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江凌教授团队开发极端菌糖酶生物有机肥

文化   2024-07-09 22:20   江苏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江凌教授团队针对盐碱地中农作物生长难,产量低的问题,设计开发出极端菌糖酶生物有机肥,为盐碱地的有效治理和农作物高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的盐碱地上,一眼望去,大都是白花花的,仅有星星点点的绿色。但是这些并不是食用盐,而是由多种盐和碱混合而成,高盐高碱严重抑制了作物的生长。中国盐碱地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约5亿亩具备开发价值,是耕地后备资源。如何对盐碱地进行有效改良与综合利用,对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端牢中国饭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江凌教授团队长期深耕特殊农业资源挖掘与盐碱地治理研究。团队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多次深入全国各地盐碱区进行微生物资源的调查和采样,累计行程达10万余公里,收集了超过4000份环境样品。通过筛选和培育,建立了极端耐盐促生菌种库,丰富了中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利用这些耐盐促生菌、耐盐土壤酶以及海藻糖,他们成功开发了极端菌糖酶复合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农作物种植土壤环境,为盐碱地的治理与农作物高产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江凌教授介绍,“极端菌糖酶复合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中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在于配方成分的配比与功效。耐盐促生菌能够促进盐碱地中植物的生长,耐盐土壤酶能够有效增强盐碱地土壤肥力,而海藻糖作为保护剂,提高了菌剂的存活率和植物的耐盐抗逆性。”团队在全国多处盐碱地区开展了极端菌糖酶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的试点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农作物促生效果。

极端菌糖酶复合生物有机肥的成功应用证明了绿色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借助创新科技和环保理念,实现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探索更多适合盐碱地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新疆乃至全国盐碱地的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转自央广网https://js.cnr.cn/rdzt/qnjs/qnjsgdxw/20240524/t20240524_526716929.shtml





 


生化江湖
格物致知的学习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