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第20方、新加汤

健康   2024-11-06 06:02   山东  

9汗后身疼——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三十三岁。初诊:一九六二年四月五日。患者自以为感冒,于昨日自服复方阿斯匹林片。服后汗出不少,衣衫尽湿。今晨反觉全身骨节酸痛,不愿行动不发热,微恶风,全身有微汗,食欲不振,胸口微痛(素有胸痹宿疾),口淡。舌淡无苔,脉沉迟。拟新加汤加味:川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红枣12枚、党参12克、瓜蒌仁6克(打)、薤白12克,水煎加白酒少许冲服。服一剂,身痛愈半服两剂,身痛及胸痛均除。《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经阳外蒸,故汗出不少,阳气已泄,故不发热。皮毛窍开,所以恶寒微汗。表寒不去,所以身疼,脉沉迟者,表寒不解,阳泄里虚也。新加汤,补里虚之阳,解表闭之寒。

10气血两虚的感冒——刘含堂医案

王某,女,36岁,工人。1997年4月13日初诊。近3个月来,因月经量多,常有眩晕、心悸、气短等气血两虚表现,10余日前又感风寒,出现寒热诸症。曾服西药治疗,无效。现症:主症如上,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而数,诊为感冒,证属气血两虚,外感风寒。治当补益气血,疏风散寒。拟桂枝新加汤加味,处方:桂枝9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3剂。

二诊:寒热已退,体温正常,继以前药去桂枝、川芎、生姜。水煎服,10剂。

三诊:眩晕、气短、心悸等气血两虚症状明显改善。为达根治目的,须防止月经过多,又服张锡纯固冲汤(黄芪、白术、山茱萸、炒白芍、海螵蛸、黑茜草、棕边炭、五倍子、煅龙牡)10余剂,终使月经量正常。《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经量多者,也是木气陷泄也。经多而新虚,则木陷而冲悸,阴阳不和,则眩晕短气也。又感风寒,则外感而内虚,所以脉细弱而数。

附:研究气血双补论(不足论) 肝肾阴脏,皆是主藏,失藏则两虚。

桂枝汤,是升陷清阳,疏木建中,中气足则运化气血,以助肝家藏血,肾家藏气。此是桂枝汤补虚的病理,此也是治虚劳的病理,而不是用药来补气血,用人参黄芪补气,用当归阿胶补血的气血双补理论。桂枝汤是五运六气,结构性的的双补气血,而用人参黄芪、当归阿胶者,是用本草药物功能的双补气血。你细品,虚劳脱气提纲,与桂枝龙牡汤的方义。(《金匮》虚劳九与虚劳十)

肾家藏阳,是为阳气,肝家藏血,是为阴血。气血两旺者,是肾家之藏气与肝家之藏血两旺。经下多而气血两虚者,是经血之阴亡,秘藏之阳也泄,而治其气血两虚者,是疏木建中,生化气血,以助肝肾之收藏气血也。脾胃者,生化气血之源也。五脏主藏,脾精化血,而藏于肝,胃降化气,而藏于肾。

肾气丸,地黄滋风木枯燥,附子温少阴寒水。地黄熄肝风而止疏泄,以助肾家之收藏。是其方剂之理,故名为肾气丸对比某补肾之宝,只是用补肾之药而已。区别于肾气丸的结构性病理,树欲静而风不止,肾欲藏而风泄之,风木不熄,则肾家不能藏,补的永不如泄的多。脾胃生化,肾家收藏,肝家之风,上贼脾胃,不能生化,下泄肾气,不能收藏,则不生化,也不能收藏。补的永远不如泄的多。脾胃能化,用补肾诸药,是有功效,若脾胃受困,必须以肾气丸,从结构性病理去论治

气血不足,气为肾中藏气,血为肝中之藏血,气从胃降而来,血从脾化而生。本草药效的气血双补,与结构性的脾胃运化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本草药效的概念就同西医的处方药一样。理中丸、肾气丸,就是结构性的古中医思维,你细品当今中医理论与古中医的区别。

11眉眶神经疼痛

蒋某,男,63岁。1年前因前额及眉眶疱疹,经中西药治疗后痊愈,自此又出现前额及眉眶疼痛剧烈难忍。刻诊:前额及眉眶疼痛,时缓时急,痛则周身汗出,恶风,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略涩。辨为营卫不和,营血不足证,给予桂枝新加汤加味:桂枝9g,白芍12g,生姜12g,炙甘草6g,红参9g,大枣12枚,附子10g,白芷15g,乳香10g,没药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疼痛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证悉除。

