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三点一线助力法”来帮你!(转到家长群)

教育   教育   2024-09-17 23:59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智行致远”关注我们

全文3901字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今日早起,带着女儿到邮政局领稿费,由于每次我在写作的时候,女儿总会给我端茶送水,同时她也十分喜欢看书,所以我每次的稿费都要分她一半,只不过是这种资金只能“专款专用”,即只能用于购买她喜欢的书籍,不能买零食。

当我们到了新华书店后,此时的书店内,玲琅满目的书籍填满了整个书店,令人奇怪的是,曾经人群熙攘的情景如今显得门可罗雀,就连为数不多的几个临时看书座椅都显得那么孤寂。一排排书籍静静地站立在错落有致的书架上,一两位读者沉浸在书页间,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生怕打扰了这份难得的静谧。

这几天是假期,换作前几年的光景,许多孩子都会来此“白嫖 ”各种开放书籍,如今却难以捕获到他们的身影。

“爸爸,今天看书的人怎么那么少啊?”女儿突如其来的发问打断了这份宁静。

今天过节,大家都忙着在家准备节日用品,就像现在一样,我也在给你准备着节日的礼品。的回答有些过于敷衍,但女儿还是高兴地点了点头。

其实也无关过节,这个时代喜欢看书的人本就不多了,特别是青少年,同样需要动脑筋,但对于枯燥无味的学习,他们更喜欢刺激一点的手机游戏。

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紧张刺激的手机游戏中,长期把自己束缚在房间之中,“专注”用错了地,提升自己的不是能力,而是段位、等级、关注度等,与外面的“持之以恒”相比,他们更喜欢虚拟时间里的“速成效应”。


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手机游戏成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心理上的逃避现实、追求成就感和掌控感、满足社交需求,生理上的多巴胺刺激,以及社会因素中的社交压力和不良示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个体难以自拔,形成手机游戏成瘾‌。

‌一、心理因素‌

逃避现实‌:手机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让玩家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压力或负面情绪,成为许多成瘾者寻求安慰或愉悦感的重要途径。个体可能因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或压力,转而沉迷于游戏,以暂时忘却现实的困扰‌。

‌追求成就感和掌控感‌:游戏通常设计成具有层次结构和目标,完成任务或赢得比赛能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个体的掌控感。成瘾者可能通过不断追求游戏中的成就感和掌控感,来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缺失的自信和价值感‌。

满足社交需求‌:在多人在线游戏中,玩家可以建立虚拟社交网络,与他人互动,满足社交需求。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或不被理解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瘾者可能将游戏视为社交的主要渠道,通过游戏中的互动来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

二、生理因素‌

多巴胺的刺激‌:手机游戏中的各种刺激元素,如精彩的画面、紧张的情节、即时的奖励等,会促使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与快乐和奖赏相关的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和兴奋感。大脑逐渐适应这种高水平的多巴胺分泌,形成对愉悦感的依赖‌。

‌三、社会因素‌

‌社交压力‌:在多人在线游戏中,竞争和社交压力可能推动玩家持续参与,以保持或提升在游戏中的地位。这种社交压力使得一些人为了融入游戏群体而过度投入游戏‌。

不良示范‌:社会上的不良示范和同龄人的影响也可能促使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

四、家庭因素

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过于优越和舒适的环境给懒惰提供了很好的温床,让本身就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当然这里是指浅层次的学习),对于一个没有足够内在动力的未成年人来说,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很容易让其滋生懒惰。加上父母忙于生计,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思想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孩子逐渐在成长中产生了厌学情绪。


破解孩子沉迷手机的策略

现今社会,信息纷杂且极具诱惑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走出虚拟世界,适当放下手机?这就体现了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性。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也不是无懈可击,只不过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策略,小智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三点一线助力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您。

三点——家里


在家里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应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时间,树立榜样,多与孩子互动,陪伴孩子玩耍或一起阅读、参加户外活动,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家里设定玩手机的规则和时间限制‌:与孩子协商并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和时间表,例如每天只能使用一定时间的手机,或在完成作业后才能使用等,并坚决执行这些规则,避免孩子过度依赖手机‌。

在家里加强陪伴和亲子沟通‌:有一部分孩子最开始迷恋手机的原因主要是缺少陪伴,缺乏沟通。家长因戒除一些没必要的“应酬”,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原因和需求,帮助孩子找到社交方式和娱乐方式,同时向孩子解释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家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往往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书籍产生兴趣。首先,家长可以在家里打造一间干净舒适的书房,最好选在光线较好的房间,有条件的可以设在阳台、楼顶,怎么舒适怎么布局。其次,还可以在家里贴上一些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名言警句、孩子喜欢的偶像挂图+成长心语。也可以是自己以前对孩子错误的教育反思。

三点——户外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远离手机,拥抱大自然,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力,同时增进亲子关系‌。如一家人露营、爬山等。同时鼓励孩子参加运动、阅读、绘画等有益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除了手机之外还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三点——“景区”


从周游列国的孔子,到行遍各地的司马迁,从郦道元、李白到顾炎武,无不在游学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游学极大地开阔了学者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者的学术积淀,为他们成就梦想铺下坚实的基石。

正如苏轼所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本就是一场旅程,但这场旅程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感悟和成长。用脚步丈量万水千山固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但只有用内心去体会世间百态,才能真正丰富我们的人生。

内心的体会,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悟。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那些平凡的人和事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与力量。一个微笑、一次帮助、一句问候,都可能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在地坛中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尽管他的身体被束缚在轮椅上,但他的内心却在对世间百态的体会中得到了升华,他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也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着带孩子去旅行,去各地的“景区”看一看,真正感受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真;,去感受一下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为何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去感受一下北大、清华的校园为何如此的高不可攀……

一线——成长鼓励线


孩子的成长需要尊重,也需要鼓励。当孩子遵守手机使用规则或在减少使用手机方面取得进步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可以激励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其他活动‌,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时,适当的鼓励能够让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

普通家庭的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孩子令人窒息的成长,而智慧的父母总能给孩子在上坡的时候提供最好的助推器。

这代孩子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如果只跟他们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将来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们大概率听不进这种“陈词滥调”。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否接近完美取决于学校教育,更取决于家庭,家长们能否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希望在家校共育的阳光沐浴下,每位初中生都能珍惜时光,追求卓越!

免责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若有侵权,烦请联系。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

智行致远
专注于班级管理经验、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协同教育策略传播,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为一线班主任搭建平台,分享班级管理策略和技巧、班级建设资料、育人故事、学科资料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智行方可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