均,仁也”。
但是,水浒毕竟是一部小说,是对于底层社会人抱团取暖的理想化。而事实上,笔者并不否认真的存在水浒英雄们在利益面前以“仁义”为主的理想化状态的存在,但在利益面前,多数人或者说至少有一部分人,都会在利益方面,由人的贪婪的本性而存有私心,从而欺瞒其他同伙。故,即使是平时称比亲哥们还亲的哥们面前,在自私自利的贪婪的本性面前,再亲的哥们、甚至于真正的亲哥们之间的亲情也会一文不值:在利益面前,亲哥们、亲姐妹、亲父子反目成仇的例子还少么?
目前,网上流传一个段子,称“四大铁”之一,就是“一起分过赃”。但在钱财面前,再铁的关系也经受不住贪婪之心这种人性的考验。
故而,贪婪系人的本性之一;当社会都难以克服贪婪的本性而使得“仁义”难行之时,让“盗”去践行“盗”之“道”,恐怕更是难以做到了。
这是在网络上看到的,觉得很有趣,在此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