用方点拨:根据疼痛,汗出辨为卫气虚弱,再根据口淡不渴而辨为寒,又因脉沉弱略涩辨为夹瘀,以此选用桂枝新加汤温补气血,调和营卫,固护肌表,加附子温阳固摄,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白芷通调阳气经气脉络。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辨证:太阳中风证与营血不足证相兼: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身疼痛,或肌肉酸痛,或关节活动不利,舌淡,苔薄,脉沉迟。

思路:正确使用桂枝新加汤,以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营血不足证相兼为基础方,以主治营血虚(身疼痛,微汗出,或肌肉跳动,或肌肉抽搐,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临床扩大应用,并能治疗肌肉关节疼痛证。

证机:风寒乘虚侵袭太阳营卫,又因营血不足而不能滋荣,以此而演变为卫强营弱,营血不足,肌肤筋脉失荣的病理病证。

要点:根据发热,恶寒,身疼痛,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或弱为用方审证要点。

20气血两虚的背疼——刘含堂医案

钱某,女,53岁,1997年10月4日初诊。1年来饮食减少,常感背痛,曾在市内某医院作胃镜、B超等检查,未查出病因,用药罔效。现症:面色淡黄,背部隐痛,卧则痛减,动则加重,眩晕、心悸、气短、纳食减少,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细。诊为背痛,辨证为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治疗当先调理脾胃为主,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略),10剂。

二诊:食欲改善,精神好转,背痛也有所减轻,继以新加汤加味:桂枝10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生姜6克,大枣6枚。水煎服,10剂,身痛及其他气血两虚症状均消失。《经方治病经验录》

按语:本例背痛,因于气血两虚,而气血两虚,是由脾胃虚弱引起所至,按照治本原则,先用六君子加减健脾和胃,后用新加汤,调补气血,以止身疼。

21腰背痛——闫云科医案

张某,男,28岁,农民。腰背疼痛半年余,时轻时重,轻时尚可轻微活动,重时俯仰转侧受限,咳嗽吸气引痛。乡医院以腰为肾府、劳则加剧为虚,予以补肾壮腰:或以行速善变,痛位走窜为风,予以独活寄生,皆不效应。近复痛甚,遂进城来诊。望其痛苦形躯,活动不敏,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询知时发热,自汗出,腰背恶风,左腿酸困发冷,饮食二便正常。触之腰背肌肉挛急,不肿不红。诊得脉象弦缓无力。综观脉证,此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正气虚弱证也。咳嗽引痛者,乃经脉失充、肌肉失养也。本案病前虽未经发汗,脉亦不见沉迟,然与缓弱相近,同属正气不足。故拟桂枝新加汤治之:

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党参15g 生姜10片 红枣6枚 二剂

二诊:腰痛止,恶寒,汗出亦减,腿仍酸困,脉舌如前,原方再服二剂。

按:或问桂枝新加汤、独活寄生汤皆为补气血、祛风寒之方,且独活寄生汤阵容强大,何以一效一不效?曰:独活寄生汤为补气血、益肝肾,治风寒湿痹之方。证之临床,并无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之表虚证。桂枝新加汤证属中风表虚,病机为营卫不和、气阴损伤。须调和营卫,补益气阴,营卫和,痛自解,故非独活寄生汤所宜。《临证实验录》


论:时发热,自汗出,此为表证也。经阳蒸泄,肾阳失藏,所以腰背也痛。本案也是标准披着马甲的外感病。桂枝生姜,行经脉之寒涩而通经解肌,芍药大枣,行营血以疏肝,解其痉挛。人参甘草,补肝脾之阳以复经脉之气。人参起脉之无力,芍药行血解其脉弦。

22腰痛虚劳——赵明锐医案

郭某,男,48岁。患腰部疼痛半年之久,每逢劳碌及着受风寒即加重,隐痛绵绵,痠困的感觉多于疼痛,严重时伸屈皆感困难。外科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病情逐渐发展,曾多服补肾之品,结合针灸、按摩,理疗等法,虽有近效,但不能巩固。后服新加汤加当归、黄芪出入化裁20余剂治愈。

按语:肾为脏腑藏精之宅,气血亏损,精血不足,往往累及到肾,导致虚性腰痛。出现腰部痠困无力,隐隐作痛,喜热怕寒,稍微疲劳即屈伸不便,久之则波及下肢致软弱无力,这种疾患常以补肾之品治之总是似效非效,缠绵不愈。用桂枝新加汤治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如久服多服也能根治。《经方发挥》

23腰腿疼——娄绍昆医案

郑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诊。慢性腰腿疼10年,时发时愈,近年来症状加剧,下腰部坠痛,臀部酸痛不适,以左侧为甚,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经拍片等检查,确诊为:“L4至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刻诊:形体消瘦,肤色苍白,腰腿隐痛麻木,不能直立,腰部前屈与后伸受限:下腰部及骶部压痛。时觉畏风,发热(体温正常),自汗,头眩,纳呆,嗜睡,口淡,便溏,尿黄短,下肢稍有浮肿。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腹诊:腹臂浅薄,腹肌扁平拘紧,脐部悸动应手,少腹胀满。

此属太阳经腑合病。营卫失调,风寒温痹凝阻太阳经脉,水饮停滞太阳之腑。先予新加汤合五苓散方,以和营卫,利水湿,祛风寒为治,处方:

桂枝、党参各15克,白芍30克,大枣5枚,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克,炙甘草、砂仁(冲)各5克,生姜5片。3剂。

药后小便增多,恶风发热稍减,纳增,但腰腿痛无明显改善。针对主症,加强祛寒温阳之功,守方加附片10克,再投5剂。

服上方后,腰腿痛减轻,但腰部前屈后伸尚不利。上法已经中的,守方5剂,并在腰骶部压痛位予以按摩,刺血拔罐,以助气血畅通。

按上方进退加减,治疗3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腹肌紧张感减轻,但稍长时间的运动,腰腿尚感疲乏。嘱患者每天用艾条自灸腰俞、环跳、关元等穴位,合之徐徐养阳气,促使机能的康复,坚持治疗月余而痊愈。越4年,腰腿痛没有复发,只是繁重劳动后,腰腿偶有不适。

《经方医案医话》


论:本案也是外感病,久不解表,营气疏泄,卫阳外泄,肾阳失藏,所以腰腿疼,所以见诸多杂象。时觉畏风,发热,自汗,此三证,都是表证,畏风者,就是皮毛窍开,卫阳不固。发热但体温正常,因有汗出,所以体温正常。

注意此腰腿疼,还是要以中医的辨证为主。不要被仪器设备的检查结果带节奏,影响了思维,以肾主骨,而去补肾去了。

24足跟痛——闫云科医案

常某,男,33岁,忻州运输公司车队文书。曾苦失眠六年,余用桂枝加龙牡汤治愈。近因篮球比赛,运动激烈,当晚便足跟痛,并出现下肢水肿,腰脊酸困。某医院拍X线片未见骨质损害。按肾虚治疗三月余,服药近百剂,水肿消失,然足跟疼痛,腰脊酸困毫不见轻,且同房后明显加剧,遂复来就诊。足跟疼痛,腰脊酸楚,劳则加剧,休息可缓,肾虚之症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督脉发源肾经过,三阴虚热足跟痛,六味地黄滋真水……”今补肾滋填三月,其效不显者,必有伏因也。观形察舌,无特殊异常。饮食二便,亦如昔日。诊其脉,细缓无力。触其腹,腹肌挛急,皮肤湿润,汗出津津。余问:“常发热汗出乎?恶寒乎?”“然。”至此,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已昭然若揭。前医药证不符,故屡补而终无效也。《灵枢·经筋篇》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为病,“跟肿痛,脊反折。”今太阳表虚,气阴虚损,筋脉失养,是以足跟痛,腰脊困。治当调和营卫,补气益阴。拟桂枝新加汤以试:桂枝10g 白芍15g 炙草6g 党参15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二剂后症状见轻,连服六剂,足跟疼痛,腰脊酸楚尽失。

李映淮老师评语:“足跟痛多见于肾虚,湿热下注。营卫不和引起者,甚为少见。用桂枝新加汤治愈,可见异想亦可天开。”《经方躬行录》《临证实验录》

30产后中风——刘渡舟医案

有一年,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的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京西门头沟矿区开门办学。我说开门办学的这句话,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上课就是到乡下去上,到基层去上,是这么一种形式。

我们经常送医送药到矿工的家里,有一家矿工的年青的媳妇坐月子,生完小孩二十天,发烧十天,身上疼痛十天,我们到家里给她看病,当然我们就想到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所以开始我给她用八珍汤,吃了三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还是没效果。

