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变革持续积累,行业再迎催化

财富   财经   2024-11-06 08:08   北京  

吴威辰  汪浩  柯迈  於学鑫

近期整车厂主导固态电池领域进展,2024年10月,国内外头部整车厂通过合作或布局的方式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展望11月,长安汽车携手太蓝新能源将召开固态电池技术发布会,行业有望再迎催化。此外,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布局固态电池业务的电池厂、固态电解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近期进展:整车厂引领发展,变革持续积累。


2024年10月的固态电池领域重要进展由整车厂主导:美股固态电池公司QuantumScape第一代固态电池产品的B样开启小规模生产,与大众集团旗下电池厂PowerCo形成技术授权合作;汽车巨头Stellantis携手美国固态电池厂商Factorial,计划在2026年将Factorial的固态电池整合至基于STLA Large平台的全新道奇Charger Daytona示范车队,该平台是Stellantis的2030年战略基石,旨在支持全球200万辆汽车,适合固态电池的装车与放量;奇瑞在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披露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展及规划,拟在2026年上车,2027年批量上市。



短期催化:长安携手太蓝,行业有望再迎催化。


根据太蓝新能源官方微信公众号,长安与太蓝将于2024年11月7日联合召开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我们认为发布会看点有:1)双方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发布会旨在分享双方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的,此次发布会主题为“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联合发布会”,我们认为无隔膜或将是关键技术;2)双方将推进业务合作与产品落地应用,此次公司与长安汽车联合举办技术发布会,太蓝会带来全新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并与长安汽车进行业务合作,实现产品落地化应用。



产业拓展:航空领域成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eVTOL对电池成本的敏感度低,且需求与固态电池的性能契合,将成为固态电池重要的落地场景,亿航智能战略入股固态电池公司欣界能源、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在4吨级飞机试飞成功,航空领域有望逐步开启固态电池应用落地;锂电设备厂商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近期设备厂商海目星与固态电池公司欣界能源开启战略合作,并获得其超4亿元固态电池设备订单,锂电辊压设备龙头纳科诺尔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达成合作,双方将建立联合实验室,用五年时间开展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的开发,我们认为固态电池有望开启锂电设备厂商的第二成长曲线。



风险因素: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超预期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国内外政策变化不及预期;固态电池量产装车进展不及预期;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及降本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我们梳理了近期固态电池行业的重要进展,并展望行业在短期内有望迎来的重要催化,建议关注固态电池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拓展,以及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的锂电设备厂商,我们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布局固态电池的电池厂公司;2)固态电解质环节相关公司;3)固态电池产业链其他环节重要公司。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5日发布的《电池与能源管理行业固态电池专题(三)—变革持续积累,行业再迎催化》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证券研究
中信证券研究官方公众号,“一号在手,投资无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