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洋:父亲的36元钱

乐活   2024-12-18 09:21   江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桑榆重晚晴》寄语

《投稿须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个清明节。早早起来,带上鲜花,为去世多年的父母扫墓。

车行至城区的立交桥上,家乡的"龙凤塔"立刻映入眼帘。每当看见它,总是倍感亲切。它是家乡的标志,我的父母大人的墓地也在此。
贡江边的垂柳,在风雨中摇荡摇曳,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对岸七鲤古镇的变迁,沿江的新旧模样在脑海中重叠,也增添了心中的伤感。顿时,泪水润湿了眼眶。

扫墓之后,我静静地坐在父母墓碑前,心情难以平静。从怀里掏出带着余温的红布包,轻轻地打开四角,一叠面值不一的旧钞票呈现面前。这是父亲在弥留之际留给我的36元钱,我一直珍藏了四十五年。

1979年底,在厦门已服役四年的我,收到家乡大哥的来信,得知父母由二哥护送去外地三哥处,准备在那儿住些日子。

那天,1980年的新兵刚入伍,嘹亮的起床号刚刚响起,教导队的训练场上,口号声和口令声此起彼伏。

我站在操场上,通信员跑过来让我马上回队部,说是有急事。我跑步来到队部,刚进门,只见指导员边接电话边招手让我过去。放下电话,指导员告诉我,哥哥所在部队打来电话,告知父亲病危,要我立即赶往青岛某医院。因你探亲假年初已休完,我们请示了上级,特批了你几天假,你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出发。

连队用车把我送到车站,我心急如焚地登上了火车,选择最快的中转车次赶往青岛。

沿途上我无心欣赏北方的雪景,只感到凛冽的寒风在呼啸;列车上我没有胃口品尝餐车上的美味佳肴,因为巨大的打击让我没有了味觉和胃口。火车的隆隆声,在漫漫的长夜中嘶吼,带着我的祈祷驶向未知和期待的远方。

两天后一大早,我见到了病床上的父亲。两位哥哥和医生向我介绍了父亲的病因。因寒冷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已经昏迷三天三夜了。

有些事就是让人无法解释,昏迷多日的父亲,在我轻声的哭泣呼叫声中,慢慢睁开了双眼,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庞。我的到来,让他宽慰了许多。

下午时分,父亲用那颤颤巍巍的手从内衣吃力地拿出一块手帕。我打开一看,里面有红布包着的36元钱。父亲的手握紧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眼里含着泪花,吃力地嘱咐着我:“家里不富裕,没留下什么财产,这点钱是我唯一能留给你的 。记住,要坚强,要自立。”

当天晚上,父亲带着对世间的不舍和对亲人的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趴在父亲的身上痛哭失声。

父亲的爱,伟大而无私,那36元钱是他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每一张钞票里,都是父亲对小儿子的牵挂与担忧。

时光如梭,往事如烟,自己如今也近古稀。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对生活无限的感慨和对父亲永远的怀念。

父亲用红布包着的36元钱,我始终珍藏着,一分一厘都舍不得花。每当抚摸红布包时,能感受到父亲的温暖与挚爱,亲吻红布包时,能释怀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此刻,我站在父母的墓前,泪水犹如春江水一样,奔流不止。抬头仰望龙凤塔,像严父虽历经沧桑,仍昂首挺立,守望着大地。如慈母虽饱受风霜,仍巍峨屹立。呵护着子孙。

一列火车鸣着汽笛,轰隆隆地驶过贡江大桥。愿它带走昨日的忧伤,也带来明天的希望!

愿天堂的父亲安息!

谢谢阅读 请点在看 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

天洋,江西省赣州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在福建省厦门某部服役,1981年1月退伍,后在江西省赣州市工作,现已退休。

《桑榆重晚晴》编委会

投稿微信:sangyzwq--qd

总编:幸运草

编辑:古斋

校对:聊者

制作:快乐朋友

END

桑榆重晚晴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带你进入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和你共赏满天火红的晚霞美景。
 最新文章