我和刘渡舟老师住一个房间,我说,刘老,我遇到一个产后身痛的病人,我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怎么没有效啊,她又没有感冒的症状。

  他说,你用的什么方子,我说,八珍汤我用过了,人参养荣汤我也用过了。

  他说,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

  那么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产妇在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我心想生姜不能多用,更何况生姜很辣,因为我吃饭的时候特别讨厌生姜,我就想到别人也讨厌,所以生姜我用了三小片,其它的药还是正常的,吃了三付,还没效果。

  我说,老师,您告诉我的那个新加汤,我给病人用了,我给人家看了九天了,人家身疼已经十天,现在又是九天,都二十天了,身痛不能缓解,吃了您的那个方还没效。

  (他说)你把方子拿来我看看,我就把方子给他看。 老师说,生姜三片,多大三片,我说,三小片。 他说,为什么这么少。 我说,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姜太辣。老师说,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 我说,它还是引药达表吗? (他说)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 我说,她还出汗呢。 他说,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生姜)引药达表(但量小),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的气血来营养肌肤,治疗身痛的。 我说,那生姜用多少,他说,用15 克,你直接写清楚15 克,称完了让她切片。我说,老师,会不会太辣?(他说)你是给她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所以老师经常批评我,因为我每次开药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药的口味如何,药的口感如何。不过到今天还是这个观念,总觉得给病人吃得这个药不能太难吃,本来得病就是一种痛苦,尽管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它的品味和口感。所以有一个药我从来不用,那就是五灵脂。你说它的疗效有多少,我说“难以肯定”,你给他煮出来的药汤又臊又臭,让病人喝一种动物的粪便,我在心里面接受不了。

  好,我们还回来说这件事情,用完15 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没有多,吃了二付身痛减轻,吃了三付身痛好了。

  回来我说,刘老,那个病人好了。

  他说,是啊,你看这个方子,你就是把生姜按照原来的剂量比例用它就有疗效。

  我说,老师,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啊。

  他说,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它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 桂枝新加汤使用重点:郝万山


论:生姜辛散,宣散表伤之寒也。越不敢用,则表寒凝滞不去,则汗出不止。

本案说此妇人没有感冒的症状,此是不对的,那个发烧十多天,那个就外感症状。产后失血,后营卫不和,而皮毛窍开,稍微一点寒,即可伤人,但发烧者,即是经阳伤寒而郁热也。此说是发烧,就是外感。为什么汗多,是寒性收缩,闭其营血发散之性,营郁生风而疏泄,所以汗多,用生姜辛散,是助桂枝,通经解肌,行经脉之寒涩的。我们看不到寒缩营郁,却看得到汗出多,所以被怕用辛散而汗更多。恰恰此汗,是因寒郁而风泄,此寒不去,风不息而汗不止。知道病理,大胆的用,通其经脉之寒,风平则汗止。

35产后拘挛——赵明锐医案

杨某,女,36岁。因产后着风寒致手足拘挛,发作时四肢挛缩,蜷曲,疼痛难忍,痛苦万分,必须经按摩、针灸始能暂时缓解。但时隔不久即又发作,或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虽经医治但仍发作频频,已反复发作半年之久。诊其脉迟而紧,舌淡、无苔。考虑为产后血虚,复感受风寒之邪,筋脉“寒则收引”,遂投以新加汤加当归、木瓜、勾藤等,服二剂后拘挛顿然停止,继服五剂痊愈。

按:本方所治疗的拘挛,不论在病因或证状方面,均有别于芍药甘草汤证之挛急。此方是治疗外感风寒伤及筋脉,以及血不养筋所造成的拘挛。《经方发挥》


论:本案比较典型。痉病二,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痉。痉病者,颈项强急,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这个痉病,实际就是拘挛的病。

产后着风寒致手足拘挛,发作时四肢挛缩,蜷曲,此就是伤寒,筋脉收缩而病拘挛。产后血虚,经脉失养,又伤外寒,寒性收缩,易发拘挛,产后本虚,感伤微寒,即发拘挛。脉迟而紧,迟为产后之本虚,紧为外寒之闭束。桂枝生姜,解外寒之紧,人参甘草,建中补虚,木瓜舒筋。

(微商—勿扰、中医号主—勿扰)
不读《伤寒论》,不入中医门,
不读《黄元御》,不入伤寒门。
购书学习,请加好友、非诚勿扰,非诚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