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之所以残酷,是因为你曾经所珍视的东西,在职场里都不重要
文摘
职场
2024-12-14 07:24
山西
当你认识到职场残酷的时候,你会发现以前所珍视的东西,在职场这个环境中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当然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就如《沧浪之水》闻局长送给良致远一段话:“如果你清高,那就清高到底,无欲无求,倒也混出个境界来,别人也不敢小瞧你。要是想入世,那就放下架子来入世,怕就怕混成四不像,清不清,浊不浊,丢了好人的优点,又学会了坏人的缺点。”对于职场人来讲,想做到“清高”并不容易,想要让自己彻底做“坏人”,心理上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残酷的现实会告诉你,曾经所珍视的那些东西,在成长的过程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发生了变化,除非你有任性的资本和底气。01.“能力”让你优秀,但不能让你晋升
学生时代,只要成绩好,就能进入理想的学府,但职场上能力强,不过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力不强随时可能被淘汰,至于晋升这件事,越往上走能力起到的作用越小。能力强充其量就是优秀员工,但在晋升中是充分非必要条件,能力强在基层的人很多,能力一般却被提拔的人不少。不是你能力不行,只是选择了一条看似通向成功的路,走到尽头才发现那不过自己以为对的路而已。那些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太多,靠着溜须拍马被提拔的人也不少。你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得到反而不如那些走捷径的人多。当见得多了,也就开始自我怀疑,自己所有的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从不否认能力的作用,但能在晋升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恐怕职场老鸟心里早就有了答案。02.“真诚”让人舒服,但少有人会当真
以前觉得“真诚换真心”,可职场中尔虞我诈,哪怕大家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虽然让人舒服,但很少有人真的会“当真”。谁知道你有没有其他的企图,哪怕你真的没有企图,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真诚”没错,但得到大概率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难道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是错的吗?“真诚”在各自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脆弱。每个人都在尽力守好自己已拥有的东西,生怕稍不留神就被别人拿走。尤其生活在底层的人更是如此,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捧高踩低,向上看时看到的都是屁股、鞋底,偶尔有人转过头,要么是有所求,要么就是盯着自己的紧握的东西。本来拥有的就不多,被盯了一眼,肯定会抱的更紧。逐渐的你会发现,“真诚”在职场中,显得并不重要,更多是相互利用,大家都有利可图更容易一些。03.“友谊”作用不小,但不敢暴露后背
谁说职场上没有朋友?作为职场人在单位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的时间,跟同事相处的时间超过跟家人相处的时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怎么可能没有朋友呢?虽说人与人之间本质是价值交换,但交换的桥梁却是友谊。可以价值交换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因为感情是相当重要的纽带。只要你能拿得出筹码,可以更顺利达成价值交换,或者是资源置换。不过,也仅此而已,同事可以是朋友,但绝对不是战友,你不敢把后辈交给同事,因为越往上走,越无法避免发生利益冲突。职位就那么多,不可能满足所有人,金字塔尖的位置就那么一丁点,难道你会让给同事?如果你不情愿让出去,那么对方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暴露后背意味着很可能关键时候被拉下来,并不是人品有问题,而是彼此之间都站在各自立场,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谁也不愿做出让步,大家都没错,现实就是如此。04.“好心”帮助他人,但不一定有好报
以前觉得“好人一定有好报”,出于“好心”帮助他人,心里也没想着要什么回报,只是单纯的提供帮助而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施助者对被助者好感要更多,因为有好感才愿意施助,而被助者是因为得到帮助才获得好感,两者之间次序不同。可在职场中“好心”也要适度,否则“好心”不一定就有好报,甚至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做不到点到为止,尽量别做为好。因为对方很可能认为,你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他强才提供的帮助,否则你为什么会这样“好心”?甚至可能出于好心提供了帮助,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却落在自己头上。做好了那是应该,做不好就变成瞎逞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好心”也成了歹意,想帮助别人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深思熟虑。05.“表现”自己没错,但要给别人机会
曾经认为通过自己努力表现出自己优秀,表现出自己勤奋,就能得到上级、同事的认可。可惜时间久了就会发现,竭力“表现”自己成了愚蠢的行为。或许别人不在意你有多么优秀,只要不影响到他的利益就好。可职场资源有限,优质资源更属于稀缺,过度“表现”意味着可能资源向你倾斜,于是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因为谁也不希望自己利益受损,那么被针对的对象反而就是那个处处“表现”的人。所以,“藏其锋芒”变成了成熟职场人的标志,要么你有任性的资本,要么你有排除万难一直赢的底气,否则最好也给别人表现的机会。“表现”自己有错吗?答案是没错,但如果处处都显示你的优秀,却没有给别人表现的机会,谁会跟你玩?或许你可以说:“我又没阻止他们表现,他们也可以表现啊。”可惜,现实就是你不给别人“表现”的机会,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很可能矛头都会指向你。写在最后
混迹职场久了,人们会发现失去了“自我”。不过,也不必过分担忧,因为“自我”也是在不断进化的。所谓的“自我”,是婴儿时的“自我”,还是10岁时的“自我”?或者是18岁时的“自我”?还是现在的“自我”?好在人在不断进化,至于是进步,还是退步